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中延

作品数:39 被引量:24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7篇盆地
  • 5篇地质
  • 4篇多道
  • 4篇无定位
  • 4篇罗斯海
  • 4篇莫霍面
  • 4篇北缘
  • 4篇柴达木盆地
  • 3篇地壳
  • 3篇扬子地块
  • 3篇山岩
  • 3篇火山
  • 3篇火山岩
  • 3篇冰川
  • 2篇地壳结构
  • 2篇地形
  • 2篇地震勘探
  • 2篇地质解释
  • 2篇第四纪
  • 2篇多道地震

机构

  • 3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3篇浙江大学
  • 8篇教育部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北京市地质调...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9篇沈中延
  • 26篇高金耀
  • 18篇吴招才
  • 17篇张涛
  • 17篇杨春国
  • 9篇肖安成
  • 9篇王亮
  • 6篇王威
  • 5篇丁维凤
  • 5篇魏国齐
  • 4篇吴磊
  • 3篇楼谦谦
  • 3篇杨勇
  • 3篇董传万
  • 3篇厉子龙
  • 3篇钱俊锋
  • 3篇陈汉林
  • 3篇章凤奇
  • 3篇沈忠悦
  • 3篇张林

传媒

  • 5篇岩石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海洋学研究
  • 2篇2014中国...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海洋测绘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全国第四次火...

