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雪岩

作品数:61 被引量:1,69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0篇气溶胶
  • 18篇珠江三角
  • 18篇珠江三角洲
  • 13篇灰霾
  • 11篇污染
  • 10篇光学厚度
  • 9篇气溶胶光学
  • 8篇气溶胶光学厚...
  • 8篇灰霾天气
  • 5篇太阳光度计
  • 4篇水汽
  • 4篇水汽含量
  • 4篇能见度
  • 4篇气流
  • 4篇气象
  • 4篇珠三角
  • 4篇城市
  • 4篇臭氧
  • 4篇大气化学
  • 4篇大气灰霾

机构

  • 60篇中国气象局广...
  • 14篇中山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广州市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广东省气象台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气象局

作者

  • 61篇毕雪岩
  • 48篇吴兑
  • 45篇邓雪娇
  • 35篇李菲
  • 33篇谭浩波
  • 17篇黄健
  • 15篇邓涛
  • 9篇廖国莲
  • 7篇夏冬
  • 6篇蒋承霖
  • 6篇蒋德海
  • 6篇万齐林
  • 6篇毛伟康
  • 4篇梁建茵
  • 4篇黄辉军
  • 4篇赵中阔
  • 4篇铁学熙
  • 4篇范绍佳
  • 4篇刘春霞
  • 3篇高志球

