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威

作品数:22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稠油
  • 6篇油田
  • 6篇降解
  • 4篇群落
  • 4篇高通量
  • 4篇高通量测序
  • 4篇测序
  • 3篇油藏
  • 3篇群落组成
  • 3篇微生物
  • 3篇硫酸盐
  • 3篇硫酸盐还原
  • 3篇硫酸盐还原菌
  • 3篇聚合物驱
  • 3篇还原菌
  • 3篇活性剂
  • 3篇降粘
  • 3篇降黏
  • 3篇海上油田
  • 3篇表面活性

机构

  • 22篇海洋石油高效...
  • 10篇南开大学
  • 9篇中海油研究总...
  • 3篇山东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22篇王大威
  • 12篇张健
  • 8篇马挺
  • 8篇靖波
  • 7篇吕鑫
  • 6篇何春百
  • 4篇齐义彬
  • 3篇梁守成
  • 3篇谭业邦
  • 3篇李强
  • 2篇王秀军
  • 2篇黄斌
  • 2篇王旭东
  • 1篇施雷庭
  • 1篇吴萌萌
  • 1篇林春阳
  • 1篇叶仲斌
  • 1篇崔盈贤
  • 1篇徐豪飞
  • 1篇李国强

传媒

  • 5篇油田化学
  • 4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子表面活性剂对海上S油田稠油降粘性能评价被引量:15
2015年
针对海上S油田地层中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稠油粘度大和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采用双子表面活性剂RB107对S油田稠油进行降粘实验,评价其乳化浓度、聚集形态、界面活性、润湿性和稳定性等,在此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考察其驱油性能。结果显示:在油藏条件下,当质量分数为0.3%、油水体积比为50∶50时,可使稠油粘度降低97%,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165 6 m N/m,说明双子表面活性剂RB107在较低浓度下具有较强降粘性能和界面活性;乳化速度为0.24 m L/min,油水乳状液油珠分散均匀且直径小,说明RB107具有较快的乳化速度和较强的稳定性;RB107溶液与原油基底的接触角为10.8°,说明对油水界面具有较强的润湿性;其可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1%,说明RB107对S油田稠油具有良好的降粘效果,可作为S油田稠油的降粘剂。
王大威张健吕鑫何春百李强谭业邦
关键词:稠油双子表面活性剂乳状液乳化降粘采收率
产表面活性剂菌与稠油降解菌复配对原油黏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稠油微生物降解是微生物采油的重要机理之一,但其效率较低,不能明显改变稠油化学组成,降低稠油黏度,从而影响采油效率。针对这一问题,将产表面活性菌与稠油降解菌复配,通过测定菌种作用前后原油的黏度确定产表面活性菌与稠油降解菌的最佳复配比例;通过原油四组分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生物降解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产表面活性菌T-1、X-3与稠油降解菌QB26、QB36适宜的复配体积比为2∶2∶1∶1。菌种复配作用后,稠油黏度明显降低,与单独使用降解菌相比降黏率平均提高33.1%,胶质与沥青质平均降解率提高8.0%和4.9%。产表面活性剂菌的加入增加了表面活性剂含量,降低了胶质沥青质等相对重质组分的含量;产表面活性剂菌通过产生表面活性剂,使原油降黏增溶,形成小液滴,易于被稠油降解菌捕获降解,不仅降低稠油黏度,还提高了稠油降解菌的数量。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生物降解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在微生物采油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王大威张世仑靖波靖波张健何春百
关键词:稠油降解菌黏度
硝酸盐注入方式对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生物竞争排斥技术具有价格低廉、处理范围大、操作简单的特点,已经成为硫酸盐还原菌(SRB)油藏治理的重要方法,但现场注入工艺一直是限制该技术使用效果的主要瓶颈。在室内模拟地层条件,通过向地层水中注入硝酸盐类SRB抑制剂(每日注入或一次性注入等量药剂),促进水中的硝酸盐还原菌(NRB)大量生长扩增,以控制SRB的菌体数量与代谢活性,研究了硝酸盐注入方式对水中SO4^2-、NO^3-、NO^2-、H2S浓度和SRB、NRB菌体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加药组相比,每日加药组中SO4^2-浓度下降速度和幅度大,NO^3-和NO^2-浓度较低;两种加药方式均不产生H2S。治理初期一次性注入药剂对NRB的增殖效果明显优于每日注入的效果;治理中后期SRB受到抑制后,持续加入NO^3-的效果要优于一次性加入。在SRB治理过程中,前期投入过量的硝酸盐来刺激NRB的生长进而抑制SRB产生S^2-,后期使用小剂量药剂持续注入的方法来维持抑制效果。
王大威张世仑靖波靖波景宏马挺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硝酸盐
南海A油田硫酸盐还原菌群落组成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南海高温A油田油藏酸蚀的生物学成因,对油藏内源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SRB群落的组成进行分析。从而证实了在高温油田中SRB的增殖代谢活动,能为治理海上高温油田硫酸盐还原反应引起的酸蚀问题提供依据和指导。
张世仑王大威黄波黄波王秀军
关键词:酸蚀硫酸盐还原菌高通量测序群落组成
