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闯建

作品数:26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腰椎
  • 4篇眩晕
  • 4篇椎间盘
  • 4篇颈性
  • 4篇颈性眩晕
  • 4篇颈椎
  • 4篇骨支架
  • 4篇成形术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肉瘤
  • 3篇生物相容
  • 3篇生物相容性
  • 3篇术后
  • 3篇缺损
  • 3篇椎管
  • 3篇椎间盘镜
  • 3篇微创
  • 3篇颈椎病
  • 3篇骨缺损

机构

  • 20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
  • 2篇辉县市人民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6篇王闯建
  • 17篇张春霖
  • 11篇严旭
  • 8篇吴学建
  • 4篇王鑫
  • 4篇李莹
  • 4篇王家强
  • 4篇刘宏建
  • 4篇张晓博
  • 4篇高嵩涛
  • 4篇姚伟涛
  • 4篇王经宇
  • 4篇蔡启卿
  • 4篇张鹏
  • 4篇张岩
  • 3篇宁永明
  • 3篇朱旭
  • 2篇唐恒涛
  • 2篇李天喜
  • 1篇来旭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第七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喷墨全包芯骨支架与脂肪干细胞复合体修复兔桡骨缺损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采用脂肪干细胞(ADSCs)复合喷墨全包芯骨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方法成功成骨诱导的ADSCs与喷墨全包芯骨支架复合构建细胞支架复合体(A组),ADSCs/聚乳酸-乙醇酸(PLGA)/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体(B组)、空白缺损(C组)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植入36只兔桡骨1,5 cm缺损部位,术后12、24、48周取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影像学、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示A组骨缺损完全修复,显著优于B组部分修复,C组没有修复;Lane-Sandhu评分示A组(5.11±0.70)、(8.31±0.48)、(12.98 ±0.60)分,骨缺损修复效果明显好于B组(1.22±0.59)、(4.89 ±0.81)、(6.18 ±0.71)分(t=18.000,P<0.05);B组明显好于C组(0.58±1.00)、(0.58±1.00)、(0.58±1.00)分(t=13.500,P<0.05).结论 ADSCs/喷墨全包芯骨支架复合体可修复兔桡骨1.5 cm缺损.
王闯建刘宏建张春霖吴学建张岩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骨修复
内窥镜下2种微创颈椎椎管成形术术式的对比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2种微创颈椎椎管成形术(cervical minimally invasive lamionplasty,CMI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操作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9月,应用后路内窥镜下CMIL治疗CSM患者62例,其中应用普通微型钛板31例(A组),采用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先后移再固定"的方式;应用新型微型钛板31例(B组),采用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先固定再后移"的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曾岩等标准分别评估疗效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术后即刻及3、6、12个月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B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5.0%和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AS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2种CMIL治疗多节段CMS的临床疗效相似。内窥镜下应用新型微型钛板,采用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先固定再后移"的方式行CMIL,具有更为安全、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操作简便的优势。
张彦张春霖严旭王闯建宁永明郭俊杰
关键词:颈椎病
一体黏合骨支架生物相容性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一体黏合骨支架亲水性、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方法聚乳酸-乙醇酸(PLGA)/β磷酸三钙(β-TCP)骨支架作为对照组,两组支架均通过快速成型方法制作。亲水性通过吸水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成骨分化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检测;体外生物安全性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毒性试验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一体黏合骨支架吸水率[(25.2±0.6)%]显著高于对照组[(2.7±0.2)%,t=17.000,P<0.01,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3、8、13 d后MTT比色法测定值分别为0.16、0.33、0.75和0.14、0.20、0.45,结果显示共培养的第3~13天,细胞在两组支架上数量均显著增加(t=5.5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第8天开始细胞在一体黏合骨支架上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6.500,P<0.05,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第3、8、13天,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值分别为62、151、228和39、84、121细胞在两组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均显著提高,细胞在一体黏合骨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100,P<0.05,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2、4、6、8 d后吸光度值分别为0.323、0.523、0.752、0.931和0.328、0.521、0.753、0.932,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0,P>0.05,n=3)。结论一体黏合骨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王闯建张晓博刘宏建张春霖吴学建张岩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被引量:14
