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行为干预
  • 1篇牙槽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病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依从性影响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认知行为干预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窦
  • 1篇锥形束CT
  • 1篇后动脉
  • 1篇干预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甘朝兵
  • 2篇汪庆胜
  • 2篇王鑫
  • 2篇陆钰
  • 2篇吴海珍
  • 1篇王生杰
  • 1篇汪学华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认知行为干预对牙周病系统支持治疗阶段患者依从性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能否改善患者在牙周病系统支持治疗阶段的依从性。方法将780例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所有牙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菌斑指数(PLI)和探诊出血指数(BOP)。结果进入牙周支持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基础阶段治疗后6个月患者复诊行口腔检查,两组间DI-S、CI-S、PLI、BOP阳性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的口腔卫生宣教相比,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更好改善牙周炎患者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维持牙周支持阶段治疗的效果。
甘朝兵陆钰吴海珍王鑫汪庆胜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依从性
上牙槽后动脉的锥形束CT影像学定位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评估上牙槽后动脉(PSAA)与牙槽嵴和上颌窦的位置关系。方法 129例CBCT影像资料,使用自带分析软件观测。在冠状面扫描图像上,观察上颌窦外侧壁骨孔的位置和形态,测量其直径。根据首次出现和最终观察到的骨孔对动脉进行定位。分别测量动脉的下边界和牙槽嵴之间的距离,上颌窦窦底到牙槽嵴顶距离,动脉到窦内侧壁的距离。结果 PSAA的检出率为79.07%,直径2.09~0.49 mm,平均(1.06±0.37)mm。最先发现动脉处动脉下边界与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15.51±2.46)mm,窦底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6.56±2.91)mm,动脉至上颌窦内侧壁的平均距离(14.76±2.74)mm。末次观测到动脉处动脉下边界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平均(17.39±2.81)mm,窦底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7.76±3.18)mm,动脉至上颌窦内侧壁的平均距离(15.37±2.85)mm。结论上颌窦手术前使用CBCT观察可以获得关于PSAA和上颌窦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
汪庆胜王鑫陆钰王生杰汪学华甘朝兵吴海珍
关键词:上颌窦锥形束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