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继跃

作品数:64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6篇动脉
  • 19篇血管
  • 17篇颈动脉
  • 15篇手术
  • 13篇动脉内
  • 13篇动脉内膜
  • 13篇内膜
  • 13篇颈动脉内
  • 13篇颈动脉内膜
  • 11篇切除
  • 10篇切除术
  • 9篇动脉内膜切除...
  • 9篇膜切除术
  • 9篇内膜切除
  • 9篇内膜切除术
  • 8篇动脉狭窄
  • 8篇卒中
  • 8篇颈动脉内膜切...
  • 8篇急性
  • 7篇疗效

机构

  • 63篇聊城市人民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泰山医学院
  • 3篇大连市中心医...
  • 2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莱州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作者

  • 63篇王继跃
  • 33篇张利勇
  • 25篇郝继恒
  • 16篇林凯
  • 14篇张士刚
  • 14篇刘卫东
  • 11篇杨凤海
  • 11篇夏章勇
  • 10篇崔庆轲
  • 10篇张萌
  • 8篇张连群
  • 7篇杨霞峰
  • 7篇孙学礼
  • 6篇刘超
  • 5篇商晓鹰
  • 5篇尹国阳
  • 5篇焦力群
  • 4篇吕明
  • 4篇肖以磊
  • 4篇李忠民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现代电生理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8篇2001
  • 1篇2000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疑POEMS综合征一例
张慧媛夏章勇杨霞峰姜桂生王继跃
脑卒中十一问被引量:1
2014年
什么是脑卒中 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最早是由瑞士人Johann Jacob Wepfer于300多年前第一人命名的.中风通常是指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引起临床表现持续24小时以上的急性疾病.具体定义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什么是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致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疾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所谓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有脑卒中症状或已经发生卒中后的患者而言,这些人需要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此时除了继续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不同原因预防再发.
王继跃
关键词: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疾病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疾病
边缘叶脑白质切开术治疗顽固性强迫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郭常利傅强商晓鹰王继跃张连群杨凤海
该课题对难治性强迫症的手术治疗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QNP诱发的大鼠强迫检查行为模型,观察了边缘叶脑白质切开术对QNP引起大鼠强迫检查行为学改变和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含量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治疗难治性OCD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
关键词:
一种自吸补蜡正压式骨蜡笔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吸补蜡正压式骨蜡笔,包括提供电源的笔身和与笔身电极插配的笔头,所述笔头包括储蜡腔、固定在储蜡腔内部轴向中心的加热棒、套在加热棒径向外壁的出蜡腔、螺纹连接在出蜡腔头部的笔尖;所述出蜡腔由一限位套固定在储蜡腔...
尹腾昆 蒋群龙刘超郝继恒肖以磊张利勇王继跃
文献传递
复合手术治疗创伤性左侧颈总动脉闭塞合并周围神经损伤1例报道
2022年
颈动脉损伤约占所有颈部血管损伤的22%,其中颈总动脉损伤约占颈动脉损伤的75%[1]。颈部血管损伤分为钝性损伤和穿透性损伤[2,3]。其中,钝性颈部血管损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创伤事件,仅发生在约0.1%的钝性创伤患者中[3]。此类患者可能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汗、缺血性脑卒中等,也可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另外,由于此类患者存在颈动脉病变区域长、管腔闭塞严重、再通困难、再狭窄发生率高等特点,实施单纯的外科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往往很难一次性开通血管[4]。目前,在治疗该类疾病方面,应用复合手术治疗罕有报道。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血管神经外科2020年应用复合手术成功治疗了1例创伤性左侧颈总动脉闭塞合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术中顺利实现了血管再通,取得了满意疗效。笔者现将该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同道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王子栋郝继恒蒋群龙刘超张萌崔庆轲林凯刘卫东王继跃张利勇
关键词:复合手术周围神经损伤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分析
2015年
目的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方法 3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后30 d评价手术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30 d内不良事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42%(18/407)、次要并发症24.08%(98/4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吸烟(P=0.039)和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P=0.001)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30 d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积累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吸烟和入院时mRS评分≥3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布茂振尹国阳张利勇张士刚王继跃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原发性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
2001年
原发性脊髓空洞症(Primary Syringomyelia,PSM)是指除创伤、出血、梗死、感染、肿瘤或蛛网膜病变等因素引起脊髓损伤所致脊髓空洞以外的,病因不明确的脊髓空洞症.我院自1994年5月~2000年5月手术治疗并随访PSM 31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20例,女11例.年龄9~62岁,病程3~25年. 临床表现枕项部疼痛8例;肢体瘫痪和(或)肢体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和(或)肌萎缩25例;脑神经受累表现2例;自主神经损害3例.
张士刚王继跃李忠民孙学礼杨凤海
关键词:外科手术PSM术式
卵巢性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
陈团芝范焱丁业庆杨霞峰王继跃夏章勇
CT灌注成像技术在出血型烟雾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PCT)在出血型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评价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手术疗效。方法:搜集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因脑出血或脑室出血住院患者,并经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王石雷刘卫东郝继恒张利勇林凯王继跃
关键词:出血型烟雾病灌注成像技术
文献传递
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联合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22年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机械取栓联合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其中采取先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后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手术策略的患者43例(由远及近组),采用先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后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手术策略的患者12例(由近及远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入院时、术后24 h、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中1次取栓成功率,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死亡率。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及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术。由远及近组患者1次取栓成功率高于由近及远组[67.4%(29/43)vs 33.3%(4/12)],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短于由近及远组[(68.77±17.65)min vs(100.08±38.3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入院时、术后24 h、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颅内动脉机械取栓同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但采取由远及近的手术策略比由近及远手术策略有更高的1次取栓成功率且能更快地达到血管再通。
蒋群龙张萌尹腾昆郝继恒刘超林凯刘卫东崔庆轲王继跃张利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