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钟湧

作品数:18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遥感
  • 8篇卫星遥感
  • 7篇气溶胶
  • 6篇气溶胶光学
  • 6篇气溶胶光学厚...
  • 6篇光学厚度
  • 5篇OMI
  • 5篇MODIS
  • 3篇中分辨率
  • 3篇中分辨率成像...
  • 3篇时空变化特征
  • 3篇成像光谱
  • 3篇成像光谱仪
  • 3篇臭氧
  • 3篇臭氧总量
  • 2篇遥感估算
  • 2篇遥感监测
  • 2篇光学
  • 2篇边界层
  • 2篇NO

机构

  • 13篇南京大学
  • 8篇集美大学
  • 7篇浙江农林大学
  • 5篇浙江林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林业科...
  • 1篇杭州市环境监...

作者

  • 18篇肖钟湧
  • 13篇江洪
  • 3篇张秀英
  • 3篇余树全
  • 2篇程苗苗
  • 2篇陈健
  • 2篇陈然
  • 2篇周国模
  • 2篇施益强
  • 2篇徐建辉
  • 2篇陈国强
  • 1篇王跃启
  • 1篇彭少麟
  • 1篇刘金海
  • 1篇宋晓东
  • 1篇张林静
  • 1篇陈本清
  • 1篇孔艳
  • 1篇江子山
  • 1篇焦荔

