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如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FP特异性肝癌疫苗抑制肝细胞癌生长
- 2012年
- 目的:甲胎蛋白作为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是临床上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AFP特异性T细胞的体外抗肿瘤免疫活性。方法:我们采用经过AFP抗原决定簇肽刺激或慢病毒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活化AFP特异性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肝癌疫苗),并在体外检测了这群T细胞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AFP特异性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体外能有效杀伤HepG2细胞,上调培养体系中IL-2、IFN-γ、TNF-α、穿孔素、颗粒酶的水平,对于T细胞活化的负调控因子IL-10,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经DC活化后的AFP特异性T细胞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免疫活性,为肝细胞癌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
- 刘扬王跃如Lisa HButterfield
- 关键词:甲胎蛋白树突状细胞
-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测定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1998年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2例肺癌患者及61例健康人进行了血清STNFRI的测定。结果显示肺癌组STNFRI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4±1.18ng/ml、0.93±0.29ng/ml,两组比较P<0.01)且STNFRI水平随肺癌病期进展而升高,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23±0.47ng/ml、2.34±0.68ng/ml、2.63±0.67ng/ml、3.51±1.62ng/ml。在本组测定中发现肺癌患者STNFRI阳性率(80.7%)显著超过了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的阳性率(38.7%)。本文研究表明测定血清中STNFRI对肺癌的诊断。
- 王跃如周新陈宇清王裕发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肺癌
- 老年慢性阻塞肺病患者并发难治性呼吸道感染128例临床分析
- 2002年
- 本文就1996.1-1998.11月间收住院本科的12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本组病例痰菌培养共18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96株占51.3%,革兰氏阳性球菌为68株占36.4%,而真菌有23株占12.3%,在培养中绿脓杆菌占首位有31株占16.6%,在分析中发现感染的多重性亦是老年慢性肺并发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一大因素,本组病例中混合感染达32例,双重感染23例,菌群交替12例。而耐药菌株的增多,加之该类患者年老体弱,长期缺氧,而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营养不良等均为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因素。因而在临床上我们应(1)选择有效的抗生素;(2)注意耐药菌株的发生;(3)混合感染或双重感染的出现;(4)药物剂量应适当;(5)加强支持治疗,注意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 李君黎王跃如
-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阻塞肺病难治性呼吸道感染
-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 1997年
-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王跃如综述周新审校1985年Rubin等[1]发现一种可被释放和易溶解的白介素-2受体,称之为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其分子量为45KD,是一种具有N.O链合糖种唾液酸的复合蛋白质。关于SI...
- 王跃如
- 关键词:白介素-2受体呼吸系统疾病
- 甲胎蛋白特异性肝癌疫苗体外杀伤HepG2肝癌细胞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制备甲胎蛋白(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肝癌疫苗,检测其体外抗肿瘤免疫活性,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经AFP抗原决定簇肽(AFP542-550)或转染AFP慢病毒刺激树突状细胞(AFP542-550/Lenti-AFP-DC)的方法,体外活化AFP特异性CD8+T细胞(AFP—CD8-CTL)。用抗人CDl34单抗/抗人CD28单抗分别封闭和活化AFP—CD8+CTL,观察其体外杀伤HepG2细胞的作用以及IFN-Y、IL-2、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anzymeB)、FasL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间接推测穿孔素.颗粒酶B在其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抗人CDl34单克隆抗体封闭AFP—CD8+-CTL后,AFP.CD8+-CTL体外杀伤HepG2细胞产生的y干扰素、白介素-2、穿孔素/颗粒酶B等细胞因子明显减少(P〈0.05),而FasL下降不明显。应用抗人CD28单抗体外活化AFP-CD8-CTL后并与HepG2细胞共同培养后发现,AFP特异性T细胞肝癌疫苗杀伤HepG2肝癌细胞的效能显著增加(P〈0.05),而FasL增加不明显。结论抗人CDl34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体外抑制AFP—CD8+-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而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可体外活化AFP—CD8+CTL。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肝癌疫苗杀伤HepG2细胞可能与穿孔素一颗粒酶B的释放有关。
- 刘扬王跃如丁光辉杨庭松姚乐荀林娟庄英张柏和陆崇德
- 关键词:甲胎蛋白肿瘤疫苗分子机制
