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高潮
- 作品数:36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纤维囊性乳腺病与肥大细胞关系的研究
- 1991年
- 研究发现在乳腺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中除了胶原纤维增多外,还伴有多量的肥大细胞。著者认为,当性激素失调时,影响乳腺上皮的功能,激发其产生肥大细胞生长因子的潜能,从而导致出现大量肥大细胞,它的分泌物又激活成纤维细胞功能,从而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形成纤维囊性乳腺病。
- 杨美林乔从进何泽涌杨高潮畅任伟
- 关键词:乳腺病肥大细胞
- 浅谈外科青年医师的培养
- 2002年
- 如何培养青年外科医师,使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作者通过新身经历及前辈们的经验为青年外科医师成长提供一些忠告和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通过实践、读书、总结、再实践的方法才能使他们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 杨高潮王世明刘建生
- 关键词:外科青年医师外科学发展
- 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及预后因素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SI和HGF的表达情况,比较MSI组和微卫星稳定( MSS)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MSI的发生率为32.7%,且右半结肠较左半结肠和直肠多发(P=0.040),MSI组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高于MSS组(P=0.046)。 MSI组患者的HGF阳性率(84.4%)高于MSS组(65.2%,P=0.048)。 MSI组和MSS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8%和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9);HGF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6.2%和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MSI和HGF表达情况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MSI患者中HGF的阳性率更高;MSI现象和HGF高表达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杨光郑绘霞武丽娜万惠丽李宁杨高潮梁建芳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细胞生长因子微卫星不稳定性预后
- 浅谈如何搞好临床实习
- 1999年
- 临床医学教育最后1年(即本科5年级或专科3年级)是生产实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学完全部课堂教学内容,他们将把书本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初步以一个医生的面貌和身份出现。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他们将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自己漫长的医生生涯。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如何搞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可能将对医学生今后一生的从医生涯产生深刻的影响。
- 任智杨高潮陈兵
- 关键词:医生从医临床医学教育医学生课堂教学内容书本知识
-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选择性断流治疗门脉高压症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远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选择性断流治疗门脉高压症病历 2 4份 ,并对病人进行跟踪定期复查。结果 分流前后门肠区血压与自由门静脉无明显差异 ,但分流后脾肾区静脉血压明显低于自由门静脉压。 2 4例病人中 ,除 1例术后曾发生轻微消化道出血外 ,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 该术式集中了分流和断流的优点 ,是一种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好方法。
- 杨高潮王世明郭建升鲍民生
-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外科手术脾肾静脉分流
-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后血液中的SOD、MDA等指标的影响。方法:腹正中切口开腹夹闭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下肢及盆腔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h组、缺血2h组、缺血1h+PNS治疗组和缺血2h+PNS治疗组。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血清中的SOD、MDA值以及缺血前后、三七总皂苷处理前后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腓肠肌的变化。结果:三七总皂苷可降低缺血大鼠血清中MDA的含量,升高血清中SOD的含量,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对大鼠骨骼肌的损伤。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拮抗缺血-再灌注骨骼肌损伤的作用,可能与其一方面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激活抗氧化酶SOD活性,抑制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发挥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有关。
- 仝仲凯杨高潮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缺血-再灌注下肢
- 4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经验
- 1992年
- 通过41例临床资料总结,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案的设计,术后合并症的防治,作了详细的论述。
- 鲍民生杨高潮赵秉化
- 关键词:胰腺炎手术
- 老年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的微创手术治疗
- 2006年
-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老年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慢性溃疡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采用多普勒对下肢曲张静脉精确定位,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糖,采用微创方法完成手术,术后良好护理。结果18例患者均完全治愈,溃疡在术后3-6个月完全愈合,下肢色素沉着、皮炎、慢性湿疹均好转,皮肤弹性得到改善,5例长期不能行走的患者恢复行走。结论老年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慢性溃疡不是手术的禁忌证,该病症通过积极努力完全可以治愈。
- 杨高潮韩建立王贵明
- 关键词:静脉曲张溃疡微创手术老年人
- 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应用Meta方法评价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全文电子期刊及Medline(1990至2008年6月)、EMBAS(1994至2008年)、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辅以手工检索发表及未发表的有关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推荐的RevMan 4.3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比值比作为效应合并量。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彩超复查再通率为临床观测指标,纤溶酶组和常规抗凝,祛聚对照组相比合并比值比分别是[P<0.01OR2.98(1.88,4.75)]、[P<0.01OR2.26(2.31,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纤溶酶治疗国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单纯抗凝、祛聚有益,但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不高,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结论。
- 杨轲杨高潮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纤溶酶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21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是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一组疾病。目前PTS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其较高的发病率及危害性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可能导致PTS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肥胖、遗传因素、急性期DVT的治疗方案、抗凝药物选择、DVT复发、静脉曲张、是否穿戴弹力袜和下肢功能锻炼等进行综述,探讨降低PTS发生率的可能方案及干预措施。
- 杜鑫贾文斌刘唯棕郝兴师柳明张玮马宏刚杨钰栋杨高潮王贵明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后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