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贵
-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中华通草蛉成虫抗寒能力季节性变化被引量:37
- 2006年
- 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成虫在自然条件下抗寒能力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雌、雄成虫的抗寒能力均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冬季低温的到来,其抗寒能力逐渐增强,冬季过后又随气温的回升,其抗寒力逐渐减弱。雌、雄成虫的体内含水量、过冷却点(SCP)和结冰点(FP)均随气温的降低而降低,升高而升高,但体内总脂肪的含量却随气温的降低而升高,升高而降低。越冬代在越冬的前期和中期,雌、雄成虫体内的含水量和SCP均显著低于生长季节的其它各代,越冬代后期的含水量和SCP与生长季节其它各代没有显著差异。经回归分析发现,雌、雄成虫体内含水量与SCP之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越冬代成虫(特别是越冬前期)的体内总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时期,并且雌成虫体内的总脂肪含量与SC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雄成虫体内总脂肪含量与SCP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一年的不同世代中,雌、雄成虫体内含水量只是在越冬前期有显著差异,SCP和体内总脂肪含量却在越冬后期有显著差异。
- 郭海波许永玉鞠珍李明贵
- 关键词:中华通草蛉脂肪过冷却点抗寒能力
-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绣线菊蚜捕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中华通草蛉幼虫1-3龄对绣线菊蚜的功能反应和2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研究表明:功能反应均属Ho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参数说明中华通草蛉对控制绣线菊蚜具有保护利用价值;2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 & Varley的模式(E=QP^m)进行模拟,模拟模型为E=0.2651p^-0.2106,结果说明,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小。
- 郑书文刘学谦李明贵许永玉
- 关键词:中华通草蛉
- 中华通草蛉滞育发育中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 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Tjeder)是蚜虫、叶螨、鳞翅目卵及低龄幼虫等多种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中极具应用价值的-种天敌昆虫。该虫以成虫进行兼性滞育越冬,本文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温度、...
- 李明贵
- 关键词:中华通草蛉生殖生物学光周期营养
- 文献传递
-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麦蚜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室内试验研究了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Tjeder)(Neuroptem:Chrysopidae)1~3三龄幼虫对麦蚜P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的功能反应、二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和种内干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日最大捕食蚜虫量1~3龄分别为331头、470头和767头,功能反应的参数表明中华通草蛉幼虫对麦蚜具有很大的捕食潜能。二龄幼虫自身密度干扰作用分别用Hassel&Varley的模型E=QP-m和Bed- dington的模型E=at/(1+btw(P-1))进行模拟,模拟模型分别为E=0.555P-0.765和E =0.515/(1+0.551(P-1)),结果表明:随着二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少。二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试验表明,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和蚜虫数成倍增加的时候,其捕食作用率仍然显著下降。
- 肖云丽郭海波李明贵鞠珍许永玉
- 关键词:中华通草蛉麦蚜
- 饥饿程度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8年
- 不同龄期幼虫饥饿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低龄(2龄)幼虫短时间的饥饿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不明显;美国白蛾中龄(4龄)幼虫饥饿2,4,6d使美国白蛾的历期相应增长,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都相应降低,交配率与对照之间没有差异;老熟(6龄)幼虫短时间饥饿(4d)的存活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都稍有下降;长时间饥饿(12d)的老熟幼虫有70%左右因饥饿而提前化蛹,提前化蛹的蛹体外没有薄茧的包裹。提前化蛹的美国白蛾的羽化率、交配率均非常低,产卵量很少。
- 鞠珍赵静丁福波曲建军李明贵许永玉
- 关键词:美国白蛾饥饿存活率繁殖
- 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不同越冬时期成虫滞育后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自然滞育种群成虫滞育后生殖生物学的影响,明确"滞育发育"与滞育强度、滞育解除与滞育后发育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分别于11月、1月、3月在18、22、28℃及不同光周期(15D﹕9L、13.5D﹕10.5L、12L﹕12D)下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等。【结果】温度对滞育解除后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的产卵前期(P<0.001)、产卵历期(P<0.001)、产卵量(P=0.012)和雌虫寿命(P<0.001)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通草蛉解除滞育后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雄成虫寿命均缩短。11月份22℃下成虫产卵量最高,而18℃下最低,且3个温度间产卵量有显著差异(P<0.001)。而1月份(P=0.604)与3月份(P=0.745)不同温度间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越冬时期对滞育成虫产卵前期有显著性影响(P<0.001),且随越冬时间延长产卵前期减少。成虫在1月份产卵量高于其它越冬时期,且只有在光周期15D-9L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其余光照条件下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越冬时期对成虫产卵历期和雌虫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滞育解除过程中的产卵前期(P=0.240)、产卵历期(P=0.234)及雌虫寿命(P=0.155)均无显著性影响。中华通草蛉成虫在15D﹕9L条件下产卵量最大,且在11月份(P=0.008)与3月份(P<0.001)显著高于其它光周期下,1月份则光周期对产卵量无显著影响(P=0.735)。交互作用显示,温度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016)及产卵量(P<0.001)影响显著,而对产卵历期(P=0.321)和雌虫寿命(P=0.583)则无显著影响。光周期与越冬时期的交互对产卵前期(P=0.664)、产卵历期(P=0.074)和雌虫寿命(P=0.052)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显著影响成虫产卵量(P=0.031)。【结论】温度对滞育后发育生物学特性均有显著性影响。越冬时期只对�
- 陈珍珍李明贵郭亚楠印象初张帆许永玉
- 关键词:中华通草蛉温度光周期产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