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青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雌核
  • 6篇雌核发育
  • 5篇栉江珧
  • 4篇照射
  • 4篇紫外线
  • 4篇紫外线照射
  • 3篇扇贝
  • 2篇栉孔扇贝
  • 2篇虾夷扇贝
  • 2篇魁蚶
  • 2篇雌核发育二倍...
  • 1篇单性
  • 1篇单性生殖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激素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生长素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长率
  • 1篇生长素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9篇杨青
  • 7篇于瑞海
  • 7篇李琪
  • 2篇郑小东
  • 1篇孔令锋
  • 1篇臧晓南
  • 1篇聂鸿涛
  • 1篇徐涤
  • 1篇张学成
  • 1篇袁媛
  • 1篇许永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魁蚶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条件。用强度为2 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 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形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的精子受精后所产生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慢于正常受精所产生的二倍体胚胎,各照射组均出现非整倍体。45 s照射组中早期胚胎存活率达到67.2%,D形幼虫发生率为0,单倍体率达到最高值37.1%,出现Hertwig效应。结果表明在强度2 561μW/(cm2.s)的紫外线下照射45 s是获得魁蚶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最适条件。研究结果为魁蚶雌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奠定了重要基础。
杨青李琪聂鸿涛郑小东于瑞海
关键词:雌核发育紫外线照射
虾夷扇贝雄核发育单倍体的人工诱导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杨青李琪于瑞海袁媛
关键词:虾夷扇贝紫外线照射
栉江珧雌核发育早期的细胞学观察
2006年
利用4’,6-二联脒-2-吲哚苯(DAPI)染色观察栉江珧正常卵子和雌核发育卵子在减数分裂、受精过程和卵裂早期中的核相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并没有影响栉江珧受精卵的成熟分裂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使其发育速度滞缓。在第1卵裂中期,雌核发育卵子中雄性原核并不像雌性原核一样形成染色体,而是形成1个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第1卵裂后期,DCB不参与核分裂。第1卵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分裂球其中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
杨青李琪于瑞海
关键词:栉江珧雌核发育细胞学观察
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成活与生长发育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利用筛选出的精子遗传失活法和卵染色体加倍法,批量诱导出第二极体抑制型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观测了幼体不同发育时期的成活率、发育速度和个体大小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卵裂率、胚胎畸形率、D形幼虫发生率、孵化后3,6,9,12,15,18 d的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栉孔扇贝基因组中可能存在大量有害隐性基因,雌核发育个体中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导致了成活率的显著下降。在发育速度方面,D形幼虫期之前,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体;壳顶期后则相反,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高于对照组个体。在个体大小方面,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在孵化后3 d前,壳长和壳高均小于对照组个体;孵化3 d后,壳长和壳高逐渐大于对照组个体。这一结果显示随着致死隐性基因因纯合而被自然排除,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性状逐渐优越于正常个体,通过将这些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培养至成体,则可望培育出栉孔扇贝的优良品系。
李琪杨青于瑞海
关键词: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成活率生长率
栉江珧第1卵裂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人工诱导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0 mg/L;6-DMAP)抑制第一卵裂,成功诱导出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雌核发育二倍体。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4℃的条件下,受精后60 min用质量浓度为60 mg/L的6-DMAP处理栉江珧受精卵15 min进行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效果理想,D形幼虫发生率和诱导率分别为14.7%和22.7%。细胞学观察显示,6-DMAP阻止了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移动,导致一个融合的二倍性雌性原核的形成。本研究结果首次提供了栉江珧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细胞学证据。
杨青李琪于瑞海孔令锋郑小东
关键词:雌核发育二倍体6-DMAP
人工诱导栉江珧雌核发育的研究
本实验首次利用紫外线诱导进行栉江珧雌核发育单倍体的研究,利用强度为2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展开实验。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形幼虫发生率总...
杨青李琪于瑞海
关键词:栉江珧雌核发育紫外线照射
文献传递
四种双壳贝类单性发育的研究
海洋贝类单性发育包括人工雌核发育(artificial gynogenesis)和人工雄核发育(artificial androgenesis)。人工雌核发育是指通过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精子遗传失活,与正常卵子“受...
杨青
关键词:栉江珧魁蚶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单性生殖
文献传递
人工诱导栉江珧雌核发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利用紫外线诱导进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雌核发育单倍体的研究,用强度为2 561μW/(cm2.s)的紫外线(254nm)照射不同时间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展开实验。结果发现随照射时间的增加,卵裂率、早期胚胎存活率和D型幼虫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其胚胎发育至D型幼虫前期停止。经紫外线照射的精子受精后所产生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慢于正常受精所产生的二倍体胚胎,各照射组均出现非整倍体。40 s照射组中卵裂率达到51.2%,D型幼虫发生率为0,单倍体率最高,达到36.8%,出现“Hertwig效应”。由于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有效诱导既需要精子遗传物质失活、又需要保证较高的卵裂率,因而在强度2 561μW/(cm2.s)的紫外线下照射40 s是获得栉江珧雌核发育单倍体的最佳条件。
杨青李琪于瑞海李吉清
关键词:栉江珧雌核发育紫外线照射
添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及其在裂殖壶菌发酵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添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及其在裂殖壶菌发酵中的应用。所述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以葡萄糖为碳源,浓度为10-100g/L;以酵母提取物为氮源,浓度为10-80g/L;海水占培养基总体积的20%-80%;分别添加6-苄...
张学成臧晓南杨青徐涤许永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