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锋 作品数:38 被引量:226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更多>>
养殖场饲养鸡对苯并[a]芘的摄入、排泄和积累 2010年 在北京市郊区一家中等规模养鸡场采集了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鸡的肌肉和内脏样品,并同步采集了鸡蛋、饲料、粪便和大气样品,测定了其中苯并[a]芘的浓度,据此分析了苯并[a]芘在饲养鸡体内的积累、排泄和代谢的动态过程.结果显示,饲养鸡体内各组织苯并[a]芘的湿重浓度在0.024~0.15ng·g-1之间,肌肉中的浓度显著低于其它组织;饲料和粪便中的浓度显著高于体内各组织浓度.饲养鸡体内摄入的苯并[a]芘约60%在体内代谢,约三分之一直接排泄进入粪便,仅有少量残留在体内如表皮、肌肉和其他器官中.肌肉、肝脏和胃中苯并[a]芘浓度和总累积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北京居民摄食类似鸡肉导致的对苯并[a]芘的暴露量较春、秋、冬季呼吸暴露量低两个量级,与夏季呼吸暴露量相当. 杨意峰 周东旭 礼晓 杨宇 王文涛 沈国锋 王戎 王斌 陶澍关键词:苯并[A]芘 代谢 青藏农村生活能源结构及一次PM_(2.5)排放估算 被引量:6 2021年 在我国农村地区,生物质和煤炭等固体燃料被广泛地用于居民生活炊事和取暖等活动,对区域空气质量、室内空气和居民健康产生危害.本研究基于在青藏农村地区开展的能源消耗实地调研,分析了两地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测算了农村生活燃烧源一次细颗粒物的排放量.研究表明,在西藏和青海农村家庭的炊事活动中,27%和8%的时间用气或电,而大部分时间仍使用固体燃料.西藏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中,薪柴和畜粪消耗量分别占44%和53%.在青海省农村地区,薪柴和畜粪的消耗量占比分别是17%和37%.西藏和青海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388.22万t(380.41万t~396.11万t)和428.27万t(327.86万t~530.60万t).炊事和取暖消耗燃料总量几乎相当.在市级层面,就某一种燃料而言,其消耗量与人口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但是居民生活燃料总消耗量与人口数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93,P<0.001),反映出户均能源消费量基本相近.根据调查的能源消耗量,初步测算的青海和西藏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源排放的一次PM_(2.5)分别是3.21万t(四分位区间为3.19万t~3.34万t)和4.27万t(3.31万t~5.37万t). 沈国锋 熊瑞 程和发 陶澍关键词:生物质 农村 大气中痕量多溴二苯醚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气中痕量多溴二苯醚类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其步骤包括样品采集、样品提取、样品净化和待测样品使用色谱—离子阱质谱检测,通过对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参数的优化使该本发明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较常规的检测方法有更好的... 赵欣 刘树深 王格慧 高树梅 沈国锋 王晓栋 高士祥 冯建昉 王连生我国海洋环境典型新污染物的分布及生态效应 2024年 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近年来在海洋环境中被频繁检出,新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方法、环境行为、毒性识别与风险评估等问题已成为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阻燃剂、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在我国海洋环境的污染现状和生态效应,并与其他国家及地区海洋环境中的新污染物分布进行了比较,以期为全面开展我国海洋新污染物的陆海统筹协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揭晓蒙 王文涛 昝飞翔 沈国锋 王菊英关键词:阻燃剂 内分泌干扰物 抗生素 南京市秋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8 2014年 在2011年秋季,连续24 h采集南京市区大气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样品,采用IMPROVE-热光反射法(TOR),分析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南京秋季观测期间PM10中OC和EC的平均浓度水平分别在23.3±11.0μg·m-3和7.7±3.2μg·m-3,PM2.5中,OC和EC的浓度分别是18.1±9.6μg·m-3和6.6±2.9μg·m-3.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南京市秋季的碳组分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浓度水平很高.观测期内PM10和PM2.5中的OC和EC的日变化规律与颗粒物的相似,趋势相近.OC和EC主要分布于细粒子PM2.5中,且EC比OC更倾向于在细颗粒物上的分布.基于8碳组分(OC1,OC2,OC3,OC4,OPC,EC1,EC2和EC3)分析结果初步判断,南京市秋季机动车汽油燃烧排放污染是EC1的主要来源,对南京市碳气溶胶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工业燃煤,道路和施工扬尘是OC的主要来源,对南京市大气中碳气溶胶贡献较大;柴油燃烧是EC2和EC3的主要来源,对南京市碳气溶胶的贡献最小. 袁思宇 沈国锋 赵秋月关键词:大气颗粒物 有机碳 元素碳 固体燃料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动态及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室内燃用煤炭和生物质等固体燃料会造成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全球每年约数百万过早死亡可归因于室内固体燃料燃烧排放的PM2.5暴露。为分析固体燃料使用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Core Collection)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知识网络结构的挖掘,讨论了发文数量、期刊、关键词等的特征及变化趋势,重点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热点。