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爱国

作品数:15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瘤
  • 7篇出血
  • 5篇颅内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4篇血管
  • 4篇栓塞
  • 4篇栓塞术
  • 4篇疗效
  • 4篇膜下
  • 4篇介入
  • 4篇夹闭
  • 4篇夹闭术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性
  • 3篇动脉瘤性蛛网...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机构

  • 14篇德阳市人民医...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5篇李爱国
  • 8篇龙晓东
  • 7篇韩杨云
  • 6篇杨与敏
  • 6篇刘之彝
  • 4篇李新军
  • 4篇刘盈盈
  • 3篇黄光富
  • 3篇邹林波
  • 2篇徐宏
  • 2篇李志立
  • 1篇王振宇
  • 1篇张冠妮
  • 1篇谭海斌
  • 1篇刘进平
  • 1篇叶锋
  • 1篇胡彩虹
  • 1篇朱玲

传媒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卧位颈椎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位颈椎牵引装置,包括颈套、牵引套和固定块,所述颈套两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辅助套,所述固定块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轮,所述固定块内部通过轴承安装有齿轮,所述固定块内部一端...
李新军刘盈盈韩杨云李爱国秦兴虎邵世蓉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脊柱的复曲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的复曲枕装置,包括壳体、枕头、拉板和拉杆,所述壳体对称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固定杆,所述枕头的端部设有圆形的凸起,所述枕头的下表面设有绳子,所述拉板的端部开设有拉槽,所述壳体下表面设有伸缩...
李新军刘盈盈韩杨云李爱国秦兴虎邵世蓉
文献传递
神经内镜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及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及常规开颅组。其中神经内镜组29例,常规开颅组37例。术后随访6个月。通过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ADL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手术时间神经内镜组(2.2±0.5)h、常规开颅组(3.7±1.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清除率神经内镜组(93.5±4.7)%,常规开颅组(90.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神经内镜组(22.4±5.6)d,常规开颅组(32.2±9.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L评分:神经内镜组Ⅰ级(61分以上)19例、Ⅱ级(41~60分)7例、Ⅲ(40分以下)3例,常规开颅Ⅰ级(61分以上)12例、Ⅱ级(41~60分)18例、Ⅲ(40分以下)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6、P=0.028)。结论运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杨与敏刘之彝龙晓东韩杨云李爱国李凤叶峰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常规开颅手术
一种一次性硬脑膜或硬脊膜牵开悬吊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硬脑膜或硬脊膜牵开悬吊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穿刺针、设置在穿刺针上的牵引带以及设置在牵引带上的夹持器,穿刺针和夹持器分别设置在牵引带的两端,穿刺针为一体成型且其形状为U型;穿刺针包括设...
李新军刘盈盈韩杨云李爱国龙晓东徐宏叶峰胡彩虹刘娜秦兴虎
文献传递
超声检查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瘤夹闭术仍是目前治疗最佳方法。超声检测不仅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方面具有优越性,还具备无创和快速方便的特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实时超声监测是显示动脉瘤周围显微解剖关系,夹闭后的动脉瘤及周围血管进行血流动力学判定,判定重建血管是否通畅、动脉瘤是否完全夹闭、血管是否狭窄或痉挛等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超声造影通过超声造影剂来放大超声能量散射,提高信噪比,提高了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在颅内动脉瘤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合理应用超声检查技术,可以减少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和术后再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颅内动脉瘤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李爱国黄光富
关键词:超声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夹闭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9
2018年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采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夹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67例,行介入栓塞术,对照组33例,行颅内夹闭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病人手术前、手术后1天、术后5天免疫球蛋白变化,记录病人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0.15%,对照组为42.42%(P<0.05);观察组术后1天的lg G、lg M、lg A水平分别为(9.15±4.20)g/L、(1.15±4.20)g/L和(2.03±0.37)g/L,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但高于对照组的(7.74±4.28)g/L、(0.86±0.25)g/L和(1.57±0.39)g/L(P<0.05),观察组术后5天的lg G、lg M、lg A水平分别为(10.98±5.67)g/L、(1.67±0.53)g/L和(2.45±0.44)g/L,与手术前相当(P>0.05),但高于对照组的(8.13±4.37)g/L、(1.13±0.52)g/L和(1.89±0.38)g/L(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9.52±6.9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73±6.91)天(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49%、5.97%,低于对照组的9.09%和21.21%(P<0.05),观察组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率均为1.49%,对照组均为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手术及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较颅内夹闭术效果好,可减少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李爱国刘之彝龙晓东杨露曦徐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预后