渤海N油田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析渤海N油田注水和未注水油藏中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分布特征,试分析注水过程对油藏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种群的影响,为开展目标油田本源微生物采油试验提供技术支持。结果显示,注水采油井中细菌丰度和种类明显高于未注水采油井,其中注水采油井中的细菌主要为固氮螺菌属(Azospira sp.)、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陶厄氏菌属(Thauera sp.);注水井古菌的丰度和种类与未注水井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为热自养甲烷热杆菌(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嗜泉古菌(Crenarchaeote)。注水井和未注水井中的细菌、古菌种类分布有限,但丰度较高,主要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有益的采油菌种,显示该区块具备开展本源微生物微生物采油技术实施的条件。
王大威张健何春百马挺吕鑫李强
关键词:注水油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古菌
掺稀降黏技术研究及其在渤海Q油田应用评价被引量:4
2019年
针对渤海Q油田原油黏度大、采出程度低的问题,对稠油掺稀油技术在渤海Q油田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稠油稀油的基本性质,考察了稠油掺稀比例、含水率、温度、剪切速率对掺稀降黏的影响。综合考虑稀油成本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掺油方式和比例,以探索利用稀油降低稠油黏度、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掺稀降黏体系的黏度降低;含水率增高,体系黏度增加。确定稠油掺稀比例为8∶2,同时发现在油田开发初期含水较低情况及稀油低速注入条件下有较好采出效果。Q油田进行稠油掺稀油开采,高部位稠油和深部位稀油储量比接近8∶2,与实验结论 8∶2的掺油比接近,故从储量潜力角度评价,该技术在Q油田初期低含水开发阶段具有应用前景。
王大威靖波靖波张世仑梁守成谭业邦
关键词:黏度掺稀油降黏海上油田
海上S油田稠油乳化降黏技术被引量:13
2015年
针对稠油黏度高,单纯聚合物驱亲和原油能力差,驱替携带效率低,提高采收率程度低等问题,本文采用新型聚合物型降黏剂RH327对海上S油田稠油进行降黏实验,评价了其乳化浓度、乳化类型、聚集形态、界面活性、润湿性、稳定性、静动态吸附能力等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形成可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聚合物型降黏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降黏剂RH327在油藏环境条件下,在较低浓度下即具有较强乳化活性和界面活性,浓度1.2 g/L、油水比为50∶50时对稠油的降黏率达94.7%;同时具有较快的乳化速度和较强的稳定性,乳化速度为0.17 m L/min;RH327在油砂和岩心中吸附量较小,RH327在较高浓度(2.0 g/L)下的油砂的静态吸附量仅为3.4 mg/g,浓度为1.6 g/L的RH327溶液在注入2.5 PV时渗透率为2756.15×10-3μm2的人造岩心达到饱和吸附,饱和吸附量为160 ug/g左右;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主体降黏剂段塞在0.3 PV条件下,前后用聚合物段塞(两亲丙烯酰胺聚合物ICGN,使用浓度1750 mg/L,0.06 PV)进行保护,可在水驱(35.72%)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7.3%,在S油田高含水阶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王大威张健崔盈贤谭业邦
关键词:稠油乳状液乳化降黏采收率
聚合物驱产液指数变化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由水驱转变为聚合物驱过程中的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问题,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的手段研究不同注聚含水率时机、不同聚合物黏度、不同渗透率条件以及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影响条件下的聚合物驱产液指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由水驱转为聚合物驱过程中,产液指数变化整体上经历水驱上升段、聚驱速降段、聚驱缓降段以及聚驱回返段4个阶段。聚合物驱阶段的产液指数下降幅度主要受注聚含水率时机以及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聚合物驱产液指数由最大值下降到最小值对应的注入孔隙体积之差受聚合物溶液黏度、渗透率条件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判定聚合物驱合理产液下降幅度、甄别聚堵生产井、预测产液下降周期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何春百王大威王大威王旭东黄斌
关键词:聚合物驱产液指数物理模拟
海上油田生物酶-化学复配解堵降粘技术研究
渤海J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原油中重质组分析出,导致生产井出现井筒或近井地带堵塞、井底流压上升等现象,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时率和产量,针对该问题,利用生物酶与化学解堵剂复配开展原油堵塞解堵技术研究,结果显示:J油田中微晶...
王大威张世仑靖波梁守成
关键词:生物酶解堵
利用微生物提高高含水期稠油油藏采收率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NB油田原油粘度大,边底水较发育,无水采油期短,含水率上升较快。根据油藏特点,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微生物提高稠油油藏高含水期采收率的能力。结果表明,微生物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采收率,当含水率达到98%时,注入0.3 PV微生物C体系,采收率增幅为3.78%;当增加注入量为0.6 PV时,采收率增幅显著提高,为14.4%。微生物在油藏环境下能很好的繁殖生长,并通过代谢产物改变原油性质,使油水界面张力下降了31.48%,原油粘度下降了26.35%。
徐豪飞施雷庭叶仲斌张健王大威吕鑫
关键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稠油油藏高含水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