谭锐
- 作品数:21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更多>>
- 共产国际“七大”新战略对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确立的影响探析
- 2014年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于抗战时期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所制定和实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在确立的过程中,深受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新战略的影响。但中国共产党在接受共产国际"七大"相关指示的同时,并未公式化地照搬共产国际的决议,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和革命的实际出发,对共产国际"七大"的新战略既继承又发展,实施了创造性的运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 谭锐
- 论东汉末流寓士人的政治抉择与社会教化被引量:1
- 2009年
- 东汉末宦官专权、黄巾起义、董卓移都等原因,士人们举族流寓,形成辽东、河东、荆州、益州、交州等集中地。流寓士人"择明主"以保身,出现了士人反复流徙的现象。流寓士人的分化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人才的大体均势,为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东汉末流寓士人在流动社会里实行教化和管理,充当了流寓社会临时管理者的职能。东汉末流寓士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三国历史的走向,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 文廷海谭锐
- 关键词:政治抉择社会教化
- 从《每周评论》看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的早期认识被引量:1
- 2017年
- 《每周评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的著名时政报刊,身为创始人和主要撰稿者,李大钊在这一刊物上发表了诸多文章,其中就包括了他对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作为李大钊思想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思想而言,其经历了一个探索、扬弃和修正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因此,从《每周评论》的相关内容中可管窥李大钊在这一过程的初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 谭锐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文化运动
- 从文化层面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被引量:1
- 2013年
-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而要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则需要铸就能够有效地发挥统摄、引领和整合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因此,必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谭锐
- 关键词: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四川历代《春秋》学略论被引量:1
- 2009年
- 四川《春秋》学有二千多年的研究史,体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时代性。两汉重《公羊》学,蜀汉重《左传》学,宋元《春秋》学具理学特色,清末民初《春秋》学呈现考据学性质。其发展大体上与全国学术潮流保持同步,但东汉和清中期相对落后。第二,不平衡性。汉魏、宋元、清末民国初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南北朝、隋唐、明代则又处于衰弱局面。四川地区绵延不断的《春秋》学脉,构建了区域性《春秋》学史。
- 文廷海谭锐
- 关键词:《春秋》学
- 论中华民族的复兴惟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 2011年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是从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向中国人民提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近代以来中国各种阶级力量和各派政治势力从不同的角度对复兴之路进行了探索,但都未能完成民族复兴之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又选择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我们的发展之路,然而这条道路却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真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光明前景。
- 谭锐
- 关键词:中华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略论吴玉章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形成
- 2009年
- 吴玉章作为一名革命者,亲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表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完成了自身从一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蜕变。
- 谭锐
-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观
- 郑观应国防思想初探被引量:1
- 2004年
- 19世纪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日益严重,而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为拯救民族危亡,郑观应从诸方面提出了改革设想,加强国防即其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加强国防的构想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为清末的军事改革奠定了基础。
- 谭锐
- 关键词:国防思想
- 汶川地震救灾重建的政治基础和伦理内涵被引量:1
- 2011年
-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胜利,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救灾重建有其不可或缺的政治基础,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内涵,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拥有非凡执政能力的坚强领导核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展示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抗震救灾精神和救灾重建的成功经验,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
- 崔青青谭锐
- 关键词:汶川地震救灾重建政治基础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十月革命价值认知的演变及影响--以《每周评论》为视角
- 2021年
-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也为全世界所有被压迫民族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解放之路。陈独秀、李大钊等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又是《每周评论》的创始人和主要撰稿人,他们对十月革命的认知经历了从疑惧、关注、总结再到实践的演变过程,这既反映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知俄国十月革命价值之过程中的曲折性,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择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 谭锐
- 关键词:十月革命《每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