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翔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性关节炎
  • 1篇影像
  • 1篇原发性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淋巴结...
  • 1篇塞来昔布
  • 1篇薯蓣
  • 1篇薯蓣丸
  • 1篇术前
  • 1篇无骨
  • 1篇无骨折
  • 1篇膝骨
  • 1篇膝骨性
  • 1篇膝骨性关节炎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转移
  • 1篇经皮固定
  • 1篇经皮克氏针

机构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桂翔
  • 2篇曾维铨
  • 1篇张和惠
  • 1篇王君
  • 1篇吴起浩
  • 1篇张喜奎
  • 1篇陈钦
  • 1篇高新基
  • 1篇赵岚
  • 1篇林东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CT影像组学方法术前精准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范围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基于CT影像组学方法术前精准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范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作为转移组,32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作为未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癌症特征,两组术前均采用常规增强CT检查和CT影像组学分析,比较常规增强CT检查和CT影像组学诊断阳性率、盆腔淋巴结数量和最大淋巴结长径,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CT影像组学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比例为96.43%,高于增强CT的71.43%;CT影像组学组对淋巴结未转移的预测比例为100.00%,高于增强CT组的81.25%(P<0.05)。增强CT和CT影像组学检查诊断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盆腔淋巴结数量和最大淋巴结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组学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阴性率均高于增强CT(P<0.05)。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方法在术前预测直肠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在术前进行较准确肿瘤分期,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且为后续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鄢霆王君桂翔高新基陈钦赵岚
关键词:CT直肠癌
薯蓣丸加味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薯蓣丸加味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轻中度老年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观察组予薯蓣丸加味方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IGF-1、TNF-α水平及WOMAC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IGF-1、TNF-α水平及WOMAC评分均明显改善,且以观察组血清IGF-1、治疗后6个月的WOMAC评分改善程度最为显著(P<0.05)。结论薯蓣丸加味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异。
吴起浩张喜奎曾维铨褚剑锋张和惠林东陈志敏桂翔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塞来昔布
单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新鲜无骨折锤状指21例
2014年
目的探讨单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新鲜无骨折锤状指的疗效。方法采用0.8mm克氏针自指尖经皮穿入,固定远指间关节背伸10°~15°位,术后近侧指间关节任其自然屈曲,不做任何外固定,8周后拔除克氏针,患指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采用该方法治疗新鲜无骨折锤状指21例,患者均随访8~12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TAM疗效评定:优16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5.2%,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单纯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新鲜无骨折锤状指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曾维铨桂翔陈重凯
关键词:经皮固定锤状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