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 作品数:127 被引量:1,138H指数:18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米非司酮对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米非司酮是有效的孕酮受体拮抗剂。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对体内外卵巢癌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米非司酮对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对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和机制,为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治疗难治性卵巢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耐药卵巢癌细王刚,等.米非司酮对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采用MTT法检测单用米非司酮及合用顺铂时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米非司酮与顺铂在抑制耐药卵巢癌细胞增殖中的相互作用。采用终末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联合顺铂对卵巢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实验所选各种浓度米非司酮对SK-OV-3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当顺铂浓度为1.25μg/ml或2.5μg/ml,合用米非司酮浓度为20μg/ml、10μg/ml、5μg/ml、2.5μg/ml、1.25μg/ml或0.625μg/ml时,能显著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并显示出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q>1.15)。当顺铂浓度为0.625μg/ml或5.0μg/ml时,仅表现为两种药物的相加作用(0.85
- 王刚郑闻亭肖平李晓杰林铁成李光仪
- 关键词:米非司酮卵巢癌顺铂敏感性孕酮
-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对于年轻未生育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目前存在较多争议。文章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和文献报道,重点就其适应证选择、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病情监测、治疗后的生育问题、完成生育后的处理等做一阐述。
- 王刚徐礼江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保守性治疗
- 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血管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 王刚
- 左下腹痛2^+月,发现盆腔包块18天
- 2018年
- 1病历摘要患者,67岁,因左下腹痛2+月,发现盆腔包块18天于2017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8年前自然绝经,G3P3。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左下腹痛,伴大便干结、量少,大便后腹痛可较前有所缓解,无便血、脓性便,无发热、畏寒,无阴道流血、流液,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
- 徐礼江王刚
- 关键词:左下腹痛盆腔包块大便干结自然绝经阴道流血
- 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手术后延续治疗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作为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后延续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住院患者,按术后治疗方案分为A组(GnRH-a+LNG-IUS)、B组(LNG-IUS)、C组(GnRH-a)、D组(无后续治疗),随访2年对比各组疗效。结果:A组无复发,B、C、D组症状复发率为7.7%、12.0%、28.0%;术后各组患者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PBAC评分明显下降(P<0.05);随访第1年及第2年,A、B组PABC评分、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和D组,C组子宫体积缩小比例显著大于D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后放置LNG-IUS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联用GnRH-a明显防止症状复发,单用GnRH-a有利于术后子宫体积的控制。
- 杨筱祎王刚董霞
-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腺肌瘤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3%~14%发生在4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其中80%以上未曾生育或仍有生育愿望。如何保留年轻EC患者的女性特征和生育功能是当前妇科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通过每天恒定释放20μg的左炔诺孕酮至宫腔,拮抗雌激素作用,逆转增生或癌变的内膜组织,在早期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 朱瑜苑王刚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 子宫内膜癌术前MRI及PET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的术前磁共振显像 (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表现与术后病理 ,探讨MRI及PET对其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定分期 ,其中术前有 1 6例患者行MRI检查 ,1 4例患者行PET检查。MRI分期按 1 988年FIGO分期原则 ,PET以出现1 8F -FDG聚集病灶为阳性。结果 MRI对Ⅰ期准确率为 88 9% ,Ⅱ期准确率为 75 % ,Ⅰ期和Ⅱ期总的准确率为84 6 % ;PET均出现1 8F -FDG聚集病灶。结论 MRI利于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 ;而PET利于发现病灶 ,但对于术前分期的诊断欠佳。
- 尚慧玲李光仪王刚林铁成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PET^18F-FDG术后病理磁共振显像
- 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指引淋巴结切除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初步探讨
- 手术治疗多用于早期肿瘤,而早期肿瘤淋巴结转移率低,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淋巴结切除的主要价值在诊断和评估,而治疗作用有限,淋巴结切除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屏障,可能加速肿瘤进展。
- 王刚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 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相关解剖、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防治被引量:7
- 2010年
- 王刚
- 关键词: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技术并发症防治手术技巧
- 女童性早熟1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女性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3例女性儿童性早熟病例的临床分类、骨龄、致病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女性儿童性早熟病例中,中枢性性早熟(CPP)43例(38.1%),外周性性早熟(PPP)70例(61.9%)。CPP患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呈阳性,骨龄比生理年龄明显升高至少1年以上;PPP患儿GnRH激发试验呈阴性,骨龄与生理年龄基本相符。饮食情况调查显示,PPP组患儿中,经常食用饮料、肉禽、水产及补品的比例明显高于CPP组。结论女童性早熟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比较复杂,常需综合分析。部分PPP女童可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转变为CPP,应引起高度重视,食品性激素污染,尤其值得食品生产监督部门的高度关注。
- 尹方王刚仇永
- 关键词:性早熟女性儿童骨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