2013年
背景:对于跟腱断裂,临床传统修复方法是应用踝周自体肌腱移位修复,自体肌腱取材有限,供区损伤,以牺牲正常的动力和稳定结构为代价;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不破坏宿主正常结构,保持其原有生物结构特性等优点。目的:评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6月收治30例急性、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4例陈旧损伤有2-5cm不等缺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缺损,移植后短腿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拆除石膏行功能锻炼。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治疗结果。结果与结论:住院时间平均12.5d。移植后25例获得随访,随访1-3年,未见再断裂病例。按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25例中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3例跟腱与邻近组织粘连,影响踝关节背伸,足部蹬力无明显下降。2例考虑排异反应,经对症处理痊愈。1例出现少许皮缘坏死、切口感染,扩创换药,行邻近转移皮瓣覆盖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时切口均愈合。结果显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唐恒涛王闯建严旭张春霖
关键词:器官移植跟腱断裂同种异体肌腱韧带
骨骺分离技术在儿童骨肉瘤保肢术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分析骨骺分离技术在儿童保肢技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采用该方法治疗的儿童骨肉瘤3例患者,并与同期采用切除骨骺、同种异体半关节置换的病例4例进行对比研究,对病人术中情况及术后骨愈合、患肢功能、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例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关节功能、肢体生长长度差异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差异。采用该手术方法的3例患者术后均达到良好肢体活动功能,且未发生复发、感染、骨折及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骨骺分离技术保留骨骺,可以达到肿瘤广泛切除,并保留关节功能和患肢正常生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姚伟涛蔡启卿高嵩涛王家强王闯建王鑫张鹏
关键词:骨骺分离儿童骨肉瘤保肢手术
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性及适应证,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51例采用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并随访〉9个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1-76岁,平均(58.2±7.9)岁。病程0.5-15年,平均5.5年。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发现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压迫,其中两节段者5例(C5-6);三节段者7例(C3-5和C4-6分别为3例和4例);四节段者22例(C3-6);五节段者17例(C3-7)。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测定的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分别评估疗效及轴性症状;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评估颈椎曲率和活动度;采用cT扫描测量手术前后颈椎管矢状径,比较颈椎管大小变化并观察椎板切开减压槽处骨愈合情况;MRI评估脊髓内信号强度变化及脊髓减压状况;应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对JOA评分、VAS评分、颈椎曲率和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1例的手术时间58~139min,平均(115.3±21.9)min,术中出血量110-380ml,平均(228.1±73.2)ml;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0.2±5.9)个月。JOA评分从术前(8.02±1.69)分增加至术后1年(13.02±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46,P=O.000),疗效评估:优17例,良28例,可4例。轴性疼痛VAS评分术后1年为(2.22±0.90)分,与术前(4.96±1.3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5,P=O.000),轴性症状评估:优18例,良21例,可12例。术前颈曲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为15.40%±4.50%与术后颈曲指数15.09%±4.8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椎活动度术前为40.98°±8.27°,术后38.88°±9.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椎管矢状径增加1.3-3�
张春霖张银鹤严旭李东哲王闯建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颈椎病椎板切除术
物理方法预防骨盆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间歇充气压力泵(IPC)及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骨盆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0年10月该科45例骨盆肿瘤术后患者应用LMWH及IPC预防DVT发生的情况,其中LMWH组21例,IPC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性质、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创腔引流量、D-二聚体阳性率及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可有效地预防骨盆肿瘤术后患者DVT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高嵩涛蔡启卿王家强姚伟涛王闯建王鑫张鹏
关键词:骨盆肿瘤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
颈性眩晕与钩椎关节增生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钩椎关节增生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32例及同年龄组的对照30例,所有受检者均排摄颈椎双斜位X光片,检测第3~6颈椎(C3~C6)钩突高度与宽度。在颈椎斜位片上以每个椎体上缘最低点至椎体后缘...
