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妙根

作品数:8 被引量:25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遥感
  • 2篇植被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像元
  • 2篇像元分解
  • 2篇混合像元
  • 2篇混合像元分解
  • 1篇地区植被
  • 1篇多时相
  • 1篇遥感图像
  • 1篇遥感图像融合
  • 1篇遥感研究
  • 1篇印度季风
  • 1篇植被群落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花
  • 1篇植物花期
  • 1篇中高纬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日本筑波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沈妙根
  • 3篇陈晋
  • 2篇朴世龙
  • 2篇陈学泓
  • 2篇朱孝林
  • 1篇张扬建
  • 1篇汪诗平
  • 1篇高晶
  • 1篇高晶
  • 1篇徐柏青
  • 1篇杨伟
  • 1篇高清竹
  • 1篇张镱锂
  • 1篇松下文经
  • 1篇王景升
  • 1篇余武生
  • 1篇姚檀栋
  • 1篇张更新
  • 1篇斯贵才
  • 1篇孙航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信...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生态变化被引量:85
2015年
青藏高原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自然地理单元.近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重要物种的种群数量和结构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植被返青期提前,生长期延长,覆盖度和生产力增加,碳汇功能增强,青藏高原植被总体趋于向好,局部变差.气候变化是高原生态系统变化的主控因子,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正面的,但这种影响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尤其是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被产生较大影响,在干旱的年份叠加人类放牧活动等会导致这些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植被产生严重的退化,但随着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高原生态系统退化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遏制,人类对高原特有珍稀植物资源,如虫草、雪莲和胡黄连的过度采收以及对野牦牛、藏羚羊和藏野驴的盗猎等现象得到近一步缓解,近期高原的野牦牛、藏羚羊和藏野驴的种群数量得到恢复.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对本区而且对其毗邻地区的气候与环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研究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今后迫切需要加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地面监测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加大大型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实施力度,整体提高高原地区应对全球变化的能力.
张宪洲杨永平朴世龙包维楷汪诗平王根绪孙航罗天祥张扬建石培礼梁尔源沈妙根王景升高清竹张镱锂欧阳华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态变化生态系统
基于多时相NDVI数据的复种指数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53
2008年
多熟种植是中国重要的种植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复种指数反映了耕地实际利用强度,及时获取其空间分布信息是国家农业决策的基础。论文在重新理解和定义复种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NDVI曲线迭代修正的复种指数遥感提取方法,并以SPOT/VGT多时相NDVI数据为基础,提取了1999-2004年中国北方17省市区农用地的复种指数。结果表明:提取的复种指数空间分布符合我国耕作制度区划,基于目视解译的样点检验总体精度为95.24%,Kappa系数为0.905 7,与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的复种指数结果的线性回归斜率为0.928 8(R2=0.915 9,P〈0.001),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快捷地提取复种指数,及时地为农业和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耕作制度的空间信息。
朱孝林李强沈妙根陈晋吴锦
关键词:复种指数
青藏公路沿线植被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青藏公路从北至南穿青藏高原而过,研究沿线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沿线29个样点(从西宁市到拉萨市编号依次为1~29号)的植被群落学特征,并分析了它们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从北向南植被总盖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7号样点(阿尔茨托山)最低;物种丰富度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其中14号样点(风火山隧道)最低,26号样点(甲赤岗)最高;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随样点呈降低趋势;Pielou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2号样点(托青村)最低;Alatalo指数变化趋势与Pielou指数相反,但波动较大。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物种盖度、物种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特征主要受水分因子控制,物种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与物种Alatalo均匀度指数特征与短波辐射关系密切。
王建王光鹏斯贵才沈妙根张更新
关键词:青藏公路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环境因子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花、和物候的遥感研究
遥感技术为大尺度的生态系统格局和功能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的高山生态系统遥感方面中的几个问题。   1,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的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
沈妙根
关键词:高山草甸生物量青藏高原植物花期
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遥感图像融合实用算法被引量:7
2010年
传统的图像融合算法,如IHS变换、合成变量比、主成分替换等方法所得到的融合图像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光谱扭曲现象.一种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图像融合算法(FSMA)可以很好地保持图像的光谱信息,但该算法仅在以终端端元为先验知识的模拟数据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分析表明,由于全色波段与多光谱波段光谱响应函数不同以及多光谱波段通常不能覆盖整个全色范围,原有的FSMA算法并不能直接应用到真实遥感数据中.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图像融合算法(IFSMA).该算法通过重构原有算法中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降低了对利用多光谱数据模拟全色波段亮度值的难度,使得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图像融合算法可以推广应用到真实遥感数据中.实验结果表明,IFSMA算法在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的保持方面均优于IHS变换、合成变量比、主成分替换以及原有的FSMA等算法.
杨伟陈晋松下文经沈妙根陈学泓
关键词:图像融合混合像元分解
印度季风与西风相互作用在现代青藏高原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被引量:71
2017年
西风与印度季风两大环流是控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研究显示两大环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基于降水稳定同位素实测与模型模拟发现青藏高原现代西风与印度季风的相互作用特征表现为3种模态,即印度季风模态、西风模态和过渡模态。基于湖泊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3种模态主控范围在历史时期不断发生变化。3种模态对现代青藏高原环境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使得该区的冰川、湖泊、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具体表现为印度季风模态的冰川强烈退缩,湖泊趋于萎缩;西风模态的冰川趋于稳定甚至部分出现前进,湖泊趋于扩张;过渡模态的冰川退缩程度减弱,湖泊变化不明显。西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提前,印度季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推后,而过渡模态的植被过程比较复杂。
姚檀栋朴世龙沈妙根沈妙根高晶高晶杨威杨威张国庆张国庆余武生类延斌
关键词:西风印度季风青藏高原环境效应
一种新的基于Fisher判别的混合像元分解算法:室内控制实验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混合像元分解技术(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SMA)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方法假设每个端元具有稳定的光谱特征,然而端元内光谱差异普遍存在,这将导致混合像元分解精度的降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Fisher判别(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的混合像元分解算法.Fisher判别对光谱各波段进行线性组合,使得转换后的光谱值分离度最大,即端元内的光谱差异较小而端元间的光谱差异较大.利用转换后的光谱对混合像元进行分解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端元内光谱差异对分解结果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对室内控制实验的模拟混合像元光谱进行分解,并与过去提出的几种混合像元分解技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新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在分解精度上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陈学泓王胜强陈晋沈妙根朱孝林
关键词:混合像元分解FISHER判别
1982—2009年基于卫星数据的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植被春季物候动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被引量:30
2016年
深入认识北半球植被物候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特征,对于评估和预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遥感技术是获取北半球植被春季物候的最重要方法,但是由于物候提取算法的差异,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利用5种方法,基于卫星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了北半球中高纬地区1982—2009年植被春季物候开始日期,分析了该日期的多年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春季物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春季物候开始日期呈现提前趋势,研究期间提前(4.0±0.8)d,其中,欧亚大陆提前速率为(0.22±0.04)d·a^(-1),显著高于北美大陆的变化速率(0.03±0.02d·a^(-1));不同植被类型的变化趋势不同,5种方法都显示草地表现为显著提前趋势,而林地的提前趋势不显著.区域平均的植被春季物候开始日期的年际波动主要受春季温度的变化所驱动(r^2=0.61,P<0.001),温度每上升1℃,可以导致春季物候提前(3.2±0.5)d,而春季降水影响不显著(P>0.05).
丛楠沈妙根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卫星数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