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
- 作品数:29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北川七日大营救
- 2008年
- “救人救不出来,都快急疯了!”在这个地震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方,这些战士救出了28位幸存者,可是,他们依然很伤心,“尤其是眼看着救不出来的人和那些刚救出来就死去的人”。田能江说,“这些孩子在家的时候,也都是很娇惯的,经过这次灾难,好像一下子都长大了许多。”
- 胡香徐敏
- 关键词:营救幸存者战士
- 李鼎铭与“精兵简政”
- 2008年
-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 胡香
-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党外人士毛泽东
- 走近援藏教师的甘苦生活
- 2004年
- 世界上最要命的课堂,莫过于老师和学生谁也听不懂对方讲话。为了找到一种能够让孩子们明白的表达方式,他像讲哑语一样打各种手势、做各种表情、搬来各种实物,急得抓耳挠腮,而孩子们则始终专注地盯着老师,单纯的眼神中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 胡香
- 关键词:教育事业
- 一位藏区教育局长眼中的基础教育被引量:1
- 2004年
- 投资难,办学难,基础设施建设难,师资队伍配备和管理难,群众教育观念转变难……不过,千难万难,尽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入学读书的目标不能变。 没有国家、地方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投资,就不可能有西藏“普九”的今天。
- 胡香
- 关键词:基础教育师资教育观念
- 走向拉萨
- 2004年
- 在本刊“新西部之旅”朝向西藏行驶的路途中,也曾相遇过其它以不同方式行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其中以骑自行车和徒步者,最能给人以精神感召力和鼓舞力。
- 胡香
- 关键词:游记旅游业
- 于右任:风云会合待何年
- 2004年
- “3·20”,是一个巧合的数字,更是一个充满谕示的数字。这一天,是台湾当局反历史潮流而倒行逆施的所谓“公投日”。这一天,也是一生都在致力于促成国共两党和谈与合作,坚决反对和阻止分裂,尤其晚年更加渴望两岸和平统一的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元老和著名的诗人、杰出的书法家于右任先生125周年的农历诞辰纪念日。 在这样的时刻,深深怀念于先生,再度吟咏他“山之上,国有殇”的临终遗恨,更加悲从中来。
- 胡香
- 关键词:于右任两岸关系书法家国民党
- 茶马古道上的晒盐女
- 2004年
- 这里是西藏境内惟一的纳西族民族自治乡;这里有西藏境内惟一的天主教堂和虔信天主教的教民;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的手工制盐术……
- 胡香
- 关键词:纳西族天主教堂
- 湖笔世家的异乡生活
- 2004年
- 在这样一个家随人走、乡土观念很淡漠的时代,很难想象,一个在西安城里生活并经营店铺、作坊20多年的大家庭,却从来没有将这里当作过“家”,始终过的是“临时栖身”的日子,而盖着好几栋小楼、一切家什一应俱全的家,却远在几千里外的一个叫文港的江南小镇,并且空无一人地闲置着,只年年千里迢迢回去看望一次。只因为,那里是著名的笔都和他们世代居住、生活的老家。
- 胡香
- 关键词:毛笔生活阅历市场行情
- 杨丽坤:永生不灭的阿诗玛
- 2007年
- 因为美神般纯真灿烂的银幕形象,她成了阿诗玛的化身。虽然动乱年月的折磨曾让她备受煎熬,并由此憾别观众,但她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的光辉,却始终闪亮在人们的心中。
- 胡香
- 关键词:永生中国电影史银幕形象动乱
- 甘韵琪:我是十八军的后代
- 2004年
- 由本刊组织发起的“新西部之旅·穿越川藏线”采访团在经过藏区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正工作和生活在那里的内地援藏干部,他们有些已在当地定居;有些虽已返回内地,但却将子女留在了那里;而更多的则是那些分批前往、不断轮换的短期援藏人员。 这里将要提到的甘韵琪、冉红娟和李建新,虽然都只是援藏干部中普通的一员,但他(她)们的生存状态及精神境界,都给本刊记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太多的感动。而透过这一特殊人群的特殊生活,也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中国政府在过去的50多年当中,为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 胡香
- 关键词:援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