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凤祥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致病力
  • 2篇致病力分化
  • 2篇致病力分化研...
  • 2篇棉花
  • 2篇棉花黄萎病
  • 2篇棉花黄萎病菌
  • 2篇黄萎病
  • 2篇黄萎病菌
  • 2篇分化研究
  • 2篇病菌
  • 1篇培养性状

机构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杨凤祥
  • 1篇汪敏
  • 1篇李洪连
  • 1篇马奇祥
  • 1篇桑茜

传媒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与致病力分化研究
黄萎病是棉花主要病害之一,目前该病已成为我省乃至我国棉花生产的一个主要限制性因素。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明显,而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尚不清楚。本研究从河南省主要产棉区的发病植株中分离、纯化和鉴定出37个棉花黄萎病...
杨凤祥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
文献传递
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与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从河南主要产棉区发病棉株中分离3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河南黄萎病菌菌株和2个对照菌株划分为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3种类型,分别占24.3%、54.1%和21.6%。通过对其培养性状的测定发现,各地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和微菌核形成能力等培养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菌株为菌核型,占70.3%,少数为中间型和菌丝型,分别占21.6%和8.1%。不同培养类型的菌株致病力也不同,以菌丝型的菌株致病力最强,菌核型次之,中间型最弱。研究还发现,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间致病力也有一定差异。
杨凤祥桑茜马奇祥李洪连汪敏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