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淑珍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光强下交替氧化酶基因修饰的两种拟南芥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叶绿素荧光测定系统,研究在不同光强下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基因超表达突变体(XX-2)和野生型(WT)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拟南芥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没有显著差别;而不同光强下两种拟南芥叶片的实际光量子效率(Y(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同光强下XX-2叶片的上述参数均高于WT。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与调节型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光强下XX-2叶片的NPQ与Y(NPQ)均低于WT。非调节型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光强超过165μmol·m-2·s-1后,同光强下XX-2叶片的Y(NO)高于WT;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光强下,XX-2叶片的ETR高于WT。以上结果表明,交替氧化酶超表达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具有更加优化的叶绿素荧光性能。
- 冯汉青汤淑珍李淮
- 关键词:拟南芥交替氧化酶叶绿素荧光参数不同光强
- 胞外ATP对菜豆光合能力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研究胞外ATP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为探讨胞外ATP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农普12号"菜豆幼苗叶片为材料,以去离子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0.01,0.1,1.0mmol/L)胞外ATP及其结构类似物AMP-PCP(胞外ATP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剂)对菜豆叶片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胞外ATP可以显著提升菜豆叶片的气孔导度(GH2O)、蒸腾速率(E)、胞内CO2浓度(Ci)和净光合速率(Pn),但对PSⅡ潜在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光适应下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没有显著影响。AMP-PCP可以显著降低Pn;也可以促使E、GH2O和Ci降低,但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叶绿素荧光参数也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胞外ATP能够促进菜豆叶片气孔开放调节,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
- 焦青松贾凌云田武英汤淑珍冯汉青
- 关键词:细胞外ATP气孔导度光合能力叶绿素荧光参数
- 铜胁迫对菜豆幼苗叶绿素荧光及光合气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和气体交换测量技术,研究了铜胁迫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L)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及光合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处理菜豆幼苗24h,并未对光适应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F′v/F′m)、PSⅡ的实际的量子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CNPQ)造成显著性影响.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CO2浓度(Ci)在上述处理下也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但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铜胁迫处理菜豆幼苗48h后,F′v/F′m,ΦPSⅡ,RET,qP均显著下降,而CNPQ和Ci有所上升;净光合速率(Pn)进一步下降,但气孔导度(Gs)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说明光合固定CO2较光系统Ⅱ对于铜胁迫更加敏感,延长铜胁迫的时间均可对二者产生抑制作用.
- 冯汉青魏阳焦青松汤淑珍贾凌云
- 关键词:铜胁迫叶绿素荧光参数
- 低温胁迫下交替氧化酶在拟南芥植株幼根生长中的作用
- 2014年
- 以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基因反义抑制突变体(AS-12)、超表达突变体(XX-2)及野生型(WT)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植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4℃)对3种基因型拟南芥植株主根的长度、生长速率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22℃生长条件下,3种植株主根的长度、生长速率及细胞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在22℃下相比,低温胁迫明显降低了3种植株主根的长度、生长速率和细胞活力;在低温胁迫下,XX-2植株的主根明显长于AS-12和WT,其主根的生长速率和细胞活力也明显高于AS-12和WT.上述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拟南芥主根的生长及其细胞活力可能受到了AOX基因的调节.讨论了AOX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对植物幼根生长作用的可能的内在机理.
- 冯汉青梁烨刘金亮贾凌云汤淑珍
- 关键词:拟南芥交替氧化酶低温胁迫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