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潮汐
  • 2篇涌潮
  • 2篇水温
  • 2篇截面
  • 2篇海面
  • 2篇变截面
  • 2篇表层水
  • 2篇表层水温
  • 2篇潮波
  • 1篇地波
  • 1篇地波雷达
  • 1篇遥感
  • 1篇上升流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暖流
  • 1篇青岛近海
  • 1篇自动观测系统
  • 1篇卫星图象
  • 1篇卫星遥感

机构

  • 10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1篇杜勇
  • 2篇吕红民
  • 2篇陈宗镛
  • 1篇罗义勇
  • 1篇娄安刚
  • 1篇仉天宇
  • 1篇侍茂崇
  • 1篇俞光耀
  • 1篇方越
  • 1篇黄祖珂
  • 1篇刘倬腾

传媒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3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航式海面遥感参数自动观测系统被引量:1
1993年
配合卫星遥感数据与实测数据之校验,研制了走航式海面遥感参数自动观测系统,既满足了改善遥感数据精度的需要,又可为传统海洋学研究(海面微结构,海面温度与各种海面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等)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独特的自校设计,保证了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吕红民杜勇侍茂崇
一种变截面河口中非线潮波的的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采用一维非线性考虑摩擦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研究变截面河口的非线性潮波、河口宽度呈指数形式变化B=Boe^(-bx),深度h为常数。运用摄动法求解一维非线性流体动力学方程。可以发现解和Airy解是包含在本文解中的两种特殊情况。只要在我们的解中,令b=0,就可以得到前者。若令b=0和f=0(f是线性摩擦系量),则可以得到后者。根据二阶解对变截面河口中非线性潮波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在线性摩擦系量假定下,河口中浅水分潮波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河口以外,是由湾外浅水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另一部分则是由浅水非线性效应在湾内产生的。另外,潮余流和余水位与浅水分潮的物理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前者由浅水非线性效应、摩擦和河口的变形效应的相互作用产生,而后者主要依赖于浅水非线性效应。最后将本文的非线性模式应用于杭州湾非线性潮波的模拟。共计算了7个分潮(O_1、K_1、M_2、S_2、M_4、S4_、MS_4)。可以发现,运用入射的前进潮波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模拟的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从而可以认为杭州湾的潮波基本上是以前进波为主。
杜勇陈宗镛叶安乐
关键词:变截面潮波非线性
利用NOAA卫星AVHRR图像对渤海表层水温年变化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利用NOAA卫星AVHRR图像(使用1992~1994年共22幅图像)选取渤海中的15个特征区域进行分析。根据其年变化曲线,结合渤海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渤海中相应海区的年变化,并且对大部分区域水温变化特征的形成机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文中指出,辽西低温中心的动力机制是绕半岛潮流引起的垂直向环流的作用,而正是由于辽东半岛的特殊的地理特征,才可能产生这一明显的低温中心。冬季的黄海暖流在渤海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是使冬季渤海中部及南部水温明显高于北部辽东湾水温的重要原因。上述工作证实,利用卫星图像进行海水温度年变化的分析是切实可行的,由此,应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技术上的优势,以加快海洋学的发展。
仉天宇杜勇刘倬腾
关键词:卫星图象表层水温暖流水温
英国北海区域卫星遥感与船测海面温度场的比较被引量:2
1995年
运用北海研究计划期间(1988年9月—1989年9月)所采集的海面温度数据与同一期间的NOAA卫星的AVHRR遥感温度数据,检验由卢瑟福实验室提出的RAL线性模式反演的海面温度与船测海面温度之间的误差。检验结果表明,误差在0.9℃左右。由此得出结论,RAL模式应用于北海这样的小尺度海域并不十分完善(因为这个模式是根据全球大气模式提出的)。因此,有必要利用小尺度海域当地的资料,建立相应的适合于具体海域的高精度温度反演模式。
杜勇I.S.Robinson
关键词:海面温度场卫星遥感
河口均匀流中涌潮波的形式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从浅水非线性潮波方程出发,同时考虑摩擦效应和河口径流,求得波阵面直立、涌潮形成的位置。由此分析了浅水非线性效应、摩擦效应以及均匀水流的存在等对涌潮形成的影响。指出,浅水非线性效应是涌潮形成的决定因素,摩擦效应消耗能量对涌潮的形成起抑制作用,而逆向均匀水流的存在则促进河口涌潮波在更短的距离内形成。
杜勇
关键词:均匀流涌潮潮波
台湾海峡及南海东北部潮汐的解析模式被引量:2
1994年
将摩擦力项取为线性形式,联合考虑了科氏力、摩擦力以及非摩擦非线性 效应,给出了等深海峡中源潮波及浅水潮波解析形式的解;探讨了各分潮波振幅的 分布变化情况,并将本文的解析模式应用于台湾海峡及南海东北部海域;计算了 M2,S2,M4和MS44个分潮的理论解。与实际观测比较表明,在台湾海峡内,半日潮 和四分日潮解析解与实测符合较好;在南海东北部,半日潮波解析解与实测差异较 大。作者认为这是由于来自吕宋海峡传入的潮波的影响。四分日潮波解析解与实 测仍较一致,表明南海东北部四分日潮仍主要受来自台湾海峡潮波控制。
方越杜勇
关键词:台湾海峡潮汐
高频地波雷达单站测量表层海流的原理被引量:9
1999年
运用高频地波雷达测量表层海流矢量,一般均采用双站测量方案,因而,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昂贵的设备投入。该项研究在分析双站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海洋学原理和合理的假设,推导并给出了利用单站地波雷达测量表层海流的原理和公式,从而使单站测量表层海流成为可能。可预期该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当降低了空间分辨率,但却可以大幅度降低观测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并显著提高现场观测效率。
杜勇
关键词:高频地波雷达海流
青岛近海表皮温度和表层温度之差的观测及模糊数学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1993.11.23.9:00-11.28.9:00随“东方红”号海洋考察船,采用“走航式海面遥感参数自动观测系统”在青岛近海进行了5个昼夜的连续观测。根据所得资料,首先对表皮水温和表层水温之差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海洋表皮水温与表层水温之差(δT)和海面风速、气温与水温之差及太阳辐射等均有明显关系。但此关系难以用传统数学方法准确表述。应用模糊推理方法对δT值的预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δT主要预测值的正确率达80%以上。
杜勇吕红民董申甫凌铁军
关键词:表层水温青岛近海
河口变形效应与涌潮的形成被引量:3
1989年
作者采用非线性潮波方程,假定河口的宽度B(x)和深度h(x)是任意可微函数,导出了涌潮发生的条件,并讨论了各种变形情况下涌潮的形成。得出结论是,在涌潮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浅水非线性效应,而河口变形效应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杜勇
关键词:涌潮潮汐
东海沿岸潮致上升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9
1996年
卫星照片显示东海沿岸存在一条狭长的低温水带,这是上升流将外海深层低温海水带到近岸表层所造成的现象。本文从潮汐因素探讨上升流产生的原因。对东海沿岸海域M2分潮进行三维潮流数值计算,得出的各层水平余流和垂直余流表明,由于潮汐非线性效应和海底地形的影响,能够在中国东海沿岸产生一条狭长的上升流带。此结果与卫星照片显示的海面低温水域的范围基本一致。此外还计算了在不同风速、风向作用下产生的风生上升流。
黄祖珂俞光耀罗义勇娄安刚杜勇
关键词:上升流数值模拟潮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