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丽
- 作品数:1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 桑弘羊法治思想管窥
- 2009年
- 桑弘羊是一位崇尚"法治"的现实政治家,其法治思想主要表现为"天道然"的唯物主义自然定命法律思想、"以刑止刑"的严刑峻罚立法论、"法势以治"的力刑并重法治观。他所倡导的法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成为其强化君主专制的思想主轴,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是为当时的官营盐铁政策服务,这种重刑主义思想对当时乃至以后的传统法律思想和政治制度影响颇深。
- 李保丽
- 关键词:桑弘羊严刑峻罚
- 《韩非子》社会控制观论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韩非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出发,认为统治者应根据时势的变化制定社会治理的规章制度,这是韩非社会控制观的哲学基石;社会治理的根本就在于管理者运用好权威之法、御臣之术及威望之势,这是韩非社会控制观的内涵特质;其健全法制、刚柔相济、树立权威的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现代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李保丽
- 人本视角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哲学解读被引量:1
- 2010年
- 以中国古代"人和"观、欧洲人本主义精神、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哲学基石,解读了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的整体性与层次性、独特性与包容性、开放性与选择性、影响性与辐射性的内涵特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以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达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 李保丽
- 关键词:校园文化
- 高校公共精神的内涵价值考量被引量:1
- 2011年
- 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位公民提出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无论是对校园的全面管理还是师生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公共精神的支撑与支持。校园公共精神是高等院校有效治理、建构良好校园生活秩序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
- 李保丽
- 关键词:高校公共精神思想道德和谐校园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进程
- 2002年
-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逐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但是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 ,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某些观点脱离中国实际而机械教条地理解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失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则在更高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
- 李保丽
-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逻辑进程中国共产党
- 离散小波变换-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同时测定苯酚、苯胺和苯甲酸
- 2008年
- 在波长范围200~400nm测定苯酚、苯胺和苯甲酸混合液的吸收光谱,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再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进行建模,建立了离散小波变换一支持向量回归方法(DWT—SVR)。方法用于模拟样品和污染水样中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 侯振雨李保丽侯玉霞范文秀
- 关键词:支持向量回归离散小波变换苯酚苯胺苯甲酸
- 韩非的管理思想及其启示被引量:2
- 2003年
- 通过对韩非管理思想的研究,指出我们要健全法制,规范管理;刚柔相济,权术灵活;树立权威,发挥效力。
- 李保丽
- 关键词:人性假设依法管理
- 通识教育下的逻辑教学考量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识教育理念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通识思维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而逻辑学求真的特性使其与通识教育有着近乎一致的培养目标,即提高受教育者的逻辑思维素养。然而基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制约,逻辑教学遭到一定的冲击和削弱。为此,要实现逻辑学通识课的目的,就必须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打造精品课程。
- 李保丽
- 关键词:通识教育逻辑教学考量
- 以王莽之成败论现代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 2006年
- 西汉末年,刘氏势力衰微,外戚干政日甚,以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荒乱四起。王莽势力逐步由弱至强,乃至于和平夺取西汉政权,史称新莽代汉。然而,经过15年的苦心改制,皇帝王莽却最终成为众矢之的,身死国亡。时至今日,我们从管理的角度反思这段历史,考察工莽成败兼俱的人生历程,分析王莽势力强弱转换的诸多因素,从中感受颇深的是对管理者素质要求的诸多启示。
- 李保丽
- 关键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
- 河南省新农村科技服务模式的构建路径被引量:3
- 2012年
- 农村科技服务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有其重要的角色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为顺应时代要求,河南省现代农村科技服务的发展,既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为其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因此,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型、科技中介组织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导型、科技特派员制度型、科研院所参与型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选路径。
- 李保丽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