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君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识别与沉积特征被引量:6
- 2012年
- 针对前人提出准噶尔盆地百口泉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的观点,根据碎屑岩的结构、沉积构造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等特征,认为八道湾组三段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3种亚相和6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漫沼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辫状河三角洲前三角洲泥。并分析了其展布特征与演化过程,推测该区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早期,湖平面下降,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平原沉积;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晚期,湖平面继续下降,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西北部哈拉阿拉特山—德仑山及扎伊尔山物源体系是其主要物源区。
- 邱安南王林生高炎王智忠郭守波吴爱成范君程文
-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
- 川西地区扁1井下三叠统沉积相与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川西地区扁1井下三叠统主要包括下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飞仙关组主要岩性为一套灰色泥质灰岩与紫红色泥灰岩、钙质页岩的互层组合;嘉陵江组主要岩性以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微晶灰岩、"盐溶角砾岩"。研究区扁1井下三叠统的沉积相主要为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浅海陆棚、盆地相,台地边缘礁滩相,蒸发台地相。依据界面性质及层序组成特征,研究区下三叠统属于Ⅱ类层序界面,分为5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有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面、局部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和岩性岩相转换界面3种层序界面。
- 范君肖传桃李梦
- 关键词:飞仙关组嘉陵江组层序地层
- 藏北索县—巴青地区中侏罗世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索县、巴青地区均位唐古拉山脉的南侧,属于羌塘地层区,其中,索县的桑卡拉佣组和巴青马如的布曲组中均发育有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为六射珊瑚Schizosmilia、层孔虫Parastromatopora以及双壳类Liostrea。在分析造礁生物的个体生态特征基础上,根据研究区造礁生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将生物礁划分为5个造礁群落,即SchizosmiliaParastromatopora,Parastromatopora,Schizosmilia,Liostrea和Cyanobacteria-Liostrea造礁群落,并阐述了各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态环境特征。根据群落在纵向上的组合与发育特征,分析了造礁群落的演化与海平面的变化特征,其中,Schizosmilia-Parastromatopora,Parastromatopora和Schizosmilia三个群落构成了索县地区造礁群落的演化序列,Liostrea和Cyanobacteria-Liostrea构成了巴青地区造礁群落的演化序列,造礁群落演化分析表明,群落演化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群落演替,这种形式主要发育于索县桑卡拉佣组生物礁中;第二种形式为群落取代,这种形式主要发育于巴青布曲组生物礁中。最后,阐述了研究区的生物礁的发育特征与成礁方式,认为研究区主要成礁方式有造架作用、障积作用和黏结—障积作用,其中前两者主要体现于桑卡拉佣组生物礁中,后两种主要见于巴青布曲组生物礁中。
- 肖传桃柳成叶明陈肯艾军范君
- 关键词:生物礁古生态学中侏罗世
- 八面河油田面138区沙四段二砂组沉积相研究
- 八面河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其中古近系沙河街组是该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但由于该区构造复杂,断层多、断块小、含油面积小,又由于沉积相类型复杂,油气水分布无规律,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勘探资料的...
- 范君
- 关键词:东营凹陷古近系沉积相
- 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上干柴沟组至油砂山组层序地层研究
- 2012年
-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的上干柴沟组至油砂山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SQ1、LSQ2、LSQ3),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Q10~MSQl6),建立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典型单井绿参1井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
- 帅松青肖传桃王继纲范君李海玉
-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
- 柴西南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结合研究区的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等,对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由Ⅴ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阐述了研究区各类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砂体发育情况。对下干柴沟组中期、长期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识别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预测了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相带。
- 刘丰肖传桃丁静范君
-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下干柴沟组岩性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