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线薇微

作品数:49 被引量:28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5篇生物学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长江口
  • 17篇群落
  • 14篇群落结构
  • 13篇环境因子
  • 8篇春季
  • 7篇有机碳
  • 7篇鱼类
  • 6篇水域
  • 6篇无脊椎动物
  • 6篇脊椎动物
  • 5篇渔业
  • 5篇三峡水库
  • 5篇生物多样性
  • 5篇浮游
  • 4篇蓄水
  • 4篇影响因素
  • 4篇群落结构特征
  • 4篇邻近水域
  • 4篇颗粒有机碳
  • 4篇浮游生物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9篇线薇微
  • 8篇刘淑德
  • 4篇李文龙
  • 4篇张辉
  • 3篇于海成
  • 3篇丁月旻
  • 3篇沈志良
  • 3篇徐勇
  • 3篇邢建伟
  • 3篇于海婷
  • 3篇绳秀珍
  • 2篇张岩
  • 2篇刘素美
  • 1篇张立娟
  • 1篇康斌
  • 1篇王华新
  • 1篇杨圣云
  • 1篇林峰竹
  • 1篇陈明茹
  • 1篇吴玉霖

传媒

  • 9篇海洋科学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第九届全国环...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第四届长江论...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口近海生态系统的能流网络分析
根据1985-1986年全年12个航次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海洋综合调查数据,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精确定量构建能量流动模式,解析各功能群间的能流关系,并对生态系统总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估。该水域生态系统包括16个...
张效嘉线薇微
关键词:长江口网络分析
文献传递
1998~2001年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聚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根据1998~2001年长江口近海(30°45′~32°00′N,122°20′~123°E)四个航次鱼类拖网调查数据,运用群落生态学分类和排序方法,探讨了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聚结构特...
于海成线薇微
关键词:长江口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春季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年际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根据2013—2016年春季(5月)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4个航次环境综合调查数据,探讨春季长江口水体颗粒有机碳(POC)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3—2016年春季长江口POC浓度范围为0.22~16.99 mg/L,均值为1.80 mg/L,总水域POC年际间变化显著,底层浓度高于表层。从口门区、近岸区和近海区三个子水域来看,除近岸底层POC浓度处于高值,年际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余水域的表、底层均存在空间变异和年际差异。POC浓度在口门附近偏南部水域达到高值,后沿长江冲淡水(CDW)方向降低,低值区位于近海底层,但表层POC在近海水域123°E附近出现次高值。POC浓度与盐度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逐年递减;POC浓度与总悬浮物浓度(TSM)呈显著正相关,底层相关性高于表层;近海区表层POC与叶绿素a正相关关系极显著,二者高值区均分布在123°E附近。入海径流量与长江口春季POC浓度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年际变化趋势,径流对有机碳的稀释作用高于其输入作用。长江口春季POC主要以碎屑源为主,其分布与有机碳源、海水的稀释作用、悬浮物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高浊水体中悬浮物影响显著,陆源有机碳对POC的影响在长江口近海水域有所弱化,而浮游植物对POC的贡献凸显。
李倩张珊珊线薇微
关键词:长江口影响因素春季
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聚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根据1998-2009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和环境调查数据,运用群落生态学梯度分析方法,探讨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格局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中,鳀科(Engraulidae)、鰕...
丁月曼线薇微
关键词:群落结构含沙量叶绿素含量
文献传递
环境要素驱动下的长江口无脊椎动物群聚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讨2013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中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作者根据5月(春季)和11月(秋季)长江口渔业资源综合调查数据,探讨无脊椎动物优势种分布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2013年共采集无脊椎动物25种,隶属于2纲5目11科,甲壳动物为优势类群。春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枪乌贼(Loliolus japonica);秋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其中三疣梭子蟹在两季节优势度均为最高。春、秋两季无脊椎动物群落差异极显著,两个季节都存在南、北两个群聚组。无脊椎动物资源量主要集中在优势种群,秋季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春季。无脊椎动物群落季节内站位之间相似性较低,季节间差异较高,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演替。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春、秋季无脊椎动物群落时空差异显著,两季节均存在南、北两个群聚组。优势物种对悬浮物的选择性不同,三疣梭子蟹、口虾蛄和双斑蟳丰度的高值区均集中在高浊度海域,日本枪乌贼和中华管鞭虾更倾向于分布在清澈的海域。温度主要影响物种的季节洄游而驱动无脊椎动物群落的时间变异,悬浮物含量主要影响动物生存条件而驱动群落的空间变异。
