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偲

作品数:17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多态
  • 9篇多态性
  • 8篇急性
  • 7篇转移酶
  • 6篇基因
  • 5篇儿童
  • 4篇细胞
  • 4篇急性白血
  • 4篇急性白血病
  • 4篇甲基转移酶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易感性
  • 3篇嘌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机构

  • 9篇遵义医学院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谢偲
  • 10篇岳丽杰
  • 7篇丁慧
  • 6篇杨春兰
  • 5篇任艳飞
  • 4篇郑苗苗
  • 3篇于洁
  • 3篇刘畅
  • 1篇晏容
  • 1篇闫玉涛
  • 1篇张洪洪
  • 1篇刘晖
  • 1篇贺莉芳
  • 1篇钟山
  • 1篇宋萍
  • 1篇袁秀丽
  • 1篇任燕飞

传媒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HF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汉族儿童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 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以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87例ALL患儿、22例AML患儿和120名对照儿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一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DNA测序技术进行MTHFR677C/T和1298A/c基因的多态性筛查。结果MTHFR677CT基因型的个体AML易感性降低(OR=0.23,95%CI:0.07-0.79)。未发现MTHFR1298A/c各基因型与ALL和AML发病风险间存在显著关联。MTHFR677TT/1298AA和677CC/1298AC基因型ALL发病风险增高(OR=3.78,95%CI:1.38-10.40;OR=3.17,95%CI:1.18-8.53),677CT/1298AA基因型者AML风险降低(OR=0.23,95%CI:0.06-0.97)。结论MTHFR基因677位碱基变异可能是儿童AML遗传易感因素。
郑苗苗岳丽杰张洪洪杨春兰谢偲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白血病易感性与GSTPi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GSTPi)基因A313G、C341 T多态性在深圳地区汉族健康儿童和急性白血病(AL)儿童中的突变情况,并分析GSTPi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RT-PCR-DGGE )结合DNA测序技术,对108例AL患儿和121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基因多态性筛查。结果 GSTPi313G等位基因总样本频率为16.4%;未检测到GSTPi C341 T位点突变。GSTPi 313 G等位基因在AL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和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18.1%、17.9%、20.0%和19.9%,均高于对照组的14.9%(P >0.05)。男性患儿 GSTPi 313AG基因型及AG+GG显性模型可显著增加B-ALL发病风险(OR=2.26,95%CI:1.07~6.42, P=0.04;OR=2.49,95%CI:1.07~5.81,P=0.04);女性患儿GSTPi 313GG基因型似可增加AML发病风险(OR=2.33,95%CI:0.18~30.1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男性患儿GSTPi 313 AG基因型和AG+GG显性模型可增加B-ALL发病风险。另外,GSTPi 多态性在降低女性AL患儿发病风险中的作用仍需做进一步探讨。
任艳飞岳丽杰谢偲丁慧邹泽巧刘畅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急性白血病儿童
深圳地区汉族急性白血病儿童GSTP1全编码区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汉族急性白血病(AL)患儿谷胱甘肽转移酶P1(GSTP1)基因全编码区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用RT-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108例AL患儿和121例对照儿童的GSTP1全编码区内的SNPs进行筛查分析。结果在GSTP1全编码区内共筛查到3个SNPs位点,包括1个热点突变位点A313G(Ile105Val,rs1695)、1个错义突变位点G439T(Asp147Tyr,rs4986949)和1个同义突变位点T555C(Ser185Ser,rs4891),其在汉族儿童分布等位基因总频率分别为16.4%、1.3%和16.4%,且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性。GSTP1 A313G、G439T和T555C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L患儿和对照组儿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691和0.359;0.898和0.581、0.691和0.359)。结论对深圳地区汉族儿童GSTP1基因全编码区多态性进行筛查分析,确定了GSTP1 A313G,G439T和T555C 3个SNPs位点,其具有种族差异性且与儿童AL发病风险均无关。
任艳飞岳丽杰谢偲丁慧邹泽巧赵玮
关键词:儿童
急性白血病患儿TYMS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TYMS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和对照儿童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中国汉族儿童AL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用RT-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筛查108例AL儿童和121例对照儿童的TYMS基因编码区开放阅读框的全部SNP及基因突变,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及各基因型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并进行病例、对照优势比分析以研究各SNP位点与AL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中国汉族儿童TYMS开放阅读框中仅筛查到2个SNP,分别为A381G和T349C。TYMS A381G各基因型在AL组的频率分布为:AA型76.8%(83/108);AG型20.4%(22/108);GG型2.8%(3/108);在对照组中各基因型频率为:AA型79.4%(96/121);AG型16.5%(20/121);GG型4.1%(5/121)。A381G(Glu127Glu)在AL患儿及对照儿童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0%和12.4%。在中国汉族儿童发现T349C(Phe117Leu)的存在,其等位基因频率为1.2%。结论 TYMS A381G与AL发生风险可能无相关性;中国汉族儿童TYMS基因存在T349C多态位点。
杨春兰钟山岳丽杰于洁郑苗苗谢偲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单核苷酸多态性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儿童TPMT基因多态性及其与6-MP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
目的: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是巯嘌呤类药物分解代谢关键酶之一,其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oding-region single nucleotide...
谢偲
关键词:儿童患者基因多态性6-巯基嘌呤药物不良反应
文献传递
