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方达

李方达

作品数:51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6篇动脉
  • 24篇主动脉
  • 22篇主动脉瘤
  • 21篇腹主动脉
  • 21篇腹主动脉瘤
  • 10篇血管
  • 8篇标志物
  • 7篇蛋白
  • 7篇手术
  • 6篇诊治
  • 5篇炎症
  • 5篇外科
  • 5篇细胞
  • 5篇颈动脉
  • 5篇分子
  • 4篇蛋白酶
  • 4篇动脉瘤
  • 4篇发病
  • 4篇发病机制
  • 4篇分子标志

机构

  • 48篇北京协和医院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赤峰市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1篇李方达
  • 46篇郑月宏
  • 18篇张慧
  • 9篇曾嵘
  • 8篇杨丹
  • 6篇任华亮
  • 6篇刘志丽
  • 6篇刘昌伟
  • 6篇聂皓
  • 5篇王威
  • 5篇田翠
  • 5篇狄潇
  • 5篇刘端
  • 4篇宋希涛
  • 4篇李汇华
  • 4篇廖鹏志
  • 3篇陈跃鑫
  • 3篇倪冷
  • 3篇崔立强
  • 2篇刘暴

传媒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血管与腔内血...
  • 6篇中华老年多器...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2015国际...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9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酶体及免疫亚单位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AAA)是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病,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高,是6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其中T淋巴细胞浸润、分化作用重要,但具体调控机制尚待明确。泛素-蛋白酶体系...
李方达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蛋白酶体发病机制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
2024年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由于磷脂酰肌醇聚糖A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上锚链蛋白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表达异常所致的后天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血管内溶血、反复血栓形成及骨髓衰竭,也可出现肾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吞咽困难、胸痛、腹痛、勃起功能障碍等多系统受累的症状。由于PNH为罕见病,且临床表现异质性强,常需进行多学科协作诊疗。北京协和医院依托罕见病诊疗平台,邀请多学科临床专家,在PNH诊疗方面达成了统一意见,并形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以期促进PNH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
陈苗杨辰刘紫薇曹玮张波刘鑫李景南刘炜潘杰王健郑月宏陈跃鑫李方达杜顺达宁聪陈丽萌乐偲倪俊彭敏郭潇潇王涛李宏军李融融吴彤韩冰张抒扬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多学科协作组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系统受累
一例多发颈动脉瘤:病例汇报
颈动脉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常见原因为动脉硬化退行性改变、纤维肌肉发育不良、等,临床上极为少见,在治疗上极具挑战性.病例汇报:患者男,47岁,主因"反复头晕、头痛3年,发现颈部包块2年"入院,查体...
张硕李方达郑日宏
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穿刺点瘢痕松解装置,包括松解针体、刀片和操作部;其中,松解针体上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沿松解针体的轴向贯穿松解针体设置,刀片设置于松解针体靠近松解针第一端的外壁上,刀片相对于松解针固定设置或者可转动设置,...
任金锐李方达郑月宏
文献传递
诊治腹主动脉瘤的生物标志物
本发明公开了诊治腹主动脉瘤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是OTUB2。本发明通过QPCR实验证明了OTUB2在腹主动脉瘤患者中存在差异表达,为了进一步验证OTUB2与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性,构建了AAA细胞模型,证明干扰OTU...
张慧李方达陈思良杨丹郑月宏
文献传递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风险评估及预防被引量:2
2021年
介入技术的问世在为临床诊疗开辟新途径的同时,也伴随着对程序安全性的不断改善。不论是外周血管还是心脑血管介入,大多都需要在血管内施用对比剂,而对比剂的使用有引起急性肾损伤的风险,会产生主要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造成不良预后。本文聚焦对比剂造成的急性肾损伤这一临床问题,对其病理生理学、诊断、预测因素和临床处理进行综述,总结此类问题的风险处理策略。
张慧徐放徐放李方达李方达宋希涛
关键词:病理生理临床管理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9.84)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13.67μg/L诊断效果最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梁越聂皓任华亮李方达田翠李汇华郑月宏
关键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间歇性跛行重症下肢缺血
免疫蛋白酶体亚单位低分子量多肽7(β5i)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真核细胞内非溶酶体通路的蛋白质降解主要途径,UPS水解活性与β1、β2、β5亚基密切相关,在特定的条件下,β1、β2、β5亚基可被相应的免疫亚基β1i、β2i和低分子量多肽7(LMP7或β5i)替代,其中β5i活性最强,新形成的结构被称为免疫蛋白酶体(immunoproteasome)。β5i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与代谢疾病、肿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β5i在上述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便为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改善疾病预后。
孙宝华李方达聂浩刘端郑月宏
关键词:亚单位
袖状塑形术治疗累及重要分支的外周动脉瘤二例被引量:1
2021年
外周动脉瘤发病率低,解剖结构复杂,常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瘤体切除重建或腔内修复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例。本文通过2个病例介绍1种新的手术方式——“袖状塑形术”,收集病例基础资料、影像学、手术及随访数据等,并结合文献,详细阐释该术式可作为切除重建和腔内修复的补充手段。
吉磊章旭王威李方达刘志丽郑月宏
关键词:缩缝
一种腹腔手术脏器遮档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手术脏器遮档装置,其包括软质的隔挡板以及使隔挡板充盈的充盈结构,所述隔挡板的内部中空,隔挡板的上端包括开口,充盈结构通过开口与隔挡板插接,充盈结构与隔挡板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的充盈结构使隔挡板...
李方达张慧任金锐郑月宏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