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婷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7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球菌
  • 5篇肺炎
  • 5篇肺炎链球菌
  • 5篇肺炎链球菌感...
  • 4篇细胞
  • 4篇哮喘
  • 4篇小鼠
  • 3篇动物
  • 3篇硬皮病
  • 3篇儿童
  • 2篇上调
  • 2篇实验性哮喘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纤维化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纤维化
  • 2篇儿童哮喘
  • 2篇TGF-Β
  • 2篇TGF-Β/...
  • 2篇TH17细胞

机构

  • 18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杨婷
  • 4篇杨宝辉
  • 4篇王莉佳
  • 3篇刘恩梅
  • 3篇符州
  • 3篇罗征秀
  • 2篇张丽群
  • 2篇王亚平
  • 2篇王璐
  • 2篇代继宏
  • 2篇姜小丽
  • 2篇刘铮
  • 2篇闫莉
  • 2篇王庆红
  • 2篇李莹
  • 1篇刘昌林
  • 1篇牛超
  • 1篇耿刚
  • 1篇罗健
  • 1篇尹一兵

传媒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陆军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期肺炎链球菌感染促进实验性哮喘的发生
目的:通过建立非致死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模型和实验性哮喘模型,了解新生期肺炎链球菌感染对日后哮喘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新生期(1周)和成年期(6-8周)BALB/c小鼠通过鼻腔滴注的方式感染肺炎链球菌标准株D39,分别在感染...
杨宝辉杨婷姜小丽张丽群王莉佳王庆红罗征秀刘恩梅符州
关键词:哮喘病理机制动物实验
当归多糖促进骨髓移植重建受体小鼠造血功能
2024年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SP)调控骨髓基质细胞(BMSCs)促进供体骨髓移植(BMT)重建受体小鼠造血功能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给同龄同种雌性受体小鼠,第9天取受体鼠BMMNCs,再次移植给雌性受体小鼠。移植受体鼠分为对照组:假照射;辐射组:8.0 Gy X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骨髓移植组:照射同辐射组,经尾静脉移植雄性供体BMMNCs(5×10^(6)个细胞);骨髓移植ASP组:同骨髓移植组,从移植的第1天起连续腹腔注射ASP[100 mg/(kg·d)×9]。模型构建期间记录小鼠体重与生存变化,模型构建结束后采集受体小鼠BMMNCs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基因,测定外周血血常规指标,计算股骨BMMNCs数,观察骨髓组织病理学;分离培养受体鼠BMSCs,观察细胞贴壁生长,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BMSCs增殖;分析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检测BMSCs培养上清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细胞因子(SC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检测BMMNCs与各组BMSCs共培养48 h,形成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数量;Real-time PCR分析受体BMMNCs的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1、Jagged1、Hes1)表达。结果单纯辐射组小鼠全部死亡,骨髓移植ASP组受体鼠体重下降不明显;在受体雌鼠BMMNCs中检测到SRY基因;骨髓移植ASP组受体鼠外周血血常规和BMMNCs总数下降幅度不显著,骨髓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ASP能促进BMSCs增殖,降低BMSCs中ROS、MDA含量,提高SOD活性;促进BMSCs分泌SCF、GM-CSF及IGF-1,提高BMMNCs与受体BMSCs共培养后的CFU-Mix产率;提高受体小鼠BMMNCs中Notch1、Jagged1、Hes1 mRNA表达。结论ASP促进受体小鼠造血功能重建机制与减轻造血微环境氧化应激损伤,提高BMSCs分泌造血生长因子,调控Notch信号通路有关。
杨婷廖奎黄彩虹魏晗王程杜坤航汪子铃王璐王亚平
关键词:当归多糖X射线辐射造血重建骨髓微环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小鼠
156例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4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5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①本组156例患儿,...
杨婷
关键词:儿童患者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因素
新生期肺炎链球菌感染对Th17/IL17影响在实验性哮喘中的作用研究
背景和目的:哮喘在儿童时期最常见,多数成人哮喘也在婴幼儿时期起病,提示生命早期历程在哮喘发病中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生命早期细菌感染与以后哮喘发生相关:孕期母亲患慢性绒毛膜羊膜炎,孩子7岁前反复喘息及患哮喘风险增高...
杨婷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感染儿童哮喘TH17细胞T细胞亚群
颗粒蛋白前体通过上调TβR I/TGF-β/Smad3通路信号促进BLM诱导的皮肤纤维化
目的:颗粒蛋白前体(PGR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和病理功能的自分泌生长因子。之前的报道证明颗粒蛋白前体可以增加伤口愈合处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并激活某些癌症中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由于硬皮病(SSc)是一种典型的纤维化相关...
杨婷