结果表明,领域内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指数上升趋势,说明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发表在Indoor Air、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专业或综合类环境期刊。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研究团队发文量居前列。清洁炉灶、清洁能源、黑碳和PM2.5是领域研究中较常涉及的关键词。污染暴露的健康危害、清洁干预、健康和气候共同效益是今后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建议围绕“污染-暴露-健康风险”的过程链,开展系列研究以支撑相关人群健康保护。 罗智瀚 沈国锋 陶澍关键词:固体燃料 室内空气污染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农村室内薪柴燃烧的颗粒物和炭黑排放因子 被引量:10 2013年 室内薪柴燃烧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排放的污染物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对该来源排放量的可靠估算是进行排放效应分析和合理控制的重要前提,而估算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燃料消耗量和排放因子的准确性。目前,我国针对农村柴灶薪柴燃烧颗粒物排放因子的测定数据很少,变异很大,不足以支持可靠的排放清单估算。测定了9种薪柴(枫桦、兰考泡桐、黑杨、大叶风杨、楝树、枣树、柿树、桑树和桃树)在中国北方典型农村炉灶中燃烧产生的颗粒物(PM)、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排放因子。受燃料种类、性质和燃烧条件的影响,测得的排放因子差别较大。9种薪柴各自的PM、EC和OC的排放因子变化范围分别为(0.74±0.13)~(6.23±1.47)g.kg-1,(0.10±0.06)~(0.97±0.28)g.kg-1和(0.14±0.03)~(3.81±0.92)g.kg-1(以干质量计)。全部薪柴的PM、EC和OC的排放因子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58±2.15)、(0.29±0.31)和(0.98±1.24)g.kg-1。室内薪柴燃烧PM、EC和OC排放因子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各种薪柴燃烧排放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相似,均以细颗粒物为主,PM2.1占PM10总质量的90%以上。此外,除EC排放因子外,薪柴燃烧的PM和OC排放因子与校正燃烧效率显著负相关(P<0.05)。细颗粒物组分PM2.1与校正燃烧效率显著负相关(P<0.05),与燃料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 韦思业 苏玉红 沈国锋 陶澍 闵雨佳 魏文关键词:含碳气溶胶 排放因子 粒径分布 南京夏秋季大气颗粒物和PAHs组成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2008年 采集南京市2007年夏、秋季节灰霾天和非灰霾天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分析了6月份农村秸秆焚烧对南京市大气中颗粒物和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粒径分布和分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在灰霾天呈单模态-积聚模分布,而在其他天气条件下呈积聚模和粗模双模态分布.秸秆焚烧释放出大量细粒子和低分子量PAHs,使低环数(3~4环)PAHs的粒径分布由非灰霾天不同粒径上的均匀分布转变为灰霾天的单模态分布,总量增加了约41%,且主要富集在0.4~2.1μm的细颗粒物上;而高环数(5~6环)PAHs的粒径分布和浓度在秸秆焚烧前后均没有显著变化,呈积聚模分布.因秸秆焚烧形成的灰霾期,大气中细颗粒物和低分子量PAHs的浓度均明显提高. 谢鸣捷 王格慧 胡淑圆 赵欣 沈国锋关键词:秸秆焚烧 灰霾 基于呼吸实境模拟的口罩防护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2019年 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影响人群健康。佩戴口罩是较为普遍的个体日常防护措施,其实际防护效果受到诸多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模拟人体呼吸实境,研究了锥形静电棉层口罩(A)和折叠型纱布口罩(B)在实际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过滤效率,分析了颗粒物粒径、大气环境PM2.5质量浓度、呼气相对湿度等因素对口罩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0.3、0.5、1.0、2.5、5.0和10μm的颗粒物,A类口罩的过滤效率均值分别为73.4%、80.9%、83.5%、84.6%、86.5%和87.7%,B类口罩的过滤效率均值分别为70.3%、77.1%、79.9%、82.0%、85.2%和85.9%。颗粒物粒径对A、B两类口罩的过滤效率具有极为显著的影响(A:χ~2=223.543,P=2.588×10^(-46);B:χ~2=214.396,P=2.356×10^(-44))。在该研究粒径范围(0.3-10μm)内,口罩的颗粒物过滤效率呈现随颗粒物粒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A、B两类口罩对0.3μm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均与环境PM_(2.5)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A:r=-8.710×10^(-1),P=2.320×10^(-5);B:r=-9.110×10^(-1),P=2.400×10^(-6)),且B类口罩的降幅高于A类口罩。A、B两类口罩对6个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与人体呼气相对湿度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突显了在实际环境下针对口罩防护效果进行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为后续健康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刘博羽 沈国锋 陶澍关键词:颗粒物 口罩 影响因素 中国西南地区大气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污染和暴露风险 大气污染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每年因大气污染暴露导致的早死人口超过100 万【1】.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不同,中国各个地区的大气污染差异很大.中国西南地区相对于北方污染较低,但在大城市中人口集中,... 卓少杰 杜伟 沈国锋 王蕊 潘雪莲 陶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