体感诱发电位、多普勒超声和荧光造影在脑动脉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微血管多普勒(microvascular doppler sonography,MDS)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1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采用SEP和MDS监测,根据术中SEP和MDS的变化调整瘤夹;28例患者术中采用SEP、MDS和ICGA监测。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1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中19例出现SEP一过性变化。应用MDS监测,6例夹闭后瘤体残留血流信号,调整瘤夹后血流信号消失;39例夹闭后载瘤动脉狭窄,调整瘤夹位置后血流恢复正常。28例ICGA,3例发现瘤颈残留,3例穿支血管闭塞,重新调整瘤夹位置后,再次ICGA证实动脉瘤颈夹闭满意。术后CTA或DSA检查未见瘤体残留,载瘤动脉与邻近血管通畅,与术中SEP和MDS监测结果一致。术后1个月随访,GOS评分优良111例、轻残22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进行SEP、MDS和ICGA联合监测,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能相互弥补不足。
李志立张冠妮黄光富王振宇谭海斌刘进平李爱国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术中监测动脉瘤夹闭术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脑动脉瘤破裂患者120例,均行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的不同,将入院3 d内治疗的72例纳入观察组,将入院3 d后治疗的48例纳入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完全栓塞率为90.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8%(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合并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次破裂、脑积水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预后好。
龙晓东李爱国刘之彝杨与敏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行为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行为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207例,将所有患者依据是否并发行为异常分为行为异常组及非行为异常组。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及病史(如外伤史、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凝血异常史),记录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收集入院时CT及脑CT灌注等影像学资料,包括血肿量、血肿部位、血肿密度、CT中线移位、镰下疝、脑灌注缺损等资料。由专业的心身医学科医师进行精神检查,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及力量表(WAIS-RC)测试。以HAMD评分>7分为抑郁状态,记忆商及总智商<79分作为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判断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行为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并发行为异常的发生率为73.43%(152/2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性别、年龄、凝血异常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外伤史(χ^2=8.763)、吸烟史≥10年(χ^2=11.491)、饮酒史≥10年(χ^2=14.365)、脑血管病史(χ^2=11.492)、高血压病史≥10年(χ^2=13.057)、糖尿病史≥10年(χ^2=9.534)、血脂异常病史(χ^2=13.274)、病程≥3个月(χ^2=7.731)、血肿量≥30 ml(χ^2=12.763)、额颞部血肿(χ^2=21.458)、混杂密度血肿(χ^2=8.736)、CT中线移位≥5 mm(χ^2=14.572)、镰下疝(χ^2=10.396)、GCS<8分(χ^2=7.216)、额颞叶脑灌注缺损(χ^2=6.781)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伤史(OR=2.164,95%CI:1.083~2.934)、吸烟史≥10年(OR=2.346,95%CI:1.191~2.835)、饮酒史≥10年(OR=2.941,95%CI:1.284~3.157)、脑血管病史(OR=3.178,95%CI:1.893~4.597)、高血压病史
李新军韩杨云龙晓东李爱国叶峰朱玲刘盈盈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影响因素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非原动脉瘤部位血管破裂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围手术期非原动脉瘤部位血管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97例确诊颅内动脉瘤并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原动脉瘤部位血管破裂出血患者12例(2.41%),未出血患者485例(97.59%)。比较两组导致非原动脉瘤部位血管破裂出血的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497例患者中12例(2.41%)发生围手术期非原动脉瘤部位血管破裂出血,出血均发生在术后15 d以内,出血患者中3例(25%)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介入栓塞术后围手术期非原动脉瘤部位血管破裂出血发生率:多支架并双抗患者出血发生率最高(16.67%),依次为单支架并双抗患者(2.89%)、单纯弹簧圈栓塞患者(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破裂动脉瘤患者(χ^2=7.178,P=0.007)。结论置入支架合并双抗治疗患者易发生非原动脉瘤部位血管破裂出血。
杨与敏梁小龙龙晓东叶峰邹林波刘之彝李爱国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