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年
- 作品数:38 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重庆市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原因,找出伤害死亡的规律,评价伤害对该人群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数据来源于重庆市2003—2007年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描述伤害死亡率,分析伤害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结果]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占死亡总数的23.0%,标化死亡率为70.94/10万。死亡年龄以2岁以下儿童为主(54.8%),死亡地点多在家中(51.7%)。溺水、意外窒息和交通伤害分列死亡原因前3位。伤害死亡致儿童平均潜在寿命损失为71.86年,潜在寿命损失率为52.4‰。[结论]伤害是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
- 周晓军李雪梅肖年张高东
- 关键词:伤害流行病学潜在寿命损失年卫生统计
- 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抽样监测点现状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抽样监测点的基本情况,了解监测点抽样的合理性,总结抽样方法对该项工作的影响。方法:对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中进行监测点抽样的36个区县共115个监测街道(乡镇)通过自行设计的"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抽样监测点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抽样监测点城乡比例不合理,经济、地理状况较为合理,地理距离及道路情况较差,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部门内部及部门间配合不力。结论:应加大农村监测点的比例,综合人口、经济、地理及工作基础抽取监测点,积极争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解决工作人员待遇,协调各工作部门间的关系,保证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质量。
- 肖年张海燕张高东周晓军沈奕
- 关键词:监测点
- 重庆市部分地区2009~2011年度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收集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重庆市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描述围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至生后42d随访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共收集围产儿22 250例,出生缺陷儿16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74.61/万。男性发生率为83.75/万,女性为61.65/万;城市为97.00/万,农村为69.20/万。出生缺陷儿中早产儿占15.06%,低出生体质量儿占16.27%,围产期病死率为12.05%。结论加强孕产妇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合理配置农村医疗保健资源,提高基层人员的产前诊断水平,加强基层监测人员生后诊断能力的培训对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何春燕张高东张华周晓军肖年王岚蒋秋静周文正
- 关键词:流行病学胎儿监测数据收集
- 重庆市2005~2008年1297例新生儿死亡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分析近年来重庆市新生儿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排位、死亡地点等,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重庆市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中的1297例新生儿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6%,城乡差距大,2005~2008年主要死因顺位为新生儿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先天畸形,肺炎,意外死亡。出生窒息的百分比略有下降,先天畸形的百分比有所上升;出生地点在乡镇级医院、区县级医院的死亡比例上升明显。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产前筛查,加强基层产、儿科质量建设,继续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 罗茜肖年周晓军林晓宁黄仕芬
-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率
- 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和评估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状况,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制定卫生人力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工作人员的数量、学历、职称、分布等方面对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院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的特点是拥有量少、质量低、分布不平衡。截至2013年底,全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共拥有工作人员487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72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29.4%,副高以上职称者仅占7.2%。结论:要改善这种状况,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妇幼保健人才培养工作。
- 曹奕蒋秋静肖年周晓军
- 关键词: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
- 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忽视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九区18个街道的1 316名3-6岁儿童,运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的忽视率与忽视度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检验。结果 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2.95%,总忽视度为39.56±7.19,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儿童在忽视率和忽视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率为5.09%-10.64%,其中安全与身体忽视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0.64%与9.50%;忽视度为36.94-41.24,教育、身体忽视的强度较大,分别为41.24±10.43与39.81±9.32。除各年龄组儿童情感忽视度外,5种类型的忽视率与其他4类的忽视度在各年龄组及男女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同时受忽视种类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与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种类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3.68%,构成比59.60%。结论 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与强度均处于一般水平,除情感忽视强度外,不同性别、各年龄的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和强度相同。儿童安全与身体受到忽视的频率较高,教育、情感受到忽视的强度较大。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 周晓军蒋秋静何春燕肖年张高东林晓宁
- 关键词:儿童忽视
-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数据元的提取和标准化方法概述被引量:8
- 2007年
- 肖年周晓军张海燕
- 关键词:信息系统妇幼保健数据元妇幼卫生工作信息平台公共卫生
- 重庆市2005至2015年出生缺陷医院监测主要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05至2015年重庆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至2015年出生的妊娠满28孕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监测,观察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2005至2015年重庆市医院监测围产儿出生缺陷12 748例,发生率为99.94/万,年度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59,P=0.000)。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0.04/万,而女性发生率为88.70/万;年龄<20岁产妇组、20~35岁产妇组、年龄≥35岁产妇组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08.07/万、95.78/万、122.03/万。2015年出生缺陷前5位病种是先天性心脏病(18.63/万)、多指(趾)(15.04/万)、总唇裂(5.39/万)、并指(趾)(4.27/万)、小耳(包括无耳)(3.82/万)。结论:全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仍然较高,需要多方面措施综合干预才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 曹奕张高东蒋秋静肖年周晓军
- 关键词:围产儿
- 重庆市0~6岁儿童《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现状调查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0~6岁儿童《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情况,调查家长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知晓情况,探讨我市《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10个区县186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0—6岁儿童中,申领到《出生医学证明》者占97.44%,平均申领月龄为2.1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及儿童出生的医疗机构级别是3个月内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影响因素。90.07%的家长在儿童出生时已经知晓需要为其办理《出生医学证明》;通过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途径知晓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家长比例最高(52.34%);只有47.1%的家长知晓申领《出生医学证明》“需要提供父母有效身份证件及复印件”;62.16%的家长知晓《出生医学证明》有户籍登记的用途。至今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家长,33.96%因为“缺乏相关办理的证明材料”。结论提高父母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知晓率及重视程度,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出生医学证明》的申领率。制定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加强医疗机构签发环节的监管。
- 何春燕周晓军张华樊延军连光利肖年王正琳蒋秋静
- 关键词:出生医学证明
- 一种组合式胎儿校正手术床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胎儿校正手术床,包括底座台,底座台设置有矫正床体和手术床体,矫正床体和手术床体腿部均朝底座台中部设置,矫正床体包括上部支撑板体、一对大腿支撑板体和一对膝盖板;上部支撑板体通过斜向的支撑杆支撑在底座台...
- 李孟洵黎运龙郑爽肖年魏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