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武汤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5年
- 肝硬化腹水的出现提示肝脏已严重受损,单纯常规西医疗法效果不佳。本病在祖国医学归属于"鼓胀",病因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属本虚标实之证,但脾肾阳虚是共同的病机,在鼓胀的各个证型中均可体现,故临床多用温补脾肾之法治疗。因此作者采用真武汤配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聂泽富范江勇危义兵邓郭琳
-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真武汤
- 乙肝定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被引量:3
- 2001年
- 刘坚周滔范江勇朱清静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法
- 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是否要求联合中药治疗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定量)、HBV-DNA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74.2%和94.4%,HBeAg转阴率分别为19.4%和41.7%,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7.7%和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
- 林云崖范江勇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健脾补肾方恩替卡韦
- 苦参素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7例
- 2005年
- 徐淑凡陆定波范江勇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中医药疗法苦参素血清试验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胸水16例被引量:1
- 2000年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为1995年~1999年住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3例。发病年龄28~64岁。单纯右侧胸水4例,右侧胸水伴腹水12例。并发感染7例。 1.2 诊断标准 ①肝硬变患者,尤其是肝硬变腹水患者伴有胸腔积液。②胸水为漏出液,偶为血性,胸水检查与腹水相近,蛋白含量可略高于腹水。③排除肝硬变并发的结核性胸膜炎或自发性细菌性胸膜炎。④排除多发性浆膜炎,Meigs综合征。
- 陈书文范江勇周滔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胸水
- 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比较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胸腺肽穴位注射与干扰素肌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以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和胸腺肽进行穴位注射 ,对照组用干扰素 30 0万u肌注。结果 :治疗组中HBsAg、HBeAg ,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 12 5 %、 5 2 5 %、 5 2 5 % ,总有效率为 90 % ;对照组中相应为 12 %、5 6 %、 5 2 5 %。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胸腺肽穴位注射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有较好的疗效 ,且副作用小。
- 范江勇周正陈婕龚钰清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胸腺肽穴位注射
- 三梗降气汤治疗脾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过度接触胃液而引发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该病症与食管本身的抗反流机制缺陷有关。临床表现为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等,医学上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常采用改善胃动力、抑制胃酸等药物治疗,但大部分患者病程较长,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由此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 吴昊星韩永斌范江勇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疗法西医疗法
- 119例慢性重型肝炎中医分型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4
- 1999年
- 为了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愈后与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993~1998年我研究所收治的119例慢性重型肝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19例慢性重型肝炎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97例,女22例;年龄21~60岁之间(平均36.2±14.34岁)。 1.2 诊断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依据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关于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全组病例均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其中重叠感染HAV者5例,HCV者2例,HEV者6例。
- 范江勇罗欣拉张赤志
- 关键词:肝炎重症中医分型预后
- 重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范江勇
- 关键词:淤胆型肝炎中医药疗法活血化瘀法
- 脾结核CT检查与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CT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脾结核的CT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CT检查提示与临床诊断(含实验等检查),有相互参照价值。结论:CT及临床检查对脾结核诊断均有价值,但无特异性。两者密切结合,可以提高脾结核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 陈信坚刘忠阳昱恒罗欣拉范江勇
- 关键词:脾结核CT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