任庆强线薇微张岩张岩李文龙
关键词:长江口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
2007年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季节特征
<正>根据2007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四个季节航次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的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共捕获鱼类浮游生物689个,隶属12目28科45种,以鳀科Engraulidae丰度最高,占...
刘淑德线薇微李文龙
文献传递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碳、氮、磷、硅等生源要素是海洋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是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长江口作为世界第三大河的入海口,河口环境复杂,河口沉积物成为生源要素的"源"与"汇",时刻进行着物质间的循环[1].
张珊珊线薇微梁翠
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时空结构被引量:10
2011年
根据1998—2009年11月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7个航次的调查资料,探讨了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7个秋季航次共捕获鱼类浮游生物969个(尾),隶属于10目19科33种,以鲈形目种类最多(7科9种)。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以沿岸型种类最多(12种),其次是半咸水(10种)和近海种类(9种),淡水种类最少(4种)。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优势种年度间演替显著,对鱼类浮游生物群落丰度贡献最大的种类包括:半咸水型的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前颌间银鱼(Salanx prognathus)、沿岸型的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近海型的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2004年以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种类数量、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2004之前的调查航次。ANOSIM分析显示,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年度间差异显著,且2007和2009年与其他年度不相似性最高。可以看出,秋季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呈年度变异状态,2004年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异最大,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丁月旻线薇微
关键词:长江口生物多样性
基于生态通道模型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能流动态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根据2004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调查数据,运用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模型)构建生态系统能流网络,分析本区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及功能,并与1985—1986年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解析两个时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级范围为1~4.34,相较于1985—1986年研究结果,底层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和头足类的营养级变动较大。牧食食物链占据主导地位,浮游植物在浮游动物和水母的能量来源中所占比例均在60%以上;碎屑食物链所占能流比为44%。系统总能流为6342.081 t·km–2·a–1。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下降,生态营养效率平均值较高,但是碎屑和浮游植物的生态营养效率却明显下降,碎屑趋于累积。生态系统统计量整体显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系统成熟度降低。
王远超梁翠线薇微张效嘉
关键词:长江口
长江口有机碳的时空分异及耦合行为被引量:1
2022年
依据2014年5月、11月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两个航次的综合环境调查,对颗粒态有机碳(POC)和溶解态有机碳(DOC)在长江口水域的迁移分布及相互转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DOC和POC浓度整体都遵循南部高、北部低,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规律。春季DOC贡献率为18.44%~71.50%,均值为(46.78±13.87)%;秋季为25.46%~84.97%,均值为(63.35±14.63)%。在近岸水域尤其是最大浑浊带(TMZ)附近以POC为主;近海区则以DOC为主,且表层DOC贡献高于底层。长江口水域有机碳物源复杂且主要为陆源输入贡献,底层海洋和三角洲来源的贡献更高。在长江口水域DOC和POC之间存在着形态比例转化,主要受盐度和悬浮颗粒物(TSM)动态变化的控制;当水体中TSM浓度大于98.41 mg/L时,长江口有机碳以颗粒态为主,反之则以溶解态为主。TMZ是有机碳浓度和形态转变的重要场所,POC在此发生沉降并矿化,强水动力导致的解吸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可能会促使其向DOC转化。
李倩张珊珊线薇微
关键词:时空分异长江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