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玮
- 作品数:21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微笑的解剖学基础与面中下部年轻化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从解剖学角度研究微笑产生的机制,研究微笑状态下面中下部老化特征的变化.方法 对10具(20侧)成人新鲜尸头行甲醛溶液固定后,在10倍解剖显微镜下对鼻唇沟区域进行形态学观测,并根据50例门诊医师和患者的照片观察,对静态与微笑时面中下部老化特征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1)鼻唇沟是面中部多脂肪区与无脂肪区的分界,外侧为颧脂肪垫.(2)鼻唇沟是7种表情肌在皮肤上止点形成的连线区域.(3)微笑时,使鼻唇沟脊深度加深、延长,颊沟加深、延长,颊纹加深、延长.(4)微笑时,颧脂肪垫上移,泪槽畸形:64%消失、36%变浅,形态得到改善;眶颊联合:水平部100%消失,垂直部74%变浅,26%无变化,外观得到改善;颊中沟:78%消失,22%变浅得到改善;口下颌沟:Ⅲ度100%消失,Ⅱ度100%消失,Ⅰ度74%消失,26%变浅,外形得到改善.下颌缘流畅:18%得到改观,82%无变化.结论 肌肉收缩产生微笑,鼻唇沟是微笑的起点;微笑可以使颧脂肪垫上移,能掩盖一部分面中下部老化特征,使人显现年轻化效果.
- 杨柠泽苏晓玮王志军贾华锋石恒张洁
- 关键词:解剖学微笑年轻化
- 基于连续组织切片的泪槽区域三维可视化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建立基于连续组织切片的泪槽区域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取5例(10侧)新鲜尸头行泪槽区域解剖,另取1例新鲜老年尸头的泪槽区域组织行连续切片,再行HE及MASSON染色,利用高清数码相机拍照获取切片的二维图像信息。使用Photoshop3.0图像处理软件及3D—doctor三维重建软件对图像进行配准、分割及三维重建。结果解剖可见泪槽区域存在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其位于眶内侧与眶下缘,起白骨膜,穿过眼轮匝肌止于皮下。组织学见泪槽区域有纤维结构穿行于眼轮匝肌之间,起自眼轮匝肌深面及骨膜,穿过眼轮匝肌止于皮下。重建后的三维立体模型形象地展示了泪槽区域各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各解剖结构能单独或搭配显示,且模型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结论采用连续组织切片并借助重建软件,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实现泪槽区域的三维重建,对泪槽畸形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邱伟杨柠泽王志军苏晓玮刘容嘉张尧
- 关键词:三维重建三维可视化
- 人咬肌神经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阐明人咬肌神经来源及进入咬肌前后分支走行的分布情况,为治疗咬肌肥厚提供解剖学和形态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对人咬肌区进行大体解剖,逆行探查并阐明咬肌神经的来源及走行情况;对咬肌进行精细解剖和Sihler’s染色,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文字和图像记录。结果(1)咬肌神经在下颌切迹区域恒定出现,距离下颌骨下颌支后缘的距离为(23.5±3.5)mm;距离下颌切迹最低点所在直线的距离为(11.5±4.6)mm。(2)咬肌分为浅、中、深3层,咬肌神经走行于深层和中层咬肌之间,以中层咬肌前缘为界,咬肌神经主干发出的神经分支分为后上组、后下组、前上组和前下组,共4组。后上组和前上组主要支配深层咬肌;后下组支配中层咬肌、浅层咬肌后部;前下组支配浅层咬肌前中部。(3)在整块咬肌中,咬肌神经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为下半咬肌正中1/3部分,整块咬肌最厚区域亦位于下半咬肌正中1/3区域,该区域主要为浅层咬肌。结论(1)人咬肌神经在下颌切迹稳定存在。(2)A型肉毒毒素注射咬肌减容治疗,安全有效地注射部位为下半咬肌的正中1/3区域。
- 张洁孙琳王志军杨柠泽苏晓玮贾华锋
- 基于不同美学标准的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
- 目的:自体脂肪组织做为目前最佳的软组织填充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喜爱,尤其在面部年轻化方面,自体脂肪移植不仅可以恢复缺失的容量,而且由于脂肪细胞的内分泌作用对皮肤的质地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审美...
- 王洁晴苏晓玮张晨
- 试从美学角度给人体美下定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究竟怎样的人体可谓美的,不同学科都有对人体美的讨论。从古至今,人们的看法颇有歧义,以至于对人体美的欣赏和定义标准不一。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美学发展史上,关于审美标准一直是个复杂的话题。总体来讲,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固定统一的审美标准,审美评价属于主观精神范畴,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 王斐杨柠泽王志军苏晓玮
- 关键词:人体美美学审美标准
- 口下颌沟的解剖学研究与老化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口下颌沟区域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探讨面下部口下颌沟老化特征的形成机制。方法①选取新鲜成人尸头标本8具,男5具,女3具,用亚甲蓝溶液对每具尸头的一侧面部进行面颊部脂肪室和口下颌脂肪室的注射,2个蓝色脂肪室间未被着色的区域即为口下颌沟区域。②在同具尸头的另一侧面部,结合肉眼观察,选取对称标记的口下颌沟区域进行逐层解剖。观察各个解剖结构的层次、位置、特征及其毗邻关系,并做文字和图像记录。③切取对称标记的口下颌沟区域,将其脱水、石蜡包埋后行10 μm薄层横断面连续软组织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
结果口下颌沟位于降口角肌表面,从口角延伸至下颌缘。其上界由降口角肌插入皮肤的假性韧带——口下颌沟韧带构成,下界由下颌韧带构成。口下颌沟的内、外侧脂肪室分别为口下颌脂肪室和面颊部脂肪室,且外侧脂肪室中的脂肪组织较内侧脂肪室疏松、体积更大、颜色更鲜亮。组织学上的观察结果与大体解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结论根据口下颌沟的解剖学特点,推测口下颌沟畸形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口下颌沟韧带和下颌韧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松弛变薄,口下颌沟内、外侧脂肪室中的脂肪组织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差异等均可致使口下颌沟外侧软组织下垂。
- 杨柠泽刘阳子王志军李月苏晓玮张杰石恒
- 关键词:面部老化显微解剖
- 外痔切除内痔横行缝合法治疗混合痔80例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手法微创治疗混合痔。方法混合痔患者160例,皆为混合痔三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外痔切除内痔缝合法为治疗组,传统外剥内扎法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尿储留,术后肛缘水肿方面两组无差异,无统...
