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静
- 作品数:45 被引量:13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 《中国阅读通史》出版访谈录被引量:2
- 2018年
- 2017年底,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主编的十卷本《中国阅读通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正式推出。该书是我国阅读史研究领域的第一部通史著作,构建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梳理了自先秦至民国时期中国阅读史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各个时期阅读的精神和传统。本书的编纂历时13年之久,在此过程中,受到了许多关心阅读史研究的朋友的关注。值本书正式出版之际,本书主编王余光先生接受专访,就《中国阅读通史》的体例、基本内容、编纂过程、中国阅读史研究的理论体系、中国古代阅读传统及其现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借以答谢各界朋友多年来的关心帮助。
- 熊静
- 关键词:阅读史
- 《四海升平》考被引量:1
- 2013年
- 《四海升平》是清代宫廷常演剧目,常用于寿诞和节令演出。由于此剧演出频繁,存留至今的传本甚多。按照版本年代,可分为乾隆抄本、嘉庆抄本、道光后抄本三个系统。通过对各个系统内代表性曲本的校勘,对《四海升平》各版本的创作年代、内容特征以及清代内廷演剧的特点进行了考证和总结。
- 熊静
- 清代宫廷演剧中的“大戏”和“连台本戏”被引量:2
- 2014年
- "大戏"和"连台本戏"是在清代内府曲本和南府、升平署戏曲档案中常见的一组称谓。在前人的研究中,常常将这两个概念混用,认为"大戏"即《劝善金科》、《升平宝筏》等清宫编演的长篇戏曲作品。通过对曲本和升平署档案等原始材料的分析,本文认为"大戏"和"连台本戏"在清代宫廷演剧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升平宝筏》等长篇作品,称其为连台本戏更为妥当。
- 熊静
- 关键词:清代大戏连台本戏
- 民国时期目录学著作的译介与传播被引量:4
- 2015年
- 19世纪末西方目录学思想开始传入我国,1950年代以前西方目录学思想在我国的传播经历三个阶段。1920-1930年代前后对西方目录学著作的译介达到顶峰,公开发表的目录学译作40余篇(部),主题涵盖目录学方方面面,在目录学基础理论、分类与编目法方面出现了一批深远影响的作品。
- 熊静张慧丽
- 关键词:民国时期目录学
- 国家图书馆藏康熙旧本《劝善金科》被引量:1
- 2016年
- 国家图书馆藏康熙旧本《劝善金科》是《劝善金科》版本系统中年代较早的一种,其出目名称后标明"新"、"旧",为目前已被披露的版本之仅见。本文在介绍国图本《劝善金科》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与乾隆五色刻本及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进行了比较。再结合各种民间目连戏史料,对旧本底本的来源做出推断,认为其改编自一个流行于安徽、江苏、江西一带的目连戏曲本。
- 熊静
- 基于沉浸式阅读体验的数字交互漫画:理论与实践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数字交互式漫画是集阅读、观看、互动于一身的新的漫画形态,是一种基于沉浸式阅读体验的漫画内容组织和呈现的新方式,可分为触发互动型和游戏导向型两种形态。数字交互漫画的开发广泛采用新技术,其应用平台分为应用程序、超链接和互动阅读平台三类。数字交互漫画的发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未来应注重理论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内容并充分利用沉浸式技术,通过互动阅读平台的调整和完善来实现类别形式上的丰富和发展。
- 张姗熊静
- 清代宫廷仪典承应戏结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明脉望馆本教坊编演杂剧和清南府、昇平署戏本,是历代宫廷演剧唯一存留的剧本。其中,尤以主要演出于宫廷宴飨场合的清代仪典承应戏存世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且从剧本结构来看,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追本溯源,通过与明内府本和宋代教坊承应演出进行结构和内容的对比,认为清代仪典承应戏,继承了教坊致语的内容,通过角色内化,继承了教坊承应演出的基本结构。而"参军色"从游离于演出之外,仅充当串联者到成为剧中角色之一,体现了历代宫廷曲本创编手法的进步。
- 熊静
- 关键词:南府
- 2022年我国文献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2022年度,我国公开发表的文献学论文和著作总计有600余部,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本年度文献学研究论题主要集中在文献学理论研究、文献学专题以及文献学家等方面,文献学一级学科归属、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数字时代文献学的发展路径等问题是本年度研究的热点和亮点问题,展示了文献学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自我革新的强大生命力。
- 李佳妮熊静
- 关键词:文献学
- 跳灵官、净台咒及清宫演剧的开场仪式
- 2013年
- "跳灵官"和"净台咒"是清宫演剧开场仪式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跳灵官"中的灵官形象是在道教传说王灵官的人物基础上,综合了"王善"和"王恶"的形象而成的。"跳灵官"和"净台咒"并非一定要同时进行,"跳灵官"常在正戏演出开始前,而"净台咒"则穿插在演出中进行,但二者与正式演出之间均无内容上的关联,是独立于演出之外的仪式性表演。
- 熊静
- 民国目录学研究述评
- 2017年
- 民国目录学是中国目录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自20世纪中期开始,就有学者开始关注民国目录学研究的相关论题。经过梳理可以发现,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分别为:民国目录学整体研究、目录学家和目录学著作研究、分类理论以及专科目录研究。
- 熊静
- 关键词:民国目录学目录学家目录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