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敏
- 作品数:78 被引量:2,14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黑土长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变化Ⅱ.养分在作物体内分配被引量:12
- 2001年
- 根据黑土长期肥料试验 1985~ 1995年期间的作物分析资料 ,研究了施肥和作物生长状况对大豆、玉米、小麦 3种作物体内养分浓度、养分在籽实和秸秆中分配比以及形成 10 0 0kg籽实产量的收获养分量等参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的正常施肥条件下 ,上述参数十分稳定 ,受施肥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不大 ,可直接用于这一地区养分收支的估算 .
- 王德禄刘鸿翔王守宇孟凯韩晓增张璐沈善敏
-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作物养分分配
- 黑土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133
- 2004年
- 黑土是我国东北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也是我国宝贵的土壤资源 .本项研究在分析了黑土南北样带上采集的 115个土样理化性质的基础上 ,建立黑土肥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黑土肥力水平进行评估、分级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绘制黑土区土壤肥力状况图 .研究发现 ,深厚黑土主要分布于黑土区北部 ,中厚与薄层黑土则分别集中在黑土区的中部和南部 ,这主要与黑土分布区的气候条件和黑土的成土过程有关 .另外 ,黑土肥力水平分布规律在东西向为东高西低 ;南北向为中部最高 ,北部次之 ,南部最低 ,且大部分地区肥力水平处于中等 ,占整个黑土区的 73 6 % .
- 马强宇万太赵少华张璐沈善敏王永宝
- 关键词:黑土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 坚持土肥高效管理 促进区域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被引量:9
- 2018年
- 辽河平原是我国温带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河平原农业的高产高效对于巩固东北粮仓的"稳粮增效"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以及长期高强度利用造成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剧,辽河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围绕区域农业生产和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立足农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和研究,揭示了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农田土壤综合肥力的演变规律。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明确了肥料氮素在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持和转化以及调控机制。通过农田土壤"以碳控氮,碳氮平衡"管理模式的构建,建立了雨养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型稳定性肥料,实现了肥料减施增效,降低了面源污染风险。通过研究-示范-推广有效结合,土肥高效管理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 陈欣张旭东宇万太梁文举何红波郭书海沈善敏
- 关键词:辽河平原土壤养分管理
- 旱田作物直接排放一氧化二氮通量的田间原位测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田间原位测定技术,具体为一种旱田作物直接排放一氧化二氮通量的田间原位测定方法。为准确可靠地田间原位测定旱田作物直接排放一氧化二氮通量,其步骤为:1)将底座内旱田作物植株的基茎部,用经预先检测确定不排放一氧化二氮...
- 陈欣沈善敏张璐
- 文献传递
- 不同施肥制度下潮棕壤钾素肥力变化和土壤缺钾指标被引量:11
- 2007年
- 通过在潮棕壤上进行的15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钾素肥力变化和土壤缺钾指标.结果表明:不施钾肥处理加剧了土壤钾素的消耗,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单施钾肥处理不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浓度仍有下降趋势;循环堆肥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土壤钾的支出,但需配施钾肥;循环堆肥和钾肥配施处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根据历年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用十字交叉法得出的玉米和大豆土壤速效钾临界值均为73mg.kg-1.
- 宇万太姜子绍沈善敏张璐
- 关键词:施肥土壤肥力
- 磷肥残效及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中长期试验被引量:29
- 1998年
- 在辽宁西部褐土上进行的一12年中长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年施用小剂量磷(P14.4kg·hm-2)和每6年1次大剂量磷(P86.4kg·hm-2)两种施磷方式的作物增产效果相似而以前者略优,两种施磷方式的磷肥利用率12年平均分别为0.38和0.36,表明磷肥在该土壤上有着极持久的残效。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每年以80%的收获籽实和2/3的秸杆喂猪、垫圈,猪圈肥循环回田,11年平均每公顷可增产粮食1吨,增产率17%。经连续施用12年循环回田猪圈肥后土壤的供氮力显著提高,年供氮量180~200kg(N),玉米产量每公顷接近9吨,当季施用氮肥几无增产作用。
- 沈善敏廉鸿志张璐宇万太
- 关键词:磷肥残效养分循环再利用土壤养分
- 黑土有机碳库的变化规律与肥力培育机理
- 宇万太沈善敏陈欣闻大中韩晓增梁文举刘景双孟凯史弈王金达张璐马强于君宝刘鸿翔于永强高鲁鹏
- 揭示黑土质量演变过程及黑土肥力定向培育理论;研究黑土农田生态系统要素特征与耦合效应及其提高农田系统生产力的关系;揭示黑土生态过程及其退化机理;建立黑土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为黑土区优质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配...
- 关键词:
- 关键词:黑土有机碳库肥力
- 辽西褐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用中长期试验 Ⅱ.土壤养分收支被引量:4
- 2001年
- 持续10 a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供给力设计化肥施用量,可以在实现作物高产的同时,平衡土壤养分收支,从而避免土壤中肥料养分(主要是氮)过剩而进入环境。
- 张璐沈善敏宇万太
- 关键词:施肥养分循环再利用褐土
- 旱地农田水肥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8
- 2007年
- 水、肥是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制约该类型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能否充分发挥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灌溉试验、旱棚试验与长期定位试验等几种水肥效应常用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及不足;并在总结旱农地区水肥协同效应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对旱地农业水肥相互作用机理和交互作用模型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适宜的水、肥条件对作物生长与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但因研究方法与试验地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农业生态系统特点对未来旱地农业水、肥效应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马强宇万太沈善敏张璐
- 关键词:旱地农田水肥效应研究方法可持续发展
-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增益被引量:21
- 1998年
- 在辽西褐土上进行8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化肥基础上,每年以60%的收获产品堆腐后循环回田,平均分别可获得29.6%(不施化肥)、15.2%(N肥)、11.1%(NP肥)和9.2%(NPK肥)的增产率,或分别每年增产粮食1.33、0.99、0.79、0.64t·hm-2.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增产效益在试验的8年中有着逐年增长趋势,表明以堆肥形式循环回田养分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残效叠加效应,因此,只有通过长期田间试验方能准确评估农业系统中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增益.
- 张璐廉鸿志宇万太殷秀岩沈善敏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