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晓跃

作品数:19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慈溪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慈溪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4篇穴位
  • 4篇针灸
  • 4篇疗效
  • 3篇调整装置
  • 3篇行针
  • 3篇训练机器人
  • 3篇医生
  • 3篇肢体
  • 3篇手法
  • 3篇皮肤
  • 3篇皮肤表面
  • 3篇肱骨
  • 3篇小腿
  • 3篇截肢
  • 3篇康复
  • 3篇康复训练
  • 3篇康复训练机器...
  • 3篇机器人
  • 3篇大腿

机构

  • 16篇慈溪市人民医...
  • 2篇宁波市第二医...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广东省第二人...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9篇许晓跃
  • 9篇丁红
  • 6篇诸苏杭
  • 2篇张晋
  • 2篇郭旭
  • 2篇朱杰权
  • 2篇方金
  • 2篇许欣
  • 2篇马晓芬
  • 2篇江桂华
  • 2篇童松林
  • 2篇詹文峰
  • 2篇丁红
  • 2篇王水
  • 1篇许昕
  • 1篇罗玉敏
  • 1篇高益斌
  • 1篇黎程
  • 1篇虎力
  • 1篇沈卫东

传媒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骨手法结合MIPPO技术重建肱骨近骨折端内侧柱稳定的临床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微创固定(MIPPO)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稳定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锁定钢板固定重建肱骨内侧柱稳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4例。记录术后3、6、12个月骨折恢复情况,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肱骨头有无缺血坏死,内固定取出时间和内固定取出后局部骨质情况以及有无再骨折。术后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并获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6.7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腋神经损伤症状,6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肱骨头内翻畸形,但螺钉尚在肱骨头内,未予翻修,骨折畸形愈合,术后12个月拆除内固定,肩外展功能受限明显;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二期拆除内固定,行肱骨头置换;余患者术后6~9个月骨性愈合,摄片复查骨皮质连续,重塑良好。总分比较:3个月与6个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75~88分,良21例,中13例。结论:正骨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重建内侧柱稳定,具有创伤小、血循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丁红许晓跃童松林高益斌
关键词:正骨手法骨折固定微创性
正骨手法结合MIPPO技术重建内侧柱稳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微创固定(MIPPO)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0例随机分为正骨手法+MIPPO技术固定组(简称手法组)和传统切复内固定组(简称切复组),每组20例,分别进行治疗。术后3、6、12个月,观察恢复情况:骨折恢复、内固定松动断裂、肱骨头缺血坏死、内固定取出时间和内固定取出后局部骨质等情况,及有无再骨折,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法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肱骨头内翻畸形,骨折畸形愈合,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切复组2例患者出现肱骨头内翻。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重建内侧柱稳定,具有创伤小、血循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许晓跃丁红童松林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正骨手法临床疗效
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支撑升降机构、支撑壳、水平移动调节装置和下肢体训练装置,所述支撑壳固定连接在支撑升降机构输出端上,所述水平移动调节装置输入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壳内部,此康复训练机器人,通过设有的下肢体训练...
葛童娜丁红许晓跃姚益炳胡晶晶陆炳杰
文献传递
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严重骨创伤后肠功能障碍42例被引量:1
2018年
严重骨创伤患者通常病情较重,须接受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不利于胃肠的蠕动,肠道的消化吸收、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引发肠黏膜损伤、营养不良以及肠源性感染,会阻碍骨创伤的康复进度,其治疗以西医常规疗法为主。本文观察通腑净化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严重骨创伤患者并发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兹报道如下。
葛童娜许晓跃丁红
关键词:骨创伤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疗法
基于体素的静息态fMRI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针刺治疗后全脑度中心度的改变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利用度中心度(DC)的方法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针灸治疗后静息态下脑功能网络连接属性的改变。【方法】对29例PI患者及22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行两周针灸治疗后,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经预处理和后处理计算出全脑DC值图,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别检测PI组与NC组间DC分布图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NC组相比,PI患者DC值减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右侧颞中回、右侧海马、右侧豆状核、双侧海马旁回及左侧楔叶等区域。【结论】基于静息态功能MRI数据的DC分析观察到PI患者在脑区间功能连接改变,DC作为一种新的基于体素水平描述脑网络属性的方法,可能对理解PI神经机制及观察其脑网络属性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许晓跃王水陆儒马晓芬江桂华傅世舜詹文峰方金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原发性失眠
中医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联合中药熏洗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肘关节牵引及肘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手法治疗及中药熏洗治疗,总疗程为4周,评估2组VAS评分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并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优良率为92.50%,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2组患儿疼痛均缓解,肘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提高,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下降,肘关节功能评分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VAS评分及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更加明显(P<0.05,P<0.01)。结论:中医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能有效缓解患儿疼痛症状,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诸苏杭许晓跃方育科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中医手法肘关节功能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神经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比较原发性失眠(PI)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针灸治疗后全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改变.探讨针刺疗法在PI脑功能损伤中的可能代偿机制。方法选择慈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PI患者29例作为PI组,选择同期在社区招募的年龄、性别和PI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2名作为对照组。选择2组受试者的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位行针灸疗法。疗程为2周。2周后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IU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的分析方法计算2组受试者静息态下脑区的ReHo情况。结果同对照组比较,PI组患者脑区右侧枕中回、左侧枕上回、右侧楔前叶及双侧中央后回ReHo增高,左侧直回、双侧额中回及海马旁回ReH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失眠能导致感觉相关脑区受损,外部的刺激能引发相应脑区出现功能代偿,从而达到助眠的疗效。
许晓跃王水葛童娜马晓芬江桂华黎程詹文峰方金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功能磁共振成像静息态
LARS人工韧带与缝线骨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LARS人工韧带与缝线骨锚重建喙锁韧带2种方法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男27例,女15例;年龄32~79岁,中位数54岁;左侧26例,右侧16例;合并骨质疏松症27例;骨折分型:NeerⅡ型30例,Ⅲ型1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LARS人工韧带与缝线骨锚重建喙锁韧带,观察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均愈合;参照JOA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评定疗效,LARS人工韧带组疗效优于缝线骨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323,P=0.034)。缝线骨锚组2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NeerⅡ型骨折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锚钉松动、拔出,骨折端移位,改用锁骨钩钢板固定,4个月后骨折愈合;LARS人工韧带组1例患者,术后3周因跌倒致骨折远端向上移位,患肢上举时疼痛,行锁骨远端切除术后,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LARS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是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丁红许晓跃许欣诸苏杭
关键词:锁骨人工韧带缝合锚
一种针灸治疗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灸治疗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固定环、下降装置、调整装置、转动装置、驱动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装置外壳顶部固定有固定环,所述装置外壳内部固定有下降装置,所述下降装置与固定环转动连接,所述下降装置外表面套有转动...
许晓跃丁红葛童娜方育科陆儒
基于文献研究的穴位按压疗法力度相关参数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穴位按压疗法力度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acupressure"作为标题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14年1月1日~2018年1月31日收录的公开发表的SCI文献。按照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受力面积、时间/频次5类穴位按压力度的相关参数信息,将文献分为"有描述"和"无描述"两类,并对"有描述"的文献进行描述方式分类及聚类分析。结果得到可用数据元素55条,按照穴位按压力度相关参数分类,其中5项参数均有描述的数据元素12条,占21.8%;无描述的0条。结论近5年来SCI收录的穴位按压文献中,力度相关参数的应用不统一,存在参数缺失、错误和模糊,穴位按压力度相关参数标准化程度较低。
张晋张晋沈卫东许晓跃郭旭郭旭王帅虎力
关键词:穴位按压数据挖掘聚类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