传媒

  • 12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广东气象
  • 3篇气象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气象科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1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odel 6000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性能评估及数据订正被引量:29
2010年
介绍了器测能见度测量仪器的分类与测量原理。通过对目前珠江三角洲布网观测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原始信号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能见度测量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发射能量与气温呈反相关,在数据处理中可以通过归一化处理去掉其影响;背景噪声的波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主要受光辐射的影响,安装能见度仪时应注意方向和位置,尽量减少背景噪声,提高仪器信噪比。通过能见度仪测值和人工观测值的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能见度小于15 km时,量值比较吻合;在能见度大于15 km时,器测值明显大于人工观测值;利用统计方法对器测值作数据订正,能有效减少高能见度的测量误差。利用激光雷达反演能见度,将其反演值与能见度仪测值进行比较,表明两种探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谭浩波陈欢欢吴兑邓雪娇邓涛李菲赵晓利毕雪岩
关键词:大气探测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激光雷达
基于非迭代海-气通量算法的蒸发波导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蒸发波导易发生在海洋等水体之上.为了深入研究蒸发波导预测模型的诊断预报技术,本研究依据目前最新的非迭代海-气通量算法,建立了非迭代通量算法蒸发波导预测模型-NEW模型,进而对新模型进行了敏感性试验,且用我国近海试验数据进行了检验.最后将NEW模型与目前使用广泛、效果较好的4种蒸发波导模型(即P-J模型、Babin模型、NPS模型和伪折射率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模型蒸发波导高度随气象海洋要素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非迭代通量算法模型与传统模型对不同海洋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响应是一致的.不稳定层结条件下NEW模型对蒸发波导的诊断结果接近于Babin模型和NPS模型,而稳定条件下略高于NPS模型.试验表明NEW模型可以有效地诊断预报蒸发波导.本研究系统阐述了非迭代通量算法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情况,为蒸发波导预测诊断算法的更新和模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刘立行李煜斌高志球高志球毕雪岩
关键词:海洋物理学蒸发波导敏感性
珠三角空气质量暨光化学烟雾数值预报系统被引量:22
2013年
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排放源模式(SMOKE)和大气化学模式(CMAQ),耦合本地排放源清单,建立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系统。该套模式系统对清洁、污染过程的一次、二次污染物都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冬季,能见度和PM_(2.5)的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76和0.78。O_3和NO_x的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4和0.61。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预报效果没有明显降低。夏季,在2个典型光化学过程中,O_3的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81,NO_x分别为0.57和0.64。在相关的边界层气象因子中,地表通风系数和能见度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达0.71。混合层高度、地面风速、比湿和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50、和-0.37。在灰霾过程中,PM_(2.5)占PM_(10)的质量浓度为78%。在气溶胶质量权重中,硫酸盐所占的比重最高,占PM_(2.5)权重达到33%,元素碳为18%,有机碳为14%,铵盐为5%,硝酸盐仅为1%。灰霾过程的二次气溶胶的质量权重比清洁过程的大。
邓涛吴兑邓雪娇冯业荣郑君瑜刘乙敏谭浩波李菲毕雪岩蒋德海
关键词:空气质量光化学烟雾灰霾CMAQ
用近地层温差因子改进广东沿海海雾区域预报
利用2000-2011年的NCEP1°×1°的再分析资料和近2年的台站海雾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地层温差因子(T1000hPa-T2m)与海雾发生的关系;尝试将近地层温差因子作为GRAPES模式的预报变量因子,改进广东沿海海...
黄辉军黄健刘春霞毛伟康毕雪岩
关键词:GRAPES模式
广州地区春季污染雾的化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使用2005年2~3月在广州地区采集的雾水样品资料,分析了广州地区污染雾雾水的化学组分;对3次典型污染雾过程雾水的离子浓度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广州地区的污染雾雾水中的诸离子浓度远高于雨水中的值,因而,雾不但造成视程障碍,而且是高浓度污染的液态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在雾水中浓度最高的阴离子是SO4=,其次是NO3-;在阳离子中Ca++、NH4+的浓度最高。雨水比雾水更酸,说明虽然雾水中的离子浓度较雨水高得多,但大量的离子成分中存在更多的缓冲物质,比如说NH4+和Ca++。雾水中的Ca++、SO4=、Mg++有明显的富集现象,广州地区的污染雾雾水主要受大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期间广州地区出现严重污染雾与水汽充足和大量气溶胶污染粒子的存在直接有关。
吴兑李菲邓雪娇毕雪岩王新华黄晓莹
关键词:雾水化学成分
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珠江三角洲的陆气热量交换与热力边界层结构特征被引量:7
2007年
根据动力与热力指标,2004和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前后可分成明显的4个阶段——季风建立前的雨期、非雨期;季风建立后的活跃期与非活跃期。对2004和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的广州番禺综合外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了这4个阶段陆气热量交换与热力边界层的主要特征:净辐射与净短波辐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净短波辐射与净长波辐射之比为3.49—4.81,净短波辐射是净辐射的主要贡献项,云量与降水是控制净短波辐射与净辐射的直接因素;季风活跃期间午间对流云系对太阳辐射衰减显著,造成了辐射各分量以及热通量的峰值区变窄,量值急剧变小;季风建立前后感热与潜热均是净辐射的主要消耗项,占净辐射的90%以上,潜热明显大于感热,2005年较2004年潜热的分配额有明显的增加,其原因可能与近地层的风速较大,总是维持向上的湿度梯度有关;季风建立前后除季风活跃期外边界层位温结构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午间混合层可发展至1070m,而季风活跃期间午间混合层发展受到对流云释放潜热的抑制,导致季风活跃期混合层消失的现象,分析还发现季风建立前后各阶段夜间残余混合层均不明显。分析表明引起陆气能量过程及边界层热力结构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云系与降水,加强边界层过程与降水宏微观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是深入认识陆气过程与边界层结构特征的关键。
邓雪娇李春晖毕雪岩梁建茵吴兑张宏升杜金林黄健李菲廖国莲
关键词:感热潜热位温混合层逆温南海季风
几种大气稳定度分类标准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5
2005年
讨论了适用于城市环境中的稳定度参数(莫宁-奥布霍夫长度L、梯度理查森数Ri、总体理查森数Rib)的稳定度分类标准的计算问题,并利用北京市325m气象塔的梯度观测资料,采用D.Golder、Irwin和Houghton提出的3种不同的稳定度分类标准计算方法对总体理查森数Rib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对于北京地区,采用Irwin提出的稳定度分类标准相对合理。
毕雪岩刘烽吴兑
关键词:稳定度参数
南海北部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利用2004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全程使用多波段太阳光度计观测获得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对南海北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空分布特征、气溶胶类型和来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岸海域AOD值大,基本在0.5(500nm)以上,远离大陆的区域AOD值小,基本在0.2(500nm)以下。AOD值与污染源区工业生产水平和气流输送密切相关,受珠三角地区工业高度发展和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在珠江口南部出现AOD高值中心;由于受台湾西南部工业区和东北信风的影响,台湾岛西南部海域AOD值偏大。3天的个例分析显示,海洋上空的AOD值上午和下午略高,中午最小,AOD与大气水汽含量呈正相关。ngstr m波长指数分析显示,大陆沿海海域气溶胶以小粒子为主,远离大陆海域以海盐粒子为主。
谭浩波吴兑毕雪岩
关键词:南海北部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含量
都市霾与雾的区分及粤港澳的灰霾天气观测预报预警标准被引量:72
2007年
都市霾与雾的区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通常在平面时已达到饱和的水汽压,对相当于球面的云雾滴来讲就是未饱和的,云雾滴就会蒸发;在水汽条件不变时,云雾滴由于蒸发而变小,导致它的平衡水汽压升高,就更易蒸发掉。在不饱和大气中小于数μm的云雾滴必然蒸发,而且伴随着蒸发云雾滴尺度会进一步变小,导致曲率越来越大,蒸发速率越来越快。过去错误认为凝结核可以在低相对湿度(RH)情况下产生凝结生成雾滴的观点,是忽视了粒子曲率作用的结果,将实验室大颗粒(常常达mm量级)的吸湿性特征,延用至次μm粒子造成的。降温是达到饱和形成雾滴的重要物理过程,云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可见标志。在云雾中必然存在凝结或凝华过程,因而必然伴随着潜热释放,这就使云雾内的温度高于环境,在云雾内必然盛行微弱的上升气流,不可能是下沉气流,这些宏观过程在霾层内是不存在的,因而成为识别雾与霾的重要的宏观动力条件。在对历史资料进行统计时,在排除降水、吹雪、雪暴、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等视程障碍现象的情况下,通过调试RH,使雾与轻雾反映自然的年际与年代际气候波动,而霾反映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趋势性变化,其限值大体在90%左右,与美国和英国在讨论霾影响能见度(vis)的长期变化趋势中使用的限值RH<90%相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增加的霾日,绝大部分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气溶胶细粒子污染造成的。依据上述结果和以前的研究,给出了霾与雾区分的概念模型、霾与雾观测的标准和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发布的标准,并介绍了相关的业务产品。
吴兑邓雪娇毕雪岩李菲谭浩波
关键词:大气化学都市灰霾天气预警信号
华南沿海海雾的观测、机理和预报研究
黄辉军黄健刘春霞万齐林吕卫华陈蓉毛伟康薛登智袁金南毕雪岩杨永泉
海雾是冬春季华南沿海的重大海上灾害性天气之一,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极低的海雾常引发严重的事故,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黄海和东海相比,华南沿海海雾一是发生的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短;二是预报难度大,一直缺乏客观的海雾预报产...
关键词:
关键词:海雾预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