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波

作品数:110 被引量:274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专利
  • 4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5篇大豆
  • 26篇基因
  • 17篇育种
  • 14篇分子标记
  • 13篇引物
  • 11篇小麦
  • 9篇粒重
  • 9篇百粒重
  • 8篇育种技术
  • 8篇籽粒
  • 8篇酶活性
  • 7篇性状
  • 7篇雄性不育
  • 7篇遗传育种
  • 7篇遗传育种技术
  • 7篇油脂
  • 7篇不育
  • 6篇多酚氧化酶活...
  • 6篇氧化酶活性
  • 6篇育种过程

机构

  • 106篇安徽农业大学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安徽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宿州市农业科...

作者

  • 108篇王晓波
  • 28篇李佳佳
  • 28篇邱丽娟
  • 19篇邱丽娟
  • 18篇司红起
  • 14篇李佳佳
  • 13篇张文明
  • 10篇马传喜
  • 8篇王伟
  • 5篇胡明建
  • 5篇宋贺
  • 5篇李英慧
  • 5篇曹媛媛
  • 5篇姚大年
  • 5篇郑文寅
  • 5篇高雅丽
  • 4篇金秀
  • 4篇饶元
  • 4篇车威
  • 4篇王伏伟

传媒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作物学报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大豆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园艺与种苗