王闯建张春霖宁永明严旭王经宇
关键词:眩晕钩椎关节
腰椎失稳症患者腰椎间隙X线解剖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腰椎失稳症患者病变椎间隙 X 线解剖学特征,并提出分型,以期为临床应用椎间融合器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后路镜(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微创融合术及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130例腰椎失稳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69例,女61例;年龄15~76岁,平均49岁。130例患者共有209个病变节段:L1/28个,L2/39个,L3/434个,L4/590个,L5/ S168个。在腰椎侧位 X 线影像上测量腰椎间隙前缘高度(a)、椎间隙盘状小凹前端高度(b)、椎间隙后缘高度(c)等数据,依据 a/ b、c/ b 比值将腰椎间隙分为6型:AD 型(a/ b 〉1且 c/ b 〉0.5),AE 型(a/ b 〉1且 c/ b≤0.5)、BD 型(a/ b =1且 c/ b 〉0.5)、BE 型(a/ b =1且 c/ b≤0.5)、CD 型(a/ b 〈1且 c/ b 〉0.5)、CE 型(a/ b 〈1且 c/ b≤0.5)。术后 X 线检查评估端膨胀融合器位置变化,CT 检查评估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对209个腰椎间隙均行后路镜下置入端膨胀融合器,其中9例合并Ⅰ度(7例)或Ⅱ度(2例)腰椎滑脱者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所有腰椎间隙中 AD 型占78.0%(163/209),AE 型占10.5%(22/209), BD 型占8.6%(18/209), BE 型占2.4%(5/209),CD 型占0.5%(1/209), CE型未见。术后随访3~24个月。按 JOA 评分,改善率为86.4%。按疗效分级标准:治愈91例,显效31例,有效8例。按 Suk 标准,86个椎间隙(41.1%,86/209)达到坚固融合,123个椎间隙(58.9%,123/209)达到可能融合。1例 AD 型椎间隙端膨胀融合器2枚下沉、1例 BD 型椎间隙端膨胀融合器1枚下沉,总下沉率为0.7%(3/418),1例 CD 型椎间隙端膨胀融合器后移,总移位率为0.2%(1/418)。本组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或死亡。结论对腰椎失稳症患者腰椎间隙进行 X 线解剖学分型可为后路镜下微创椎间融合术端膨
张春霖王若愚李莹王闯建严旭
关键词:腰椎椎间隙解剖学
骨骺牵开保留儿童骨肉瘤骨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外固定架行骨骺牵开术保留儿童股骨骨肉瘤远端骨骺及关节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7月-2011年5月,对6例股骨下段成骨性骨肉瘤患儿行外固定架牵引分离股骨远端骨骺,配合瘤骨切除、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术治疗。男4例,女2例;年龄9~14岁,平均10.5岁。骨肉瘤按照Enneking外科分期:ⅡA期4例,ⅡB期2例。干骺端骨肿瘤侵袭情况按照San-Julian等的影像学分型标准分型:Ⅰ型3例,Ⅱ型3例。肿瘤范围6 cm×4 cm~12 cm×9 cm。术前行2个周期、术后行4个周期COSS 86化疗。结果术后1例因同种异体骨排斥反应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经对症治疗后愈合;其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6个月,平均37.5个月。1例因肺部转移于术后2年死亡。X线片示,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国际保肢协会(ISOLS)评估标准评估,获优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3.3%。患侧肢体长度为(62.97±7.51)cm,与健侧(64.03±7.47)cm相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6 6,P=0.813 4)。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化疗和彻底切除瘤骨前提下,骨骺牵开术可较好地保留股骨成骨性骨肉瘤患儿的患肢生长机能及关节功能。
高嵩涛蔡启卿姚伟涛王家强张鹏王闯建王鑫
关键词:骨肉瘤膝关节外固定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