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 作品数:40 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京尼平交联的Ⅰ型胶原蛋白材料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
- 王刚
- 低位旋转点的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低位旋转点的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0月-2020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14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4~77岁,包括足底皮肤肿瘤者4例、足底慢性溃疡者4例、足部交通伤者4例、足部深度烧伤残余创面者2例。肿瘤切除后或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2.0 cm~7.0 cm×5.0 cm,采用以外踝上穿支降支为蒂、旋转点位于外踝前下缘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3.0 cm×2.0 cm~8.0 cm×6.0 cm,血管蒂长度为8.0~14.0 cm,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创面。皮瓣供区创面采用大腿外侧中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及其供区外形、足部功能。结果14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无血管危象、静脉淤血等发生。随访2~24个月,皮瓣外形较佳、不臃肿、耐磨,穿鞋、行走无影响;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结论以外踝上穿支降支为蒂、旋转点位于外踝前下缘的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操作简单,无须吻合血管,旋转点低、血管蒂长、旋转半径大,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佳。
- 陈黎明王刚刘毅
- 关键词:足损伤血管危象
- 鼻外伤后缺损畸形的整形美容修复
- 目的:总结上臂带蒂皮管(瓣)法与鼻唇沟皮瓣法修复鼻部外伤后鼻部缺损畸形的经验。方法:自2008年11月~2015年1月,我们应用上臂带蒂皮管(瓣)、鼻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27例鼻缺损患者,其中上臂带蒂皮管(瓣)11例,面部...
- 张鲜英刘毅李世龙王刚
- 关键词:鼻唇沟皮瓣
- 京尼平交联的Ⅰ型胶原蛋白材料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的体外研究
- 目的:评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与京尼平交联的Ⅰ型胶原蛋白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hADSCs,传代培养至第3代,接种于京尼平交联...
- 王刚
- 重度脑外伤后动态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重度脑外伤(sTBI)后,动态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SctO2)的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sTBI后24 h内患者33例,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每6小时监测SctO2、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共7 d,记录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SctO2于监测第3天最低,随后逐渐升高;SctO2与ICP呈负相关(r<-0.857,P<0.001),与GCS、CPP、GOS呈正相关(r>0.697,P<0.001)。结论sTBI后SctO2监测可早期识别部分继发性损伤,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并部分预测疾病结局。
- 卢维新侯博儒王登峰王刚白若冰严贵忠王栋李瑞豪薛鑫任海军
- 关键词:脑外伤近红外光谱技术颅内压脑灌注压
- 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 杨文桢侯博儒郑峰伟李瑞豪严贵忠王登峰赵志勇王刚刘吉星白若冰康军林薛鑫任海军李强
- 青少年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 2024年
- 什么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指由外力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大脑或颅骨受到损伤的情况,如车祸、跌倒、运动伤害及暴力事件等皆可导致颅脑损伤。颅脑损伤轻微者可仅表现为脑震荡,伴有头晕、头痛或短暂性记忆丧失;而重度损伤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脑部损害,不仅可能引发一系列后遗症,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 王刚
- 关键词:颅脑损伤记忆丧失重度损伤脑震荡康复治疗短暂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修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改性丝素蛋白体内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修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 ADSCs)与壳聚糖修饰的丝素蛋白支架材料体内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提取h ADSCs,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h ADSCs,用携带重组人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进行感染(感染复数=50)。选用慢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的第3代h ADSCs分别接种于支架材料上,记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时成脂诱导5 d后,使用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细胞。取24只雌性Wistar大鼠,将上述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于背部皮下,每组12只。移植后8,12周分别取材并行冰冻切片、HE染色、油红O染色及扫描电镜,同时观察支架材料的降解情况,观察移植物。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165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PARγ-2)蛋白的表达。结果移植后8,12周,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移植物均表达VEGF165,对照组未见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表达PPARγ-2,实验组中的表达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油红O染色及HE染色均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成大量脂肪样细胞,且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携带重组人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感染的h ADSCs与壳聚糖/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复合物在大鼠体内可持续表达VEGF165及PPARγ-2蛋白,能显著促进工程化脂肪组织的构建,为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 亢婷王刚刘毅刘刚强
- 关键词:组织工程脂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丝素蛋白
- 烧伤后皮脂膜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 探讨烧伤创面修复后皮脂膜重建对烧伤康复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皮脂膜的成分、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皮脂膜缺失后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以及目前皮脂膜重建情况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烧伤后皮脂膜的缺失使得皮肤屏障、润肤、保湿、维持酸碱...
- 陆本荣刘毅李世龙王刚
- 关键词:烧伤创面修复烧伤康复
- 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的表型特征被引量:9
- 2015年
- 背景:神经干细胞促进受损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再修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进行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表型的研究是实现这一应用的基础。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化表型特点。方法:从新生小鼠海马、嗅球提取神经干细胞。选取3代后稳定的神经干细胞采用Brd U进行标记,并进行Brd U+巢蛋白+Hochest33258免疫荧光复合染色对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体外诱导促使神经干细胞贴壁分化,对分化产生的子代细胞进行Brd U、β-微管蛋白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Hochest33258复合免疫荧光染色确定分化表型。结果与结论:来源于新生鼠海马及嗅球的细胞连续传代培养后可形成稳定悬浮的类球状细胞团,且Brd U+巢蛋白免疫荧光双染阳性。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贴壁分化后可产生β-微管蛋白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的子代细胞。以上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增殖更新的能力,在培养过程中趋向于形成稳定的神经球,经体外诱导通过不对称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等细胞表型。
- 刘吉星侯博儒杨文桢马浚宁严贵忠陈四化尹立山王刚任海军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微管蛋白干细胞神经球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