- 薛志有倪志海苏晓玮郭怡然
- 关键词:微创混合痔
- 文献传递
- 医用胶黏合法吻合兔细小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索医用胶黏合法行兔细小动脉血管吻合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兔12只,麻醉,暴露并切断双侧股动脉,按随机原则,一侧股动脉应用传统显微外科缝合法吻合(对照侧);另一侧应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外搭桥发挥牵引和支撑作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黏合法吻合血管(实验侧)。比较两种吻合方法的操作时间、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及吻合血管后的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相比对照侧,实验侧所需手术时间少(P<0.001),吻合口炎性细胞少(P<0.01)。术后3 d、7 d,实验侧的血管通畅程度优于对照侧,差异显著(P<0.01),术后5周时两侧吻合口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缝线血管外支撑和牵引辅助下,以医用胶黏合血管断端,可缩短手术耗时,吻合口血管壁炎性反应轻,且通畅程度优于或不差于传统显微外科吻合法。
- 于芷晗苏晓玮李敏常兴华
- 关键词:血管吻合黏合细小动脉
- 眶颊沟老化特征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眶颊联合区域进行解剖学研究,探讨眶颊联合老化后形成眶颊沟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13具(26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其中男9具(18侧),女4具(8侧),年龄22~78岁。应用显微下术器械在10倍的解剖显微镜下逐层解剖眼周,重点解削下睑眶部和眶外侧,了解并描述各区的解削学层次,解剖显露眶外侧增厚区,认真记录眶外侧增厚区解剖学位置并照相保存。结果(1)眶外侧区层次:皮肤层、皮下脂肪层、眼轮匝肌层、眶外侧增厚区、颞中筋膜层、骨膜层。(2)眶外侧增厚区:起于眶外侧缘向外侧走行在颢中筋膜表面,成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距外眦角25.24~37.20mm。眶外侧增厚区与颞中筋膜紧密粘连区也成三角形,顶点距外眦角(9.28±0.45)mm。向内侧走行在眼轮匝肌下眶隔表面,分为上、下睑部,下睑部成横V形,V上臂与睑板前筋膜粘连,距外眦角21.69~37.2lmm。下臂与眶下缘粘连,距外眦角垂线(13.55±0.52)mm。V顶点距外眦角垂线(11.35±0.27)mm。结论眶颊联合老化后形成眶颊沟的主要原因是皮下脂肪层和颞中筋膜层的脂肪萎缩所致。
- 杨柠泽张尧王志军邱伟苏晓玮贾华锋石恒
- 关键词:皮肤衰老解剖学
- 泪槽区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摘要】目的通过对泪槽区域进行解剖学研究,探讨泪槽畸形老化特征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13具(26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其中男性9具(18侧),女性4具(8侧),年龄22~78岁。以显微手术器械,在10×解剖显微镜下逐层解剖眼周,重点解剖泪槽区域,观察并描述各区的解剖学层次。解剖并显露下睑眼轮匝肌支持韧带,认真记录支持结构的解剖学位置并照相保存。结果①泪槽区域的解剖层次分为:皮肤层、皮下组织层、眼轮匝肌层、骨膜层,泪槽以上皮肤层下为无脂肪区,泪槽以下皮肤层下为有脂肪区,其脂肪为颧脂肪垫。②下睑眼轮匝肌眶隔部与眼轮匝肌眶部在眶骨内侧表面有自然的分界线,其体表投影对应于泪槽,该分界在内眦角垂线上的宽度为(2.06±0.15)mm,在鼻翼外缘垂线上的宽度为(3.25±0.12)mm,眼轮匝肌眶隔部与眼轮匝肌眶部在距内眦角(16.56±0.51)mm处开始融合。③眶内侧、眶上下侧有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眶外侧无眼轮匝肌支持韧带。下睑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分为2层。④下睑眼轮匝肌支持韧带上层内侧起于眶缘,向外在距眶外缘以内(16.10±0.43)mm处起于眶骨前壁,韧带穿过眼轮匝肌止于皮肤。下睑眼轮匝肌支持韧带下层起于眶骨前壁,穿过眼轮匝肌及眼轮匝肌浅面的脂肪层止于皮肤。结论泪槽的水平长度为(16.56±0.51)mm,泪槽在内眦角垂线及鼻翼外缘垂线上的宽度分别为(2.064-0.15)mm、(3.25-±O.12)mm。泪槽畸形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下睑眼轮匝肌支持韧带松弛,导致其下层穿过的脂肪下降或萎缩,使眼轮匝肌支持韧带上下层之间距离增大所致。
- 杨柠泽邱伟王志军苏晓玮贾华锋石恒
- 关键词:面部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