- 肝切除术对肝癌细胞血液播散及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影响:3年随访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肿瘤细胞血行播散或转移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动物实验证明,手术操作可引起肿瘤细胞播散入血循环,增加术后转移灶的发生。为此,肝癌切除手术是否导致肝癌细胞播散入血循环及其对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肝癌切除手术对肝癌细胞血液播散及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影响。
- 刘扬王跃如陆崇德姚乐丁光辉王龙张柏和吴孟超
- 关键词:肝癌细胞术后复发转移灶随访研究肝切除术切除手术
- 甲胎蛋白特异性肝癌疫苗体内杀伤肝癌细胞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肽片段或Lenti-AFP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C)制备的肝癌疫苗用于肝癌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和AFP抗原决定簇肽制备的肝癌疫苗对4组荷瘤裸鼠(Lenti-AFP、AFP1、AFP542组及对照组)进行了体内肿瘤细胞杀伤实验,通过测定成瘤大小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和-10、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穿孔素、颗粒酶B、Fas配体]的变化,观察不同治疗组对裸鼠皮下成瘤及其恶化的影响.结果 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肝癌疫苗能有效阻止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治疗组(Lenti-AFP、AFP1、AFP542组)肿瘤直径[分别为(7.03±2.78)、(11.00±2.57)、(8.87±3.49) cm]低于对照组(F肿瘤直径=6.13,P<0.01),肿瘤重量[分别为(0.478±0.225)、(0.398±0.125)、(0.298±0.099)、(0.228±0.132)g],也低于对照组(F肿瘤重量=5.38,P<0.01).各治疗组不同程度上调裸鼠血清中IL-2、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穿孔素、颗粒酶B的水平,而对于T淋巴细胞活化的负调控因子IL-10,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AFP特异性CD8+ T/CD4+T淋巴细胞疫苗能有效抑制荷人肝癌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
- 刘扬王跃如王龙周波宋振顺张柏和吴孟超Lisa H.Butterfield
- 关键词:甲胎蛋白树突状细胞
-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对鉴别结核与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1994年
-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技术测定62例结核性或癌性胸腔积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浓度。结果表明二组患者血清和胸水的 SIL-2R 均值均高于正常人血清值。结核性胸水中的 SIL-2R水平明显高于癌性胸水(P<0.01)。胸水中的 SIL-IR 水平>400pmol/L 在结核组为84.38%,而癌肿组仅为20%。我们认为胸水中 SIL-2R 的测定对鉴别结核性与癌生胸腔积液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 周新刘卫黄华瑞宋承娟王跃如王裕发巫协宁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结核
- 甲胎蛋白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肝癌疫苗杀伤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制备、检测甲胎蛋白(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肝癌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活性,探讨肝癌疫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经过AFP抗原决定簇肽(AFP542-550)刺激或转染AFP慢病毒刺激的树突状细胞(AFP542-550/Lenti-AFP-DC),体外活化AFP特异性CD8+T细胞,并应用抗人CD134单克隆抗体体外封闭AFP-CD8+-CTL.通过观察AFP-CD8+-CTL体外杀伤HepG2细胞后IFN-γ、IL-2、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anzyme B)等细胞因子的释放,间接推测穿孔素-颗粒酶B机制的作用.结果 抗人CD134单克隆抗体封闭AFP-CD8+-CTL后,AFP-CD8+-CTL体外杀伤HepG2细胞产生的IFN-γ、IL-2、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anzyme B)等细胞因子明显减少(P<0.05).结论 AFP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肝癌疫苗杀伤HepG2可通过穿孔素-颗粒酶B分子机制发挥作用.
- 刘扬王跃如丁光辉杨庭松王龙张柏和吴孟超Lisa H.Butterfield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疫苗分子机制
- 血液甲胎蛋白mRNA对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3年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血液肝癌细胞相关甲胎蛋白(AFP) mRNA阳性与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巢式RT-PCR检测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1天周围静脉血液中AFPmRNA,术后随访3年.结果 24例术前血液检测AFPmRNA阳性,38例患者术前AFPmRNA呈阴性.术前血AFPmRNA阳性的患者术后1、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58.3% (14/24)、75.0%(18/24)、100.0% (24/24);而术前血AFPmRNA阴性的患者术后1、2、3年肿瘤复发率则分别为23.6% (10/38)、42.1%(16/38)、68.4%(26/38),两者比较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血AFPmRNA阳性的患者术后3年有8.3% (2/24)发生肺转移;而阴性患者术后3年内无一发生肺或其他远处转移(0.0%,0/38;P<0.01).结论 术前血液AFPmRNA阳性的肝癌患者较AFPmRNA阴性的肝癌患者术后更容易产生复发或远处转移.
- 刘扬王跃如王龙周波宋振顺ButterfieldLisaH.张柏和吴孟超
- 关键词:肝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