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涛

作品数:2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13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银行
  • 7篇抗战
  • 5篇币制
  • 4篇战前
  • 4篇战争
  • 4篇中国银行
  • 4篇农村
  • 4篇金融
  • 4篇抗战前
  • 3篇战时
  • 3篇政府
  • 3篇述论
  • 3篇农村经济
  • 3篇农贷
  • 3篇中央银行
  • 3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3篇民政
  • 3篇南京国民政府
  • 3篇抗日

机构

  • 23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27篇石涛
  • 2篇张军
  • 1篇程蕾

传媒

  • 2篇中学历史教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钱币
  • 2篇中国经济史研...
  • 2篇历史教学(下...
  • 2篇近代中国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金融理论与教...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株洲师范高等...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安康师专学报
  • 1篇江苏钱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银行的货币发行与北洋时期的币制改革
2024年
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在原大清银行的基础之上,于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成立了新的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在酝酿之际,就被定位为民国的中央银行。正式开幕前,《申报》上连日刊登的《中国银行开办广告》中宣称:“本银行奉孙大总统谕组织成立,为民国中央银行”[1]。3月份,时任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总长陈锦涛在上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定中国银行条例的呈文中明确指出:“中国银行具中央银行之性质,为全国金融之机关”[2]。
石涛
关键词:货币发行大清银行币制改革北洋时期中国银行临时大总统
近代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述论
2019年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金融制度,它不仅是商业银行存款支付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工具。近代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长期缺失,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成立后开始致力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建设。抗战时期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式建立,并经历了准备金由四个国家银行共同保管到中央银行单独保管的演进历程。存款准备金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实践中却背离初衷,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调剂金融的积极作用,这反映了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畸形发展和职能缺陷。
石涛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制度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
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演变研究——兼论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
2022年
鸦片战争后,中国纸币发行出现了严重的多元分散格局,众多发行主体掌握了纸币发行权。分散发行带来诸多弊端,于是从清末开始,历届中央政府不断努力,试图统一纸币发行权。南京国民政府通过1935年的法币改革和1942年的统一发行,将发行权完全集中到了中央银行手中,实现了货币发行权的统一。然而,与中央银行独占发行相伴生的却是通货膨胀的加剧、恶化以及币制的崩溃。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从分散到统一、从“非国家化”到“国家化”的演进历程表明,分散发行和统一发行各有利弊,相较而言,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比众多机构自由竞争发行具有更多优点。但为了避免发行权被滥用,必须建立完善的中央银行制度。
石涛
关键词:中央银行哈耶克
浅论我国高校教师教育的发展之路
2012年
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强化高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业务素养和职业水准,才能适应知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比国外教师教育发展的大致情况,分析我国高校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我国高校教师教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石涛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教育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合并之争述论
2014年
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是近代中国同时并立的两大著名银行。然而,在北洋政府时期曾多次出现两行合并之争议,尤其是在1916年和1921年两行发生停兑风潮后,合并之争非常激烈。中交两行合并之争的出现,与两行当时的性质相近、分工不明有直接关系,更与当时两行与政府之间、政府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斗争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央银行制度的不健全。
程蕾石涛
关键词: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外资与晚清工业化
2003年
19世纪60年代,在内忧外患的强烈刺激之下,清廷中央和地方的有识之士,自上而下地发动和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向西方学习,增强国力,以达到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用、民用企业,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工业化的浪潮。
石涛
关键词:晚清外资工业化
近代水利之兴:民国陕西泾惠渠与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泾惠渠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陕西乃至全国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泾惠渠建成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灌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社会均有显著进步。与严重旱灾时期的破败景象相比,泾惠渠建成后整个灌区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近代农田水利事业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典型代表,也成为民国时期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有利条件下发展进步的例证。
石涛
关键词:民国时期农田水利农村经济
大清银行的货币发行与清末币制改革
2021年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设立的户部银行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清政府将其定位为中央银行。户部尚书载泽在奏折中曾明确指出:"户部银行,即为中央银行。"[1]光绪三十二年(1906),户部改名为度支部。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度支部奏请将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大清银行成立后,资本金额大幅扩充,分支机构迅速增设,"俨然视为一大规模之中央银行也"[2]。发行货币与整理币制是清政府创建国家银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主要就大清(户部)银行的纸币发行及其与清末币制改革的关系进行论述。
石涛
关键词:大清银行币制改革货币发行度支部
民国时期商业银行农贷业务述评——以中国银行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4
2013年
20世纪30年代,为挽救严重的农村危机,商业银行曾掀起一股投资农村的热潮。中国银行是民国时期一家非常著名的商业银行,农贷业务本不在其营业范围内,然而自1932年至1942年,中国银行却开展了为期十年的农贷活动。为推广农贷业务,中行采取了很多措施,其农贷规模在当时从事农贷活动的金融机构中一直位居前列。农贷业务既是中行在当时特殊社会环境下进行业务创新和救济农村的产物,为当时农业金融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农业金融发展的特殊道路。中行发展农贷业务的措施、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困境,及其对农贷的认识,为我们今天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发展农村金融,不无借鉴。
石涛
关键词:中国银行农贷绩效
外国在华银行与晚清借款被引量:1
2004年
外国在华银行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来到中国后,除了从事一些基本的金融业务外,还与晚清政府发生了借贷关系,并从中为自己和本国政府获取了巨大利益,同时它作为一支新生的金融势力,客观上对传统中国的金融业产生了推动作用。
石涛
关键词:清朝金融业财政收人甲午战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