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
- 作品数:12 被引量:170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江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格局及机制被引量:33
- 2012年
- 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差成为江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构建评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江苏13个地级市、52个县(市)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协调发展函数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市域、县域两个尺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以及所属的协调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发展过程,江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分为波动期、增长期、回落期和平稳期4个阶段,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出现—加剧—暴露—解决"过程;②格局演变,苏南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地,南京的协调发展出现了回落现象,宿迁依然是协调发展的最低点;③空间格局,13市协调发展类型特征是"过渡协调类多、协调和失调衰退类较少",52个县(市)总体的协调水平较低,表现在绝对数值偏低、所属类别较差,并且两个尺度在空间上都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为其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包括:体制同步、空间组织、科技合作、政策援助和环境治理等5个方面。
- 车冰清朱传耿孟召宜杜艳沈正平
- 关键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江苏北部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模式及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沿海地区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存在江苏北部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强、腹地3市(徐州、宿迁、淮安)被政策边缘化、沿海2市(连云港、盐城)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等现实问题。沿海与腹地的互动发展是实现苏北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路径。揭示了苏北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主要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走廊→双核→同城→网络"的互动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车冰清沈正平杜艳
- 关键词:苏北沿海互动发展
- 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思路研究被引量:35
- 2008年
-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方式,具有目标多元性、定位战略性、机制科学性、等级层次性、政策配套性。与传统生态补偿相比,不仅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是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科学基础,而且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区域管治理论对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施生态补偿中,应遵循注重科学、政府主导、规范有序、协商一致等原则构建生态补偿模式,为促进这一新型生态补偿的落实,需要注意:树立大局意识,引领生态补偿;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生态补偿;科学规划先行,落实生态补偿;改革财政预算,提高补偿效果;完善配套政策,协动生态补偿。
- 孟召宜朱传耿渠爱雪杜艳
-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
-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被引量:3
- 2009年
- 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主体依据通过协商达成的协议,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外合理流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利益的经济活动。而合作博弈理论注重对合作的研究,是一种"双赢"策略,其强调的集(团)体理性、公平公正、效率和效益、实现"双赢",正是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开展的首要前提、重要保障、内在动力和最终目的,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重复、动态的博弈过程。本文分析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相关理论,以及合作博弈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应用,提出合作博弈理论是指导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基础理论。
-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
-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合作博弈理论
- 区域竞争力评析--以淮海经济区为例被引量:3
- 2009年
- 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的竞争趋于白热化。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淮海经济区为例,构建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20个市经济综合实力、科教文卫、经济开放度、城市基础设施、政府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20市总的竞争力排序,在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
- 杜艳朱传耿孟召宜车冰清
-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
- 淮海经济区城市空间影响范围与城市经济区划分被引量:18
- 2010年
- 运用因子分析法求取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指数及等级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和等级划分,选取4个一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然后运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中心城市与邻近城市的空间影响距离。再根据空间影响距离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城市的区域特征、发展潜力、现有经济规划、历史习惯和人文特征,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研究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区形成和划分的目的是指明各城市在整个区域内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了解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
- 关键词:城市经济区主成分分析法
-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定量测度与对策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成为打破行政区划阻碍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很多学者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备加关注.对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时间演变、模式、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分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但是。目前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定性研究.很少涉及定量测度研究.同时也缺乏对欠发达的省际边界区经济合作进行研究。淮海经济区是典型的省际边界区.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低谷。推动该区域的崛起,
-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
- 关键词:城市经济经济合作经济协调发展行政区划影响因素
- 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潜力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被引量:31
- 2009年
- 淮海经济区为典型的欠发达省际边界区,研究其产业合作潜力,对推动跨省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三次产业相似系数、区位熵灰色关联和产业合作潜力模型,得出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四大板块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各城市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各城市不同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和徐州与其他19个城市产业合作潜力系数等结果。通过以上结果对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性、产业分工、产业合作潜力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三次产业结构趋同、行业分工逐渐深化、产业合作开始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合作潜力最大等问题和特征。
-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
- 关键词:区域经济同构
- 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以淮海经济区为例,以人均GDP为指标,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5次分组,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数学模型,揭示省际边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现状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经济"低谷"崛起、缩小经济差异以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对策。
- 杜艳朱传耿孟召宜车冰清
- 关键词:基尼系数泰尔指数
- 江苏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8
- 2010年
-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江苏52个县市(不包括地级市市区)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县域社会和经济综合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存在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52个县市总体的协调水平较低,表现在绝对数值偏低、所属类别较差、相互之间差距较大,在空间上存在由南向北明显的梯度性格局。最后基于52个县市所属的协调发展类型提出江苏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 车冰清朱传耿孟召宜杜艳沈正平
- 关键词:县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