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民
- 作品数:107 被引量:458H指数:12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被引量:36
- 2007年
-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1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腰痛和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伴有功能障碍的严重腰痛,可伴随腹股沟、大腿前外侧痛或根性放射痛;病变椎间盘造影纤维环破裂明显,MRI上出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或终板信号改变者比率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率分别为(82.2±3.4)%和(74.0±5.7)%。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特异性体征和影像表现少,椎间盘造影是可靠诊断方法,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疗效可靠。
- 郭钧陈仲强郭昭庆齐强杨民
-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
- 非创伤性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创伤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1年7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后纵韧带切除髓核摘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非创伤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2~65岁,平均48.2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前颈椎MRI均提示有节段性颈脊髓受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按JO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0例患者经术后15~32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术前颈椎MRI显示,穿破后纵韧带游离于椎体后方的髓核在T1相上和相应病变椎间隙等信号,而在T2相上为等或高信号。患者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7.20±1.55提高到13.60±1.90(t=-11.8,P<0.001),其改善率为66.7﹪,优3例,良6例,可1例。结论:明确诊断后早期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后纵韧带切除髓核摘除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非创伤硬膜外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成功的关键。
- 杨民丁国正徐祝军
- 关键词:硬膜外颈椎
- 环扎法致大鼠脊髓损伤减压后TGF-β1表达与凋亡细胞的相关性
- 2021年
-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点减压后脊髓损伤段标本TGF-β1的表达和凋亡细胞的变化,以及不同时间点减压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7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麻醉后手术切除胸椎10-11椎板,暴露脊髓。假手术组10只,行胸椎10-11椎板切除,仅暴露脊髓,不环扎。其余4组作为手术组,每组15只,暴露脊髓后,用环扎法使硬膜囊截面压缩至原截面积的70%,建立截瘫模型、完成此次建模手术,减压组术后分别在环扎8,24,72 h后进行二次手术,去除环扎线减压,命名为8 h减压组、24 h减压组和72 h减压组;不减压组,环扎后不进行二次手术减压。假手术组和不减压组只进行一次手术,在术后1,3,7,14,21 d统计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取出脊髓。8 h减压组、24 h减压组和72 h减压组二次手术后1,3,7,14,21 d统计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取出脊髓。各组脊髓标本切片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各时间点TGF-β1的表达,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功能评分数据分析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标本各取材时间点的实验切片均未见明显异常。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TGF-β1阳性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于术后1 d均有增加,术后3 d达高峰,在术后7 d表达逐渐减弱,至术后21 d仍有表达(P<0.05)。72 h减压组及不减压组两组大鼠TGF-β1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普遍高于早期减压的8 h减压组及24 h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TGF-β1的表达增加,可能对凋亡有阻断作用,可减轻脊髓损伤的范围。环扎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是一种理想的造模方法,早期减压对减轻脊髓的损害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意义。
- 聂虎周乾坤牛国旗杨民徐祝军
- 关键词:脊髓损伤环扎法TGF-Β1凋亡
- 通过数字化分析对髋臼下螺钉最大通道参数的测量和置钉可行性的评估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髋臼结构的数字化分析,测量髋臼下螺钉最大通道的参数,并评估髋臼下螺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行骨盆CT平扫100例患者的骨盆CT数据,男50例,年龄20~84(48.42±17.48)岁,女50例,年龄18~87(55.02±19.54)岁,髋臼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臼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除外。将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中,生成三维模型,在骨盆入口位找到髋臼下通道在耻骨中段的轴向投影区,在投影区置入虚拟螺钉,分别测出髋臼下最大通道的直径、髋臼下最大通道的长度、入钉点到耻骨联合的距离、入钉点到髂前上棘的距离以及入钉点到骨盆内侧边缘的距离。再将骨盆模型导入3-matic软件中,建立骨盆模型的骨盆前平面及正中矢状面,测量螺钉轴线与2个平面的角度。以5 mm作为置入3.5 mm螺钉的标准,计算螺钉的置入率。结果:在100例病例中,有49%的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髋臼下通道,其中男性置钉率明显高于女性。髋臼下最大通道的平均直径(4.86±1.72)mm,平均长度(94.04±8.29)mm,入钉点到耻骨联合平均距离(60.92±4.84)mm,到髂前上棘平均距离(85.15±6.85)mm,到骨盆内缘平均距离(6.12±3.32)mm。螺钉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平均角度(-1.38±4.74)°,与骨盆前平面的平均角度(56.77±7.93)°。男女性测量参数除螺钉轴线与骨盆前平面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盆双侧髋臼下最大通道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测患者中髋臼下螺钉置入率较低,术前应充分评估置钉可行性。
- 马能峰杨民陶周善李天霖
- 关键词:髋臼骨折MIMICS软件
- 一种持骨钳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持骨钳,包括通过销轴连接的两组钳臂,钳臂包括钳头和钳柄,在销轴上安装有用于调节钳柄的夹持方向的转动调节机构;转动调节机构包括套装在销轴上的齿轮环柱,在齿轮环柱外侧设置有套环,在套环上设置有暗扣,...
- 陈兵杨民胡旭峰马能峰朱宁宁
- 多功能布朗氏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功能布朗氏架,包括底架、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放置架、支架、固定架、牵引滑轮、第一卡套、支撑板、支撑垫,该多功能布朗氏架,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对患者下肢进行很好的牵...
- 李迎霞徐祝军丁国正杨民唐丽玲洪蕊
- 文献传递
- 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PFNA治疗,20例)和InterTan组(InterTan髓内钉治疗,2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时间PFNA组少(短)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短于InterTan组(P<0.05)。Harris评分:两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和Inter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 王林杨民谢加兵朱劲松周茂生汪正宇丁国正
-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转子间骨折
-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分化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建立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研究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6周龄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脂肪,酶解法分离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第三代细胞生长曲线。成脂诱导4 d,成骨诱导培养18 d,分别通过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钙盐沉积VonKossa染色来观察细胞成脂、成骨表型转化。结果:大鼠脂肪中能分离培养出一定量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其群体倍增时间为(60±3.2)h。在成脂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可特异性表达成骨分化标志碱性磷酸酶,同时也具有矿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大量分离培养和定向诱导成骨分化的特点,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来源。
- 杨民徐祝军董利军朱劲松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
- 手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15例
-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方法和治疗效果。<br> 方法:选择2006-04/2010-04在我院就诊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9例,根据课题要求,选择其中的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9-76...
- 徐祝军许生领杨民汪正宇谢家兵
- 关键词:钢板螺钉固定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为高龄患者首选被引量:12
- 2014年
- 背景:当前已知多种髓内固定物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Ⅱ作为新型髓内固定物的代表,治疗各型转子间骨折具有其独特优势。目的:探讨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AO分型为A1型(n=11)、A2型(n=20),A3型(n=8),分析不同类型骨折内固定持续时间、内固定过程中出血量及近端刀口长度等,髋关节Harries功能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手术时间51-120 min,平均77.1 min;术中出血量39-185 mL,平均85.41 mL。其中A1、A2型患者各项指标好于A3型(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固定后9个月髋关节Harries功能评分61-95分,优16例,良16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82.1%,其中A1型优良率最好、A2型次之,A3型最差,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明亚洲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适用于全部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可作为首选。对于类型复杂的骨折,术中应注意恢复内侧结构的完整性,并联合移动式C型臂X光机拼接技术实时评价复位效果,有助于提高内固定质量。
- 方超谢加兵徐祝军丁国正杨民汪正宇周茂生
- 关键词:植入物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分型微创全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