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杰
- 作品数:46 被引量:191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COPD急性加重的治疗原则被引量:5
- 2011年
- 在COPD的自然病程中,反复的急性加重是导致COPD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患者肺功能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是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症状、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等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依病情决定患者院外、住院或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 胥杰孙永昌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药糖皮质激素
- 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 金建敏胥杰陈东宁刘晓芳刘涌孙永昌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评价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变,探讨GOLD分组各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方法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病情程度分别处于GOLD分组的A、B、C、D组,每组患者10例。另外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0例,健康人对照20例。分别检测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皱(TSF)、血浆白蛋白水平(ALB),评估其营养状态。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营养状态指标如下:BMI分别为21.3±4.0kg/m2和24.7±3.7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F分别为10.3±4.4mm和13.0±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分别为34.4±5.3g/L和39.5±6.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据GOLD分组为A、B、C、D组,依据肺功能将其分为A+B组、C+D组,两组检测指标BMI分别为22.1±3.5kg/m2和19.9±4.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F分别为12.9±4.4mm和7.7±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B分别为36.5±5.4g/L和32.3±4.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支气管炎组BMI、TSF及ALB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BMI、TSF、ALB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存在营养状态不良。GOLD分组中C组与D组的的营养状态较A组与B组差。在临床工作中,GOLD分组中C、D组患者需更加关注其营养状态并给予相应措施。
- 刘广杰胥杰罗秀芳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
- PPARδ激活抑制PDGF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研究
- 在本研究中,探查了PPAR-δ及PPAR-γ在体外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和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的不同表达状,实验表明PDGF-BB刺激HPASMCs中的PPARδ表达,可以增加2倍以上;同...
- 刘广杰胥杰李然孙永昌
-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1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确诊ABPA患者,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7±12)岁,男性5例,女性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11例,咳嗽、咯痰10例(其中咳痰栓者3例),咯血2例。烟曲霉抗原皮内试验呈速发阳性反应11例(+~++++)。血清总IgE(正常范围0~144μg/L)均升高,其中9例〉1000μg/L(1427~9362μg/L)。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正常值〈0.4μg/L,0级)均升高,为5.04~118.56μg/L(2~4级)。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6例升高(绝对值为0.52×10^9~3.6×10^9/L,百分比为6.1%~29.7%),5例正常。胸部高分辨率CT显示斑片状渗出影11例(其中游走性病灶10例),中心性支气管扩张9例,其中4例具有典型的黏液嵌塞征。肺功能检查10例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为(57±11)%,FEV1占预计值%为(48±15)%,其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5例。所有病例均曾诊断为难治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支气管扩张症。10例确诊后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缓解。1例属病程晚期,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对于临床表现为“难治性哮喘”或“支气管扩张症”伴有发作性喘息的患者,应想到ABPA可能。胸部CT、血清总IgE检测、烟曲霉抗原皮内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
- 李然胥杰孙永昌卓婕刘晓芳金建敏
-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21年
- 目的观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VP-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探讨不良预后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在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235例成人病毒性肺炎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慢阻肺分为VP-COPD组和未合并慢阻肺的病毒性肺炎组(VP-nCOPD组)。VP-COPD组60例,其中男49例,女11例,中位年龄76.5岁;VP-nCOPD组175例,男93例,女82例,中位年龄66.0岁。对两组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并比较临床特征,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探索重症VP-COPD的风险因素。结果VP-COPD组与VP-nCOPD组比较,年龄(76.5岁比66.0岁,P=0.001)、入院时CURB-65评分(2分比1分,P=0.001)和PSI评分(111分比85分,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P-COPD组更易合并铜绿假单胞菌(χ^(2)=10.308,P=0.001)及金黄色葡萄球菌(χ^(2)=5.953,P=0.028)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更常见(23.3%比6.8%,P<0.001),重症患者比例高(48.3%比30.3%,P=0.011),住院时间更长(13 d比8 d,P<0.001),院内病死率高(18.3%比7.4%,P=0.01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糖(OR值为1.73,95%CI:1.22~2.44,P=0.002)与胸腔积液(OR值为133.12,95%CI:7.57~2340.36,P=0.001)是VP-COPD患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因素。结论存在慢阻肺基础疾病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易发展为重症,预后不良,临床应予以重视。
- 赵建玉胥杰金建敏吴丽媛周倩倩鲁辛辛
- 关键词:重症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5例报告
- 胥杰刘晓芳陈东宁金建敏卓婕孙永昌
- PPARδ激活抑制PDGF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研究
- 本研究探查了PPAR-δ及PPAR-γ在体外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和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的不同表达状,实验表明PDGF-BB刺激HPASMCs中的PPARδ表达,可以增加2倍以上,同时PP...
- 刘广杰胥杰李然孙永昌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衰弱与呼吸功能损伤重症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衰弱与呼吸功能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508例呼吸功能损伤重症患者(氧分压<80 mmHg)(1 mmHg=0.133 kPa)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431例)和死亡组(77例),收集两组基本资料,记录两组临床衰弱量表评分、急性肾衰竭情况、呼吸衰竭情况、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并计算入院24 h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APACHEⅡ-1),经初步诊治后在48~72 h再次计算APACHEⅡ评分(APACHEⅡ-3)。比较两组各项资料并分析呼吸功能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衰弱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APACHEⅡ-1、APACHEⅡ-3、临床衰弱量表评分及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占比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临床衰弱量表评分、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APACHEⅡ-3是呼吸功能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临床衰弱量表评分、APACHEⅡ-3联合对呼吸功能损伤重症患者预后具有中等判断能力,三者联合预测呼吸功能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年龄、临床衰弱量表评分、APACHEⅡ-3单独预测(P<0.05),临床衰弱量表评分的AUC高于年龄(P<0.05)。结论衰弱是呼吸功能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衰弱量表评分可辅助预测老年呼吸功能损伤患者预后。
- 胥杰姚秀娟刘广杰盛海燕王新茂庞剑刘晓芳
- 关键词:衰弱预后
- PPARs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功能的初步研究
- 目的 探讨PPAR-α,δ,γ在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中的表达以及其对HPASMC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PAR-α,δ,γ通过其特异配位体激活,分别检测生长因子PDGF 以及PPARs激...
- 刘广杰胥杰李然
- 关键词:PPARS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肺血管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