关键词:硬皮病皮肤纤维化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布地奈德联合不同药物雾化吸入对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不同药物雾化吸入对儿童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儿童哮喘患者160例,随机平分两组。观察组使用硫酸沙丁胺醇联合普米克令舒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使用普米克令舒联合盐酸氨溴索进行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对两组的治疗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日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淋巴细胞亚群的CD8^+细胞增加、CD4^+/CD8^+比例下降,而FEV1、PEFR、PD20-FEV1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硫酸沙丁胺胺醇联合普米克令舒对儿童哮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儿的通气功能得到改善。
杨婷
关键词:儿童哮喘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
尿液胆汁酸代谢轮廓分析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与分度中的应用
目的:  1.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尿液非硫酸化和硫酸化胆汁酸代谢轮廓的超高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TOF/MS)方法。  2.采用 UPLC-Triple-TOF/MS对正常妊娠组、轻度和重...
杨婷
关键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肺炎链球菌感染早期肺组织细胞因子的变化
用灭菌PBS稀释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肺炎链球菌标准株D39至31&#215;106cfu/ml,取50μl对SPF级雌性BABL/c鼠(6-8w,15-18g)滴鼻,于感染后0、2、6、12、24、48、72h处死小鼠,收集...
姜小丽杨宝辉杨婷王莉佳符州刘恩梅罗征秀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感染肺组织细胞因子炎症反应
哮喘小鼠中Foxp3^+Treg/Th17的失衡及意义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检测哮喘小鼠与对照小鼠肺组织中Th1、Th2、Th17及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探讨哮喘小鼠中Foxp3+Treg/Th17比值变化及其在哮喘中的意义。方法将6周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哮喘组(OVA),哮喘组给予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照组用PBS代替OVA。最后1次激发后24 h内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小鼠肺功能仪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h1、Th2、Th17、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结果哮喘组BALF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肺部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Th2、Th17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83±0.08)%vs(0.50±0.03)%;(1.74±0.17)%vs(1.07±0.07)%,P<0.01];而Th1、Foxp3+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9±0.14)%vs(2.56±0.18)%;(4.87±0.35)%vs(7.67±0.44)%,P<0.001];哮喘组Th1/Th2及Foxp3+Treg/Th17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6±0.17 vs 5.19±0.56;3.02±0.49 vs 7.38±0.71,P<0.001)。结论除Th1/Th2失衡外,Foxp3+Treg/Th17失衡在哮喘发病中亦有重要作用。
姜小丽杨婷杨宝辉张丽群王庆红王莉佳符州刘恩梅罗征秀
关键词:哮喘TH17细胞
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早期肺组织细胞因子变化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建立非致死性肺炎链球菌肺炎小鼠模型,探讨感染后72 h内肺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在清除肺炎链球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灭菌PBS稀释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肺炎链球菌标准株D39,对SPF级雌性Balb/c鼠(6~8周,15~18 g)滴鼻,收集Balb/c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菌落计数、细胞分类计数,取肺组织进行菌落计数、病理学检查及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感染2 h后BALF中细菌数量逐渐下降,72 h基本清除。肺匀浆细菌量于感染后6 h达高峰,6~24 h明显下降,72 h大部分细菌已清除。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感染后2 h开始增加,12 h达高峰,48 h降至正常水平;淋巴细胞百分比在感染后2 h开始增加,6 h达高峰,24 h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肺组织在感染后6 h出现炎症细胞浸润,48 h达高峰,随后炎症逐渐减轻,肺组织结构开始恢复。肺组织匀浆中的促炎因子IFN-γ、TNF-α、IL-6、IL-1及IL-17于感染后2 h明显增高(P〈0.05),其中IFN-γ、TNF-α、IL-6及IL-1在6 h后逐渐降至正常,IL-17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感染12 h后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之后逐渐降至正常;抗炎因子TGF-β与IL-10于感染后2 h明显增高(P〈0.05),其中TGF-β于感染后6 h达高峰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而IL-10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直至感染后48 h才开始下降(P〈0.05)。结论肺组织感染后早期细胞因子变化除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可能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也有重要作用,促炎及抗炎因子的动态平衡在清除细菌的同时也避免了过强的炎症反应所导致的组织损伤。
姜小丽杨宝辉杨婷王莉佳符州刘恩梅罗征秀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肺炎细胞因子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