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华
- 作品数:29 被引量:2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超声引导下连续胫神经阻滞时0.2%罗哌卡因半数有效背景量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测定超声引导下0.2%罗哌卡因连续胫神经阻滞应用于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背景量(ED50)。方法 选择22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跟骨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胫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采用序贯法给药,0.2%罗哌卡因起始背景量为5ml/h,如术后24、48h患者胫神经区域感觉完全阻滞,则下一例背景量减少0.5ml/h;如阻滞效果不完善,则下一例背景量增加0.5ml/h。结果 0.2%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后入路连续胫神经阻滞镇痛时,ED50为2.6ml/h(95%CI:2.2~3.0ml/h),ED95为3.2ml/h(95%CI:2.9~5.8 ml/h)。结论 0.2%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后入路连续胫神经阻滞镇痛时,背景量ED50为2.6ml/h。
- 伊军林惠华杨庆国
- 关键词: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剂量-效应关系
- 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侧入路胭窝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足踝手术患者23例,性别不限,年龄19—20岁,体重52-90kg,ASA分级I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行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18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2ml;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量2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0.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0.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侧入路胴窝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CI为13.0(11.3~14.9)ml。结论0.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3.0ml。
- 林惠华周雁李世忠
- 关键词: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阻滞
- 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ASA I~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 王晓东虎松艳林惠华
- 关键词:连续股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康复
- 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穿刺点定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比较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定位方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1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55):K组采用Kilka介绍的定位方法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点位于肩峰腹侧突与胸骨颈静脉切迹连线(K线)的中点;G组采用Greher介绍的定位方法行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根据K线的长度对Kilka定位方法的穿刺点予以校正。所有穿刺成功患者给予0.5%罗哌卡因40ml。记录两种方法的试穿次数、进针深度和注药后正中、桡、尺、腋、肌皮和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观察有无刺破血管、气胸等并发症。结果K组和G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0.9%和14.5%(P<0.01),前3次试穿总成功率分别为83.6%和47.3%(P <0.01),放弃率分别为7.3%和10.9%(P>0.05)。穿刺成功的100例进针深度平均为35(25-49) mm。K组发生刺破血管2例,G组发生刺破血管1例、局麻药中毒1例。结论就成功率而言,Kilka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穿刺点定位方法,适用于成年患者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 杨庆国周雁金梅林惠华李世忠
- 关键词:臂丛神经传导阻滞
- 贴膜装置及手术用体温保温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贴膜装置及手术用体温保温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贴膜主体和贴膜组件;贴膜主体内设置有容置腔,贴膜组件设置于容置腔内,贴膜组件与贴膜主体的内壁连接,待贴膜加热贴片放置于贴膜组件内,以使贴膜组件...
- 种皓林惠华王庚
- 超声引导与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观察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单独使用超声引导能否达到与联合应用神经刺激器时相同的阻滞效果。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2011年1至5月,拟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前臂及上肢远端手术患者166例,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S—Ns)、超声引导组(US);分别定位尺、正中、桡和肌皮神经,每支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10ml。观察比较阻滞操作时间,进针次数,阻滞成功率,阻滞完善时间,并发症(刺破血管,急性神经损伤,止血带痛等)及患者满意度。结果US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US—NS组[(3.3±1.5)min比(5.3±2.0)min,P〈0.01]。US组进针次数明显少于US—NS组[(4.3±0.7)次比(5.6±1.4)次,P〈0.01]。两组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NS组阻滞完善时间短于US组[(10.6±6.4)min比(12.7±6.9)min,P〈0.05]。US—NS组刺破血管比例显著高于US组(16/83比1/83,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止血带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腋人路臂丛神经阻滞,无论是否联合应用神经刺激器,均可获得完善的阻滞效果;单独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率似乎低于联合神经刺激器组。