年份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斯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及资源量评估被引量:4
2015年
罗斯海位于南极洲太平洋侧,通过对罗斯海气源沉积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和温、压条件对罗斯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罗斯海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储藏条件和勘探前景。本文在温、压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热流数据定量计算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并使用体积分方法初步估算了该区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前景量。计算结果表明,罗斯海区域的天然气资源量为3.6×1011 m3,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王威高金耀沈中延张涛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罗斯海地温梯度
扬子地块西侧米仓山基底卷入式冲断带的结构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米仓山基底卷入的巨型背斜带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侧,西与龙门山薄皮冲断体系斜列状错位连接,东与大巴山弧形薄皮冲断带相互叠加,北侧为南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之间重要的大地构造界线——勉略缝合带。作为与周围大地构造和变形特征完全不同的构造样式,其结构的精细分析非常重要,本文利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的几何解析技术对于这一特殊的基底背斜进行了研究。通过3条大型综合剖面的建立,本文对该巨型背斜的形成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探索性的解决米仓山背斜所卷入层序、层序的分布和彼此的接触关系问题;解决控制褶皱形成的断层分布、卷入深度、几何特点和彼此的交接关系问题;解决变形分析的构造样式问题和褶皱形成的平衡恢复问题。
吴磊钱俊锋肖安成沈中延王亮魏国齐张林
南大巴山冲断褶皱带区域构造大剖面的构建和结构分析被引量:26
2011年
大巴山冲断带的结构复杂,在平面上城口-房县断裂将其分为北、南大巴山冲断褶皱带,北大巴山被认为是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之间的拼合带,南大巴山代表了典型的前陆冲断褶皱带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南大巴山冲断带进行构造解析。研究指出,南大巴山冲断带剖面上具有多层次和多期次滑脱变形的特点:浅层次的滑脱面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灰岩中的石膏层,卷入的层序为其后的中生界;深层次滑脱体系为沿着震旦系页岩和嘉陵江组膏盐层两个滑动面之间活动形成的冲断变形。完成了切过南大巴山不同构造部位的3条多资料约束的综合地质剖面,以此详细解析了冲断带深浅层次的冲断结构及分布规律,在平衡恢复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冲断带的几何结构和运动过程,确定了大巴山和川东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空间对接关系,提出南大巴山冲断带为一多层次、空间上强烈收缩的复杂薄皮冲断体系。
董有浦沈中延肖安成王亮毛黎光魏国齐
关键词:薄皮构造
扬子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裂谷系统的分布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度斜交的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荆门-当阳裂谷。其中的开江-梁平裂谷东西两侧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田而引起石油勘探家和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对于这些控制油气资源储备的裂谷体系的分布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它们形成于南秦岭洋闭合时的碰撞作用,是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拼合时同生的巨型"碰撞裂谷系统"。
毛黎光肖安成魏国齐沈中延王亮张林钱俊锋
关键词:扬子地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
一种无定位拖缆多道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生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定位拖缆多道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生成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震源炮点的实际坐标,并生成震源炮点轨迹;根据所述震源炮点轨迹和实际坐标,结合拖行状态模拟算法模拟各接收道的空间位置;根据所述空间位置,结合反距离比加权...
丁维凤高金耀张涛沈中延杨春囯吴招才王威纪飞
文献传递
南海海盆区莫霍面分布特征
为研究南海海盆及周边洋陆过渡带的陆缘区地壳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对南海111°E~120°E,9°N~22°区域的水深、沉积和重力数据的整合,利用地震、声纳浮标等所得到的莫霍面深度资料为控制,反演了研究区的莫霍面深度分布.
吴招才高金耀杨春国沈中延张涛王威
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地形和均衡重力效应的计算被引量:2
2015年
使用BEDMAP2关于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和JGP95E关于全球表面高程、冰厚和冰下及水深地形数据,采用球坐标系下的扇形球壳块重力效应公式,在极方位投影直角坐标网格节点上计算了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的近区及远区的地形和艾黎均衡重力效应。南极大陆冰盖带来可观的正重力效应,南大洋负重力效应又影响到了南极内陆,全球地形/均衡重力效应与局部地形高低有关联性,而低负值区主要分布在环南极的陆坡。获得的约1n mile间距的地形和艾黎均衡重力效应网格数据可用于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的重力改正,提供准确、一致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艾黎均衡重力异常。
高金耀杨春国张涛吴招才沈中延王威
关键词:冰盖
南极罗斯海地区地质构造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综述
南极玛丽·伯德地与南极维多利亚地之间的罗斯海的形成可能与白垩世期间南极大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玛丽·伯德地之间分裂时的海底扩张有关。其沉积盆地以南北向为主;大型走滑断层以北西-南东向和近南北向为主。罗...
王文健高金耀沈中延吴招才杨春国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生代盆地性质研究——对大柴旦凹陷的解剖被引量:8
2009年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的中生代地层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和野外地质资料绘制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地层残余分布图和断裂分布图;利用平衡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恢复,恢复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原始与剥蚀后形态。通过对中生代各期(主要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残余地层、断裂的分布和地震剖面构造演化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代经历了三个不同性质的盆地演化阶段:早侏罗世为伸展环境下的(箕状)断陷盆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小型断陷盆地群;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伸展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盆地受挤压整体隆升,形成古隆起。
楼谦谦肖安成杨浩黄宏升丁卫星沈中延王亮陈元忠沈亚汪立群周苏平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生代地震剖面
南冲绳海槽构造沉降的回剥和正演耦合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冲绳海槽是研究边缘海盆地动力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对南冲绳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和正演法研究了海槽的构造沉降特征。利用回剥方法对南冲绳海槽进行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南冲绳海槽具有发育时代晚而演化程度高的特点,0.1Ma以来的构造沉降量占到总构造沉降量的60%以上;南冲绳海槽北端是一个持续拉张沉降的过程,而由于台湾弧-陆碰撞,在接近台湾北部的南冲绳海槽南端则有一个明显差异沉降(相对隆升)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应用正演法模拟得到的理论构造沉降量与回剥得到的实际沉降量,发现南冲绳海槽处于早期的初始沉降阶段,南北两端均存在异常构造沉降,南端早期的异常沉降是台湾弧-陆碰撞造成的,晚期的异常沉降和北端的异常沉降是动力沉降造成的。构造沉降幅度和出现动力沉降时期的对比表明海槽具有从北至南的演化进程。
郭迎春解习农沈中延庞雄奇
关键词:冲绳海槽构造沉降正演模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