年份

  • 5篇2025
  • 32篇2024
  • 13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与大豆二列状互生叶序株型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大豆分子育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与大豆二列状互生叶序株型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从大豆突变库鉴定到一种从俯视角观察,植株每个节生长1片叶片,三出复叶角度呈现“一”字形,即所有三出复叶呈平面状排列,...
王晓波赵夺郑浩伟李佳佳胡晓渝王郭伋王伟胡雨丁贤华李英慧邱丽娟
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方法构建及耐高温种质资源筛选被引量:3
2023年
极端高温事件频增导致大豆生产接连遭受高温热害,严重影响其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种子在发芽阶段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温度升高及伴随而来的干旱等现象会影响大豆种子出苗。建立一套科学的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方法,可以为早期耐高温鉴定、耐高温种质选育以及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385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创造高温环境,于芽期进行高温处理3 d(40℃,8 h光照/16 h黑暗)。相较于对照(25℃,8 h光照/16 h黑暗),高温处理后大豆芽期下胚轴长显著下降10.9%(P<0.05);根鲜重、根干重和根冠比等指标分别极显著增加了13.10%、22.20%和16.90%(P<0.01),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会显著影响大豆芽期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的分布。对各性状耐高温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1个指标转换成3个主成分因子,进一步通过隶属函数标准化分析计算获得大豆响应高温胁迫综合评价值(H),并基于H值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385份种质资源芽期耐高温特性划分为5个等级,即:Ⅰ级(耐高温型)、Ⅱ级(较耐高温型)、Ⅲ级(中间型)、Ⅳ级(高温较敏感型)和Ⅴ级(高温敏感型),综合试验中具体表现,筛选出4个芽期耐高温型大豆品种(H245、H070、H268和H216)。对各项指标逐步回归分析后,建立大豆芽期耐高温综合评价(H值)预测模型:H=0.191+0.017X_(1)–0.007X_(2)+0.013X_(7)+0.027X_(8)–0.009X_(10)(R^(2)=0.9752),筛选出下胚轴长(X_(1))、主根长(X_(2))、下胚轴干重(X_(7))、根鲜重(X_(8))和简化活力指数(X_(10))5个指标可以作为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指标。
李佳佳龙群朱尚尚单雅敬吴美燕鲁云支现管廖威陈浩然赵振邦苗龙高慧慧李英慧王晓波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芽期高温处理种质资源
一种秸秆堆肥方法
一种秸秆堆肥方法,包括堆沤和堆腐两个阶段,在堆沤阶段,建堆沤坑,然后将秸秆放入堆沤坑中,每50cm厚秸秆加薄层土,将秸秆堆至高出地面1.5-2米,形成堆顶四周高,中间凹的秸秆堆,然后从秸秆堆顶浇水,至秸秆堆体下面的坑内水...
何传龙朱宏斌郭志彬武际王晓波李治林
文献传递
一种与大豆蛋白含量相关的CAPS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大豆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与大豆蛋白含量相关的CAPS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所述CAPS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大豆蛋白含量相关的CAPS分子标记,...
王晓波郑浩伟赵夺邵文韬吴传磊沈忠广
大豆室内考种图像数据集被引量:1
2025年
选育优质高产品种是提升大豆品质和产量的重要保障。传统大豆考种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数据误差大等问题,距大豆表型数据的一站式高通量获取尚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构建大豆室内考种图像数据集,对于开展大豆植株表型信息的高通量准确获取方法研究,实现大豆的自动智能考种尤为重要。本数据集包含原始图像数据、标注文件数据、测试图像数据三部分,涵盖了典型大豆品种的离体豆荚和植株,其中离体豆荚包括无重叠离体豆荚和重叠离体豆荚,大豆植株包括单分枝型、双分枝型和复杂分枝型;标注文件数据包含了大豆植株主茎的实例分割标注、主茎节的检测框标注、在体豆荚的检测框标注、离体豆荚的实例分割和检测框标注,其中在体豆荚和离体豆荚的检测框标注采用了正框和旋转框两种标注方式,共计4.2GB。通过本数据集进行训练和验证的模型在无重叠离体豆荚、重叠豆荚以及大豆植株形态等各项指标上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检测和分割效果。本数据集可为大豆植株的离体豆荚检测、在体豆荚检测与植株形态分析的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模型方法研究提供宝贵的基础图像数据资源,并且对于促进大豆关键考种信息的一站式高通量获取等智能化考种方法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张哲饶元束雅莉陈浩然朱尚尚王晓波王晓波金秀李佳佳徐文强李佳佳王安然
关键词:大豆目标检测
一种固定大豆杂种优势的双元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大豆杂种优势的双元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植物育种和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将CRISPR/Cas9介导的大豆MiMe系统和ToPAR基因一次性构建获得双元表达载体,并由大豆卵母细胞特异性启动子pG...
王晓波胡晓渝纪春王伟王郭伋白鹏宇李佳佳吴传磊刘硕
一种可提高大豆油脂含量的促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大豆油脂含量的促生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菌剂由DW1菌株发酵而成,其分类命名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2021年07月16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
曹媛媛艾文峰黎权德郭婷婷欧康苗蔡柯邱丽娟王晓波柳佳阮鑫薛媛元霍宇蓓邓瑞宁
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被引量:42
2015年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采集小麦成熟期、玉米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耕层土样,研究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焚烧还田和火粪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减耕和免耕)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以期得到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还田可以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但是对速效氮含量影响不大。在不同的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处理中,秸秆火粪还田和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秸秆火粪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4.45 g/kg和0.131 g/kg;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3.36 g/kg和0.095 g/kg;减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对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效果不显著;秸秆焚烧不能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不会大幅度提高砂姜黑土C/N进而影响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同时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但微生物量的碳氮比却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王晓波车威纪荣婷何传龙朱安宁王伏伟朱林
关键词: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砂姜黑土有机质氮素微生物生物量
一种与大豆耐密高产株型性状相关的SNP位点、CAPS分子标记及其引物组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大豆耐密高产株型性状相关的SNP位点、CAPS分子标记及其引物组和应用,涉及大豆分子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从EMS诱变群体内鉴定到一个耐密高产突变体cp1,通过精细定位发现该突变体为Glyma.19g18...
王晓波赵夺邱丽娟李英慧郑浩伟胡雨李佳佳胡晓渝王郭伋王伟李娜
一种GmR1蛋白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根系发育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mR1蛋白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根系发育中的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GmR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GmR1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
王晓波王伟胡晓渝白鹏宇王郭伋吴传磊李佳佳赵夺丁贤华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