- 周雁赵旸林惠华王天龙
- 关键词:麻醉臂丛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
- 不同入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比较被引量:19
- 2003年
- 近年来,由于神经刺激器的应用、药物的改善、围手术期镇痛认识的更新,使得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更受到关注.腰丛阻滞主要有前路和后路,本研究旨在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
- 林惠华孙晓雄张晓光
- 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下肢手术腰丛阻滞
-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通路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麻醉及镇痛效果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时应用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能否满足手术麻醉的需求及术后镇痛效果,并观察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普通外科就诊、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25例,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每侧注射0.4%罗哌卡因15 mL,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镇静。患者术后每间隔12小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镇痛,若患者术后出现数字评分法(NRS)评分≥4分,则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50 mg镇痛。记录麻醉成功及失败比例,记录颈神经通路阻滞相关并发症(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4、8、12、24、36及48 h时静息及运动(吞咽动作)NRS评分,观察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对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结果除1例患者一侧枕小神经阻滞不全外,患者均获得了颈浅丛的完全阻滞,阻滞完全时间为(15.2±3.4)min。2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中追加了局部浸润,1例在手术开始后4 h后改为全身麻醉,其余患者均于通路阻滞下完成手术。25例患者中7例(28.0%)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其中6例(24.0%)合并出现声音嘶哑,声音嘶哑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4)h比(2.0±0.3)h](P>0.05)。所有患者术后48 h内静息NRS评分均<4分,术后12 h后NRS评分较之前时间点升高。患者对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满意评分为(8.9±0.8)分。结论双侧颈神经通路阻滞,每侧给予0.4%罗哌卡因15 mL可以为甲状腺切除术甚至甲状腺癌根治术提供足够的手术麻醉效果,并可为术后提供48 h的有效镇痛,但局麻药在通路内向内侧扩散引起的迷走神经阻滞而出现的声音嘶哑及心率增快是常见并发情况。
- 周雁冯磊种皓林惠华王庚
- 关键词:局部麻醉镇痛超声甲状腺
- 后路腰丛阻滞后出现硬膜外阻滞4例报告被引量:12
- 2004年
- 腰丛阻滞由于其效果确切,可用于下肢手术.但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硬膜外阻滞等,需引起重视.在应用神经刺激器行后路腰丛阻滞105例中,有4例出现硬膜外阻滞,现将典型病例(例1)及4例相关情况(表1)报告如下.
- 林惠华王琼孙晓雄
-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病例报告手术并发症
- 超声引导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5
- 2012年
-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66例,年龄46~78岁,体重45~88kg,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33):连续股神经阻滞组(I组)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Ⅱ组)。手术开始前30min时,I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Ⅱ组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2组均注入0.5%罗哌卡因20ml并留置导管。术后0.5h时,I组股神经留置导管和Ⅱ组髂筋膜间隙留置导管分别连接镇痛泵行病人自控镇痛(PCA)至术后48h。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背景输注速率5ml/h,PCA量5ml,锁定时间30min,维持VAS评分≤3分。分别于首次注药后10min和术后0.5、4、24h时,评价感觉阻滞范围,计算感觉阻滞有效率。当VAS评分〉4分时,每12h静脉注射或口服曲马多50~100mg进行镇痛补救;当VAS评分〉5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进行镇痛补救。记录术后4h内、4~12h和12~24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术后24h内和24~48h曲马多和哌替啶的用量。记录术后24h内和24~48h病人夜间睡眠质量评分。记录神经阻滞操作过程中血管内穿刺和异感等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局麻药中毒、严重的恶心呕吐(持续1d以上)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组比较,Ⅱ组首次注药后10min时股内侧区感觉阻滞有效率降低,术后0.5h时股外侧区感觉阻滞有效率升高(P〈0.05)。2组不同时段镇痛泵按压次数、曲马多和哌替啶的用量、夜间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阻滞操作过程中均未见血管内穿刺和异感的发生;术后均未见局麻药中毒症状、严重的恶心呕吐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结论与神经刺激器定�
- 张庆芬林惠华杨庆国
- 关键词:筋膜股神经神经传导阻滞经皮神经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