SHMT1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1,SHMT 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methotrexate,HD-MTX )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51例接受HD-MTX 化疗的ALL 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应用HD-MTX 后产生的临床表现;提取mRNA 后逆转录为cDNA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结合DNA测序检测SHMT 1 多态性(rs 1979277、rs 3783、rs 1979276、rs 12952556),并分析其与HD-MTX 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接受HD-MTX 化疗的ALL 患儿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rs 3783(C〉G )、rs 1979276(C〉T)、rs 12952556(A〉G )及rs 1979277(C〉T)的基因型分布情况相同,rs 1979277 多态性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无关(P〉0.05),但其CT及TT基因型可以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风险(CT:OR= 0.129,95%CI:0.020~0.817,P=0.03;TT:OR= 0.103,95%CI:0.017~0.620,P=0.013)。 结论:rs 1979277、rs 3783、rs 1979276 及rs 12952556的联合作用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无关,但它们之中一个或多个位点可能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丁慧岳丽杰于洁谢偲杨春兰任艳飞刘畅
关键词:多态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氨蝶呤
谷胱甘肽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 HD-MTX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GST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Nest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el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DGGE)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51例儿童ALL GSTP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对HD-MTX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查出3个GSTP1 SNPs位点即rs1695(A313G)、rs1138272(G439T)和rs4891(T555C)。rs1695/rs4891多态性位点包括32例(62.7%)野生型、16例(31.4%)杂合型和3例(5.9%)纯合型,rs1138272多态性位点仅包括1例(2.0%)杂合型和1例(2.0%)纯合型。3个SNPs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6%、2.9%和21.6%。GSTP1 rs1695/rs4891多态性位点中AG+GG/TC+CC基因型与外周血血红蛋白减少有关(OR=0.25,95%CI=0.06~1.00,P=0.049),GSTP1 rs1695/rs4891多态性位点中AG+GG/TC+CC基因型与高危组患儿胃肠毒性发生有关(OR=0.125,95%CI=0.02~0.78,P=0.026)。结论:GSTP1 rs1695/rs4891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化疗后外周血血红蛋白降低以及中高危组ALL儿童发生胃肠毒性有关。
任艳飞袁秀丽岳丽杰邹泽巧谢偲丁慧宋萍刘畅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甲氨蝶呤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基因C1420T位点和3'-非翻译区3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汉族儿童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HMT1)基因C1420T位点和3’-非翻译区(UTR)3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急性白血病(A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110例AL患儿、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DNA测序检测研究对象SHMT1 C1420T(rs1979277)和3’-UTR3个位点(rs3783、rs1979276及rs1295255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AL易感性的关系。结果AL患儿SHMT1编码区C1420T位点CT(杂合型)和TT(纯合型)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升高(17.3%vs10.8%和1.8%vs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分别为2.006和0,P均〉0.05);CT和TT基因型与儿童AL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其风险比(OR)分别为0.580(0.271—1.240)、0.848(0.117~6.140)。3’-UTR rs3783、rs1979276及rs12952556与C1420T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分布状态,即在同一个体内该4个位点同为野生、杂合或纯合型基因。经SNPStats在线软件分析,该4个SNP位点两两间的连锁不平衡系数均为D’=1和r^2=1。结论深圳地区汉族儿童SHMT1个位点SNP与AL易感性无关,但可能呈完全连锁不平衡。
丁慧岳丽杰于洁谢偲杨春兰任燕飞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性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是巯嘌呤类药物代谢的关键酶,也是最具特征性的及具有基因多态性的酶之一。TPMT基因多态性与其酶活性下降有关,携带突变的个体在服用常规剂量的巯嘌呤类药物后,可以导致毒性增加。检测TPMT酶活性或基因型,有助于预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本文综述TPMT基因多态性及与巯嘌呤类药物治疗关系的新进展。
谢偲岳丽杰
关键词: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6-巯基嘌呤6-硫鸟嘌呤硫唑嘌呤
6-巯基嘌呤减量治疗3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基因突变分析及临床表现
2014年
目的:分析6-巯基嘌呤(6-MP)减量化疗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维持治疗阶段临床资料及其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提取3例AL患儿骨髓液及77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PCR特异性扩增TPMT和HGPRT基因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并测序。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第3版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 CTC 3.0)对维持治疗阶段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分级,应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推荐的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评价6-MP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例AL患儿为TPMT*3C(Try240Cys)纯合突变基因型,减少6-MP剂量至常规剂量1/3~2/3可使骨髓抑制及肝脏毒性等重度不良反应转为轻度。对照组发现2例TPMT*3 C杂合突变,该位点在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3%。以上两组均未发现HGPRT基因突变。结论 TPMT*3 C纯合突变患儿可出现与6-MP剂量相关的不耐受现象,中断或减量治疗能够减少维持期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TPMT*3 C基因型的检出可能有利于提高6-MP用药的安全性。
谢偲丁慧岳丽杰任艳飞郑苗苗杨春兰
关键词:6-巯基嘌呤急性白血病基因突变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