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剑文

作品数:76 被引量:283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青蒿
  • 14篇黄花蒿
  • 13篇青蒿素
  • 13篇细胞
  • 11篇活性
  • 8篇竹红菌素
  • 6篇甲素
  • 6篇发根
  • 5篇生物合成
  • 4篇制法
  • 4篇细胞毒
  • 4篇黄酮
  • 3篇诱导子
  • 3篇原生质
  • 3篇原生质体
  • 3篇植物
  • 3篇质体
  • 3篇色谱
  • 3篇青霉
  • 3篇青霉菌

机构

  • 65篇苏州大学
  • 15篇南京大学
  • 6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苏州市药品检...
  • 1篇苏州利元医药...
  • 1篇苏州特瑞药业...

作者

  • 75篇王剑文
  • 12篇田浩
  • 11篇谭仁祥
  • 8篇陈韶华
  • 7篇马燕军
  • 6篇陈晶磊
  • 6篇潘魏松
  • 6篇邹婷
  • 5篇许云峰
  • 5篇赵一璐
  • 5篇张犇
  • 4篇嵇源源
  • 4篇孙晓飞
  • 4篇高立文
  • 4篇杨文华
  • 4篇张健
  • 4篇董婷
  • 3篇陈可嘉
  • 3篇聂云
  • 3篇赵培飞

传媒

  • 13篇抗感染药学
  • 10篇生物加工过程
  • 5篇中草药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食品科学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药学教育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Acta B...
  • 1篇中成药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选育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被引量:2
2014年
以从短穗竹( Brachystachyum densiflorum)茎秆中分离获得的竹黄菌( Shiraia sp.S8)菌株为出发菌株,以.5%~2.5%甲基磺酸乙酯( EMS)处理竹黄菌悬浮孢子~30 min,结合平板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进行复筛。经诱变筛选得到高产菌株,发现其竹红菌甲素产量达到.8 mg/L,与原始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4%,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医药及工业应用价值。
杨珠英潘魏松聂云罗晗王剑文
关键词:甲基磺酸乙酯竹红菌素选育
Ag-SiO_2核壳型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菌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抗坏血酸对AgNO3进行还原,生成银纳米粒核心,并通过正硅酸四乙酯的水解与聚合反应获得SiO2介孔外壳,制备平均粒径约为.9 nm的Ag SiO2核壳型纳米粒。 Ag SiO2纳米粒可以显著地抑制香石竹镰刀菌的生长,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μg/mL,并可抑制香石竹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分生。 Ag SiO2纳米粒处理~4 h后,菌丝体的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强,提示Ag SiO2纳米粒抗菌机制和活性氧诱导相关。
陆露郑丽屏赵培飞王剑文
活性黄酮类成分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是开发活性先导物或新药的宝库。利用植物细胞、微生物和酶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是提供新型活性黄酮、解决黄酮溶解度差、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的有效手段。综述近年来利用植物细胞、微生物、酶转化黄酮类活性成分及其生物转化过程中影响因子的研究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了分析。
田浩陆露王剑文
关键词:黄酮生物转化影响因素
葡萄细胞中白藜芦醇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白藜芦醇是1种含有茋类结构的植物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葡萄是提取白藜芦醇的主要植物资源;介绍葡萄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品种及其分布差异;综述葡萄细胞的培养方式和利用葡萄细胞生物技术生产白藜芦醇的技术的文献,探讨葡萄中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白藜芦醇的生物技术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龙小凤夏倩华王剑文
关键词:葡萄细胞培养白藜芦醇生物合成
促进黄花蒿发根青蒿素合成的内生真菌诱导子的制备被引量:29
2006年
应用酸解法对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内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菌丝体进行提取,在黄花蒿发根培养系统中比较了各制备提取物的青蒿素诱导活性。活性提取物经过SephadexG25层析后,部分纯化的内生菌寡糖提取物(MW<2500)可显著促进发根青蒿素的合成,培养23d的发根经诱导子(0.4mg/mL)处理4d后,青蒿素产量可达13.51mg/L,比同期对照产量提高51.63%,诱导作用与诱导子浓度、作用时间相关。内生菌寡糖诱导子的制备和使用,在青蒿素生物技术生产研究中为首次应用。
王剑文郑丽屏谭仁祥
关键词:黄花蒿内生真菌胶孢炭疽菌诱导子青蒿素
蓝萼甲、丙素细胞毒活性及其与Bcl-2蛋白关系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GLA)和蓝萼丙素(GLC)对15株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以及与Bcl-2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蛋白Bcl-2的表达;应用分子对接Autodock程序,将GLA和GLC与Bcl-2蛋白进行分子对接,比较其结合的差异性。结果:用MTT法结果表明GLA对所选用的15株肿瘤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相同浓度的GLC对15株肿瘤细胞的生存率没有影响;用分子对接法结果显示GLA与Bcl-2蛋白的结合自由能和ki值均低于GLC。结论:GLA更易与Bcl-2蛋白结合从而抑制Bcl-2蛋白的功能,促进细胞凋亡。
嵇源源高立文张健王剑文
关键词:蓝萼甲素细胞毒BCL-2分子对接
活性氧介导的蓝萼甲、乙素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
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为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多年生植物,含有丰富的贝壳杉烷二萜次生代谢产物如蓝萼甲...
杨文华王剑文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竹红菌甲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以竹黄菌Shiraia sp.S8为出发菌株,当使用混合酶系(5 mg/mL纤维素酶和10 mg/mL蜗牛酶)在30℃处理菌丝2 h,获得菌丝原生质体3.24×106个/mL。以竹黄菌原生质体在距离15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诱导,获得诱变菌株C6。其竹红菌甲素产量达到28.1 mg/L,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53.7%,且遗传稳定,具有较高的医药与工业应用价值。
潘魏松嵇源源杨珠英王剑文
关键词:原生质体诱变竹红菌素
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考察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甲醇回流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固/液比;采用HPLC测定蓝萼甲素含质量。结果:蓝萼香茶菜甲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3),即提取时间为1.5h,回流提取2次,固/液比为1:15时,测得的蓝萼甲素含质量最高。结论:该法提取与测定蓝萼甲素含质量准确,数据可靠,适用于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含质量测定。
沈晓丹王剑文叶宁杉陈韶华张健
关键词:蓝萼香茶菜蓝萼甲素正交设计法
应用PC12细胞损伤模型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PC12细胞在形态生理生化及功能方面接近于神经元,可作为体外研究神经性疾病的细胞模型,筛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本文介绍了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等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综述了近年来通过该模型筛选出的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植物提取物、黄酮、生物碱、酚酸、萜类和皂苷类化合物,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嵇源源楚小晶王剑文
关键词:PC12细胞体外模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