传媒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三角地区土地覆盖对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文章利用MODIS L1B数据和NASA的V5.2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反演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空间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与CE-318地基观测数据的进行对比验证,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7以上,反演结果精度良好,表明MODIS反演高空间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可行性。利用反演的高空间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表覆盖数据,建立两者的交叉列联表,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地表覆盖类型变化的关系:地表覆盖类型的变化驱动着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森林、草原等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值要低于城镇等人为活动较高地区。
彭威江洪肖钟湧徐建辉张林静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太阳光度计MODIS长江三角洲
利用遥感监测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30a的变化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自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总量还在持续下降,而且下降速度高于全球和北半球平均水平,青藏高原、全球和北半球每年大约平均减少0.23%、0.19%、0.12%.但是自2000年后,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1979~1989、1990~1999和2000~2008年3个时期每年减少大约分别为0.51%、0.49%、0.31%.30a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低于240DU的天数有34d.在2005年后,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臭氧总量低值区(低于240DU);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3和10月,平均值分别大约为304.59和265.45DU.但是每年的极小值常出现在11月或12月.臭氧总量波动最大和最小分别出现在2月和9月,标准差为17.28和5.88DU;臭氧总量与海拔高度呈反相关,低值区出现在高海拔的上空,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区,与同纬度圈的平均值相比,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大约低了19DU,形成臭氧低谷.
肖钟湧江洪
关键词:卫星遥感臭氧总量青藏高原小波分析
中国区域紫外辐射红斑剂量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大气探测卫星AURA搭载的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所获得的紫外辐射红斑剂量数据,分析了2005 2015年中国紫外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空间上,紫外线辐射呈现纬度地带性分布,从南向北逐渐减小,大约从4200 J·m^-2到1500 J·m^-2递减。紫外辐射与高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东部、东北的低海拔地区,紫外辐射相对较低。在高海拨的青藏高原区,紫外辐射高,多年平均值大约为5500 J·m^-2,有些区域可达6000 J·m^-2以上。在时间上,紫外辐射红斑剂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中变化大致呈现抛物线分布。在夏季(7月份)达到最大值,多年平均值为5532.9 J·m^-2,春秋季次之,冬季(12月份)达到最小值,多年平均值为1089.2 J·m^-2。2005 2015年平均紫外线辐射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10年出现谷值,多年平均值大约为3016.5 J·m^-2。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大体呈现两种模式:在高值的青藏高原区,紫外辐射呈现减少的趋势;在低值区,紫外辐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肖钟湧邱小英谢伊宁赵伯维王一琳梁锺英陈雅文陈国强
关键词:OMI紫外辐射卫星遥感空间插值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臭氧总量时空动态信息提取被引量:22
2009年
文章以OMITO3e数据产品为源数据,探讨了HDF-EOS数据格式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以MATLAB为主要工具,运用MATLAB函数库实现了HDF-EOS数据格式向shapefile格式的转换,以适应空间分析的要求,按此思路实现了OMITO3e数据产品信息的提取,获得了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中国O3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此方法获得的中国臭氧信息能够准确的反应其真实的时空动态,同时也为OMI数据和其他EOS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王跃启江洪肖钟湧张秀英周国模余树全
关键词:OMIMATLAB
四川盆地大气NO_2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臭氧观测仪(OMI)卫星遥感反演的NO2柱密度数据,分析了2004年以来四川盆地对流层NO2柱密度和总NO2柱密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对流层NO2柱密度和总NO2柱密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约为5.14%和3.42%,而且对流层NO2柱密度的变化特征和总NO2柱密度的相似(r=0.91).春、夏季对流层NO2柱密度和总NO2柱密度明显大于秋、冬季,对流层NO2柱密度与总NO2柱密度比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12月,分别为0.51和0.66,比率的变化特征呈现了人为排放影响的特征.在重庆市、成都市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出现NO2柱密度高值中心,对流层NO2柱密度更为明显,多年平均值分别达10.52 1015和8.92 1015 molec/cm2.对流层NO2柱密度和总NO2柱密度的变化呈现强的正相关,大部分地区的相关系数>0.95(比率>0.5),特别是在成都市和重庆市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相关系数接近1,比率达到0.8以上,突出了人为排放NO2的作用.
肖钟湧江洪
关键词:卫星遥感四川盆地
2005~2016年中国大气边界层SO_2的时空变化趋势被引量:9
2018年
利用臭氧观测仪(OMI)卫星遥感反演的大气边界层(PBL)SO_2柱含量(PBL SO_2)数据分析了自2005年以来中国PBL SO_2柱含量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原因.从长时间尺度上,PBL SO_2柱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中国区域年平均PBL SO_2柱含量为0.317DU,2016年为0.276DU,减少了0.041DU,大约为13.2%.SO_2柱含量呈现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冬季浓度较高,夏季较低,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和12月,分别为0.246和0.404DU.小波分析显示SO_2的变化在10个月的尺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主振荡周期,在40个月的尺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次周期变化.中国区域SO_2污染严重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京津冀鲁环渤海地区、关中平原(山西省和陕西省)、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最大的SO_2柱含量值可达1.1DU以上.京津冀鲁环渤海地区的高值区已经延伸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向南延伸和珠江三角洲连在一起的趋势.由于地形和天气特征的影响,四川盆地地区SO_2出现次高值区.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SO_2浓度较低,呈现背景值特征,多年平均的SO_2约在0.05DU的水平.中国区域SO_2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变化的范围在-0.70~0.15DU之间.SO_2出现逐渐减少的地区主要是在高值区,如京津冀鲁环勃海地区、关中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减幅最大的是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大约减少了61%.四川盆地2005~2016年约减少了0.55DU;珠江三角洲约减少了0.45DU.出现增长的地区主要是西部和北部地区,以及东南沿海除珠三角外的大部分区域,最大增长大约为0.15DU.
肖钟湧赵伯维陈雅文王一琳邱小英谢伊宁
关键词:卫星遥感
杭州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高光谱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ASD地物光谱仪对杭州地区的气溶胶光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并结合同步观测的太阳分光光度计CE-318的数据对其精度进行检验.分析表明,在时间演变中,杭州市冬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值比夏季大,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日进程变化比较明显;从空间分异上,杭州不同区域间的差异也比较显著;杭州地区大气的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主要分布在0.02-0.2和0.2-2.6之间.在气溶胶光学厚度、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等大气环境重要变量中,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浑浊度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而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波长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
肖钟湧江洪余树全周国模陈然宋晓东焦荔洪盛茂常杰江波
关键词:气溶胶气溶胶光学厚度
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反演广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被引量:48
2010年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和NASA的V5.2气溶胶业务反演算法,对广州市进行了高空间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并应用地面太阳光度计(CE-318)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MODISL1B数据进行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精度较高.利用反演结果分析2008~2009年冬季广州市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2008年12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较低,平均大约为0.65,随后气溶胶光学厚度逐渐增大,到2009年2月,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大约为1.35.广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差异显著,在0.1~1之间变化,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即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的地区气溶胶较低.
肖钟湧江洪陈健张秀英彭少麟
关键词: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气溶胶光学厚度
基于MODIS数据的福建海域近10年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GIS与RS软件技术,以垂向归纳模型(Vertically Generalized Production model,VGPM)反演的2003—2012年的120幅MODIS数据的月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数据为基础,分析近10a福建海域NPP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NPP空间分布呈闽北>闽中>闽南的高纬海区向低纬海区递减、近岸海域向较远海域递减趋势;闽南和闽中交界海域、闽北中部较远海域等出现明显低值区;NNP时序变化具有明显区域性:近、远岸NPP月均值变化在闽北、闽中海域差异明显,在闽南海域则较为一致。NPP月均值变化率呈现离岸线越远变化率越小,并随纬度降低而降低的态势,且其最大值落在I和II区;NPP季均值在近岸与远岸分别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特征;NPP年均值变化总体上表现出高低值年份交替的周期性特征。开展NPP研究可为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分析、渔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报等提供科学依据。
施益强温宥越肖钟湧陈本清刘金海
关键词:MODIS数据净初级生产力
利用OMI遥感数据研究中国区域大气NO_2被引量:55
2011年
利用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遥感反演的NO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自2004年以来中国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TroNO2)和总NO2柱浓度(TotNO2)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的原因.中国区域平均TroNO2和TotNO2呈现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分别增长了4.67%和2.21%.冬季大气中的NO2主要来自对流层人为排放的NOx.在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高值区,TroNO2和TotNO2的月变化和它们之间的比率呈V字型,表现出了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模式.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在青藏高原区,呈现较稳定的周期变化,TroNO2和TotNO2的月变化和它们之间的比率呈抛物线,最大值常出现在夏季,表现出自然条件下的模式.四川盆地代表了另一种变化模式,影响因素较为复杂;TroNO2和TotNO2呈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TroNO2和TotNO2比率大于0.7,相关系数大于0.9.
肖钟湧江洪程苗苗
关键词:卫星遥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