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恒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I-DWI鉴别诊断肿块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导管腺癌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肿块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导管腺癌(PC)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I-DWI在鉴别诊断二者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经病理诊断的胰腺导管腺癌30例,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肿块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5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在DWI上的表现及ADC值的区别。结果肿块型胰腺炎患者中,大部分病灶T2WI呈不均匀的高信号,T1WI表现为等信号和低信号,DWI为等或高信号,不均匀较明显强化。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大多数病灶T2WI病灶呈稍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少部分的病灶呈现混杂信号或者等信号,DWI为低信号为主,不均匀低强化为主。二者均可伴有主胰管的扩张,胰腺导管腺癌同时可伴有主胰管的中断。当b值=800 s/mm^2时,肿块型AIP的ADC平均值为(1.38±0.11)×10^-3mm^2/s(平均值±标准差),胰腺导管腺癌的ADC平均值为(1.03±0.15)×10^-3mm^2/s(平均值±标准差),P<0.0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块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导管腺癌(PC)的影像学表现有差异,DWI序列及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二者。
- 易志龙李永王智慧潘恒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导管腺癌磁共振成像
- 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与误诊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颅内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ECMs)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ECMs患者的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信号特点,结合病理特点,进行误诊分析。结果本组9例病例中,多发病灶2例,即内听道并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单发病灶7例,其中病变位于海绵窦区3例,颅中窝、侧脑室后角、第四脑室、窦汇区各1例。周围组织水肿1例,无水肿8例。信号不均匀者5例,均匀者4例,以T1WI呈等信号、T2WI与FLAIR呈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同血管样强化。4例SWI呈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呈等信号。DWI呈稍低信号3例,1例呈等低混杂信号,ADC图呈稍高信号4例。MRS中Cho、NAA峰位于基线水平者3例,发现Lac1例。PWI提示低灌注1例。结论ECMs以T2WI、FLAIR高信号为主、常见“环铁征”、低灌注的脑组织外血管畸形病变,少见周围组织水肿。利用SWI、MRS及PWI等影像新技术,提高ECMs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 黄瑜潘恒杨泽宏石广滋
- 关键词:磁共振表现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误诊分析
- 采用3D DCE MRA研究肝前、肝内和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分布的规律
- 采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分析肝前、肝内和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的侧支循环分布的差异。以侧支血管作为预测变量,以门静脉高压的类型分布作为结局,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某一种侧支循环在不同...
- 吴卓梁碧玲李勇潘恒王东烨钟镜联叶瑞心
- 关键词: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侧支循环
- 文献传递
- CT重建技术在肠梗阻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 1、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的3D及MPR、MIP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方法 应用64排螺旋CT对20例经普通X检查怀疑有肠梗阻的患者行CT扫描,其中11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平扫未做增强.扫描后应...
- 潘恒陈锦堂刘佳沈君
- 关键词:CT肠梗阻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于外科处理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指导作用和临床经验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疑似脑动脉瘤患者进行的MSCTA检查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保守治疗;其余45例行MSCTA患者经过外科处理,包括41例经DSA血管内处理,4例经开颅手术治疗。分析CTA的诊断准确性、应用价值和作者的使用经验。结果CTA:所有患者中45例MSCTA诊断脑动脉瘤共47个,DSA及开颅术发现脑动脉瘤49个,诊断符合率为95.9%;CTA与DSA对瘤体长轴、瘤体短轴与瘤颈进行分析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数据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MSCTA检测的临床意义重要,有利于显示出患者颅内动脉瘤的瘤体大小与瘤颈,诊断方法安全、可靠。
- 曾伟金潘恒林锡洲彭翠兰吕秀金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脑动脉瘤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手术后病理确诊胆囊病变病例,其中胆囊恶性肿瘤58例,良性病变24例;采用独立t检验分析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ADC值之间的差异,并运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胆囊癌的ADC值为1.13±0.32×10^(-3)mm^2/s,胆囊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58±0.33×10^(-3)mm^2/s,胆囊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ADC值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以ADC值≤1.38×10^(-3)mm^2/s为阈值时,诊断胆囊癌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74.1%,准确度为91.3%。结论 DWI在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李永谢明伟石广滋潘恒李国照易志龙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胆囊癌慢性胆囊炎
- 正常女性静息及最大用力下盆底结构改变的MRI表现被引量:7
- 2013年
- 背景:MRI 因其具有无放射性、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及多层面多轴向扫描成像等特点,可对盆底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确的评估。目的:利用 MRI 观察无症状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盆腔用力时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建立正常标准。方法:对 23 例无盆底功能障碍及其他盆腔疾患的女性行动态、静态盆腔 MRI 检查,常规观察盆腔器官及盆底结构,在正中矢状位上分别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与耻尾线的距离及 HMO分度系统中分别测量肛直肠连接到耻尾线的距离(M 线)、肛直肠连接与耻骨联合下缘连线(H 线);经肛管中部的冠状位上测量肛提肌板的角度的变化,在经耻骨联合下缘的横断位图像上测量盆隔裂孔的面积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盆腔用力时膀胱颈、子宫颈及肛直肠连接较静息状态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轻度增大;盆腔用力时 H 线及 M 线均有轻度的增大;与静息状态比较,动态时膀胱颈、子宫颈、肛直肠连接的下降、肛提肌板角度的增大及盆膈裂孔面积的增大、H 线及 M 线的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无症状女性静息时及盆腔用力时盆腔器官的位置会有所改变,在耻尾线系统测量和 HMO 系统上测量,盆腔器官的下降程度均未超过正常范围。盆腔用力时肛提肌板的角度及盆膈裂孔面积均可见轻度的增大。
- 韩远远李勇钟镜联潘恒王东烨史洁
- 关键词: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