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若梅
- 作品数:31 被引量:8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江沙维的《汉字文法》与比丘林的《汉文启蒙》被引量:1
- 2009年
- 近年来,随着澳门研究的日益深入,澳门作为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的意义越来越得到彰显。澳门作为历史上西方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基地,在这里所诞生的汉语研究著作,对于外国人的汉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天主教遣使会传教士江沙维1829年出版的《汉字文法》,不仅是澳门圣若瑟修院汉语教学的重要教材,而且对西方人的汉语学习以及其后的汉语语法书的撰写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比俄罗斯汉学史上第一部汉语语法书——《汉文启蒙》,两者之间也能够找到相通之处。
- 柳若梅
- 关键词:比丘林
- 中俄初识——谈中俄两国早期的相互认识
- 柳若梅
- 文献传递
- 俄罗斯汉学家出版的早期汉语词典被引量:3
- 2013年
- 截至20世纪初,俄罗斯汉学家出版的汉语词典约有十余种。文章从词典编纂理论出发,分析这些词典所体现的词典类型和词条编排特点,并结合俄语词典的历史,发掘这些汉语词典与俄语词典史的关系,结合汉语史成就,分析这些词典与明清字书、韵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再现俄罗斯汉学家在词典编纂方面的成就和他们对中俄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
- 柳若梅
- 关键词:俄汉词典
- 清代入华俄罗斯汉学家的满汉语词典手稿散论被引量:2
- 2010年
- 在中俄二百多年的交往历史上,俄人为了解中国,编纂了不少词典,这些词典的绝大部分囿于当时的条件而未能出版,至今仍以手稿形式保存在俄罗斯的档案馆、图书馆中。文章力求全面梳理俄藏满汉词典手稿,再现俄罗斯、欧洲与清朝时期的中国的关系以及俄国对中国认识了解的历史过程。同时,这些词典手稿在再现清代北京语言使用变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满族与汉族交融的过程。
- 柳若梅
- 关键词:满语汉语词典手稿
- 从巴赫金的审美建构说看马卡宁九十年代创作中的作者问题
- 柳若梅
-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美学思想马卡宁审美巴赫金
- 俄国汉学史上第一部汉语语法书——《汉文启蒙》被引量:2
- 2010年
- 《汉文启蒙》出版于1835年,是俄罗斯汉学的奠基人比丘林为其主持的恰克图汉语学校的教学之用而编。全书共分为前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附录组成。在前言中作者介绍了汉字的来历、该书之前外国人所撰写的汉语语法书以及该书撰写的缘起;第一部分是"汉语和汉字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汉语的语法规则",附录部分包括汉字笔划、偏旁问题、部首问题、汉字的俄、法、葡、英标音、汉语中的数字、汉语中的用于谦称的人称代词等内容。《汉文启蒙》自问世后,一直持续地在19世纪的俄国汉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柳若梅
- 关键词:汉语语法比丘林
- 多元文化和谐共存——“莱布尼茨的政治哲学思想与《中国近事》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5年
- 柳若梅
- 关键词:莱布尼茨政治哲学思想
- 19世纪俄国在中俄边界地区组织的汉语教学被引量:1
- 2009年
- 俄国组织学习中国语言始于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俄国更加重视东方对于俄国的经济和军事战略意义。在19世纪不同阶段,俄国组织了多种层级的汉语教学,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使团、喀山大学、彼得堡大学为俄国培养了一些学有所长的翻译人才和东方学学者。尽管如此,相对于俄国从中国获取利益的需要来说,汉语人才呈明显的不足状态。因此,在中俄政治经济往来密切的19世纪,俄国在中俄西北部、北部、东北部边界地区进行了组织汉语教学的一系列尝试。本文对19世纪俄国在中俄边界地区的汉语教学机构——恰克图汉语学校、库伦和伊犁的汉语学校、海参崴东方学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期丰富当前的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和俄罗斯汉学研究。
- 柳若梅
- 关键词:汉语教学
- 历史上俄罗斯人之认识澳门
- 2011年
- 历史上俄罗斯人认识澳门,经历了从一无所知到明确记载的17世纪以前、从概括描述到亲身经历的18-19世纪、俄皇太子亲临澳门的19世纪后半叶这几个阶段,这一过程涉及到俄国与中国、俄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中西、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系列重要线索和史实,能够为澳门研究打开另一个视角,促使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澳门。
- 柳若梅
- 俄国汉学史(至1917年前)
- 2004年
- 随着俄罗斯国家同其邻国——中国的初期交往,现实的需要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确定和发展,于是在俄国开始了关于中国问题和俄中关系问题的研究。早期的旅行家、外交特使为同远东邻国建立商贸联系或在两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而踏上中国的土地,毫无疑问,他们的游记、报告中关于中国的资料被认为是俄中关系史上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其中最有研究价值的是伊万·佩特林的《手稿》(1618一1619)、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巴依科夫(1654一1657年间所写)和尼古拉·加夫利洛维奇·斯帕法里(1675—1677年间所写)的《明细资料》、伊兹布朗德·伊杰斯和阿达姆·布朗德(1692一1695年间所写)的日记。这些文件包含了关于中国及其相邻的国家和民族的多种多样的资料,可以称得上是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俄国对中国的了解就是由这些资料开始逐步积累起来的。
- B.C.米亚斯尼科夫A.C.伊帕托娃柳若梅
- 关键词:汉学研究外交史瓦西里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