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峥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循环内皮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淋巴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急性早幼粒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1篇单抗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性
  • 1篇血栓性血小板...

机构

  • 6篇宁波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范峥
  • 5篇刘旭辉
  • 5篇裴仁治
  • 5篇曹俊杰
  • 4篇沙科娅
  • 3篇叶佩佩
  • 3篇陈列光
  • 3篇张丕胜
  • 3篇李双月
  • 3篇吴静怡
  • 3篇唐善浩
  • 3篇林丽
  • 3篇陈冬
  • 3篇史晓薇
  • 3篇杜小红
  • 3篇张碧波
  • 3篇王甜甜
  • 2篇陆滢
  • 1篇周剑峰
  • 1篇马俊霞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ACOPB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MACOPB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8例难治复发性NHL患者应用MACOPB方案(MTX 400 mg/m2第2、6、10周静滴,24 h后四氢叶酸钙15 mg/m2,qh×6次解救,MIT 6 mg/m2第1、3、5、7、9、11周静滴,CTX 400 mg/m2第1、3、5、7、9、11周静滴,VCR 2 mg第2、4、6、8、10、12周静滴,DXM 10 mg qd×2周静滴后减量,BLM 10mg/m2第4、8、12周静滴)化疗,评定疗效。结果 2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8.6%(22/28),完全缓解(CR)率为60.7%(17/28),部分缓解(PR)率为17.9%(5/2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黏膜炎、胃肠道反应等。全组病例支持治疗下均能完成所有化疗,全组无致死性毒性反应发生。结论 MACOPB方案可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NHL,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轻微,易于控制。为能够再次缓解的复发淋巴瘤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治疗机会。
曹俊杰裴仁治马俊霞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陈列光李双月吴静怡林丽范峥叶佩佩张碧波唐善浩史晓薇
关键词: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
rhTPO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rhTPO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分析2018年9月~2020年5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观察组30例,为应用rhTPO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对照组42例,为未应用rhTPO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反应、安全性、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23±3.38)d,对照组为(12.14±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观察组白细胞植入时间为(11.00±1.20)d,对照组为(11.24±0.9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两组白细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因不良反应或不耐受而停药病例,应用rhTPO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60107.19±17890.43)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2895.13±11765.4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应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缩短血小板植入时间,+5 d时应用有效、安全。rhTPO应用不影响白细胞植入时间,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更低。
王甜甜曹俊杰范峥刘旭辉裴仁治陆滢
关键词:RHTPO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数量、表面抗原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式细胞仪分选计数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PL患者初诊及治疗后CECs表面CD146、CD31、CD144、VEGFR-2、CD45及CD133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CECs进行血管生成实验及细胞集落形成率的测定。结果:APL患者CECs在外周血白细胞〉10×10^-9/L及CD34阳性患者中数量明显增多(P〈0.05),高危、低危及中危3组患者的CECs数量也呈现明显的差异(P〈0.05)。32例APL患者诱导化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治疗后CECs数量及其表面CD133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治疗后APL患者CECs体外形成血管数目及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均明显减少(P〈0.05)。APL患者CECs数量治疗后/治疗前的比值与As_2O_3治疗1周后的尿砷浓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精确计数并深入了解CECs生物学特性可能有助于评价APL的预后及设计治疗策略。
裴仁治吴静怡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李双月曹俊杰陈列光庄贤栩叶佩佩范峥林丽唐善浩张碧波史晓薇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循环内皮细胞
两种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骨髓细胞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骨髓细胞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1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BC、HB、PLT及GFR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血浓度小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骨髓细胞影响较大。
范峥王甜甜沙科娅
关键词:甲氨蝶呤骨髓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的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 CECs)与健康者CECs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并分析其与PML/RARα融合基因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结合三色流式细胞仪分选计数APL患者的CE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ECs表面CD31、CD144、VEGFR-2及CD133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绘制其生长曲线,并测定CECs的集落形成率。结果 APL患者的CE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16例APL患者CECs中CD133阳性率及集落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CD34+APL患者CECs表达CD133高达(50.3&#177;9.2)%,其集落形成率是对照组的8倍。APL患者CECs数量及CD133阳性率均与PML/RARα融合基因呈正相关。结论精确计数并深入了解CECs可能有助于评价预后及设计治疗策略。
吴静怡周剑峰裴仁治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陈冬沙科娅李双月曹俊杰陈列光庄贤栩叶佩佩范峥林丽唐善浩张碧波史晓薇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循环内皮细胞
结缔组织病继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继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结缔组织病继发的TT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8例TTP患者均为首次诊断结缔组织病,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vWF金属蛋白裂解酶(ADAMTS13)活性均为0,ADAMTSI3抑制物阳性。所有患者临床诊断TTP后立即给予血浆置换、甲泼尼龙1~2 mg/kg治疗。1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上升,后放弃治疗。其余7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中位时间为12(4~18)d,ADAMTS13活性在治疗后1个月均恢复至100%,ADAMTS13抗体转阴。7例患者后期加用环孢素、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3例患者每3个月加用100 mg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7例患者持续缓解,其中2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常规监测ADAMTS13活性下降至30%,抗体再次阳性,加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1个月ADAMTS13活性恢复至正常。结论结缔组织病继发的TT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临床高度怀疑或确诊TTP,应尽快完善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测定,并尽早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后期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减少复发。
王甜甜曹俊杰刘旭辉范峥裴仁治陆滢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利妥昔单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