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怀 作品数:10 被引量:3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东省口腔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喷粉抛光技术对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 :探讨喷粉抛光技术对牙釉质和牙骨质表面组织结构的影响程度 .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恒切牙、双尖牙和磨牙各 3颗 ,分别在每个牙冠和牙根各切取 5个标本 牙釉质和牙骨质标本各 45个 ,各分成五组 ,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其进行喷粉抛光 ,各组喷粉时间分别为 0、5、10、30、60 s,应用卡尺测量喷粉抛光前后标本的厚度 ,然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表面结构的变化 .结果 :在同一组的牙釉质或牙骨质标本的表面结构变化和磨损厚度没有明显差异 ;在牙釉质标本表面 ,即使喷粉时间达 60 s,其结构及磨损厚度变化也不明显 ;但牙骨质表面 ,喷粉时间仅 5 s,其表面结构就有实质性的变化 ,时间越长 ,磨损越严重 ,其磨损厚度呈直线性改变 .结论 :在牙周病的治疗和预防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到喷粉抛光技术的有效一面 。 曾雄群 张雄 曾颖怀关键词:牙釉质 牙骨质 广东人群中牙周炎、糖尿病及IL-6-572基因多态性对失牙数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在广东人群中研究牙周炎、糖尿病及IL-6-572基因多态性对失牙数的影响。方法纳入492例广东籍受试者,完成2型糖尿病和牙周炎的筛查,记录失牙数,并取颊黏膜脱离细胞棉拭子,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测定IL-6-57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用析因方差分析评估人群中牙周炎、糖尿病及IL-6-572基因多态性对失牙的影响。结果析因方差分析显示广东人群中牙周炎(F=15.631,P=0.000)、糖尿病(F=67.156,P=0.000)及IL-6-572基因多态性(F=6.273,P=0.013)对缺牙数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时,IL-6-572基因多态性和糖尿病组合的交互效应显著(F=6.044,P=0.014),含有CG+GG基因型的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失牙数最多(1.91颗)。结论牙周炎、糖尿病及IL-6-572基因多态性都是影响失牙数的重要因素,含有CG+GG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失去更多的牙。 肖立民 谢成婕 熊英 曾颖怀 江丽 章锦才关键词:慢性牙周炎 失牙 白细胞介素-6 扫描电镜观察磨光糊剂对牙根表面的影响 被引量:2 1998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磨光糊剂抛光牙周治疗后的牙根面,其光滑程度及结构的变化。选择15颗因重度牙周炎而拔除的双尖牙,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用超声波洁牙机洁治、手工刮治、超声洁治+喷粉抛光处理牙根面后,再用磨光糊剂抛光,用扫描电镜对比观察牙根表面的光滑和磨损程度。结果表明抛光前,光滑程度B>A>C组,磨损程度为B>C>A组;抛光后其光滑程度均比以前明显提高,以C组最为光滑;磨损程度C>B>A组。提示在牙周病治疗和维持治疗中,磨光糊剂抛光牙根面,能去净残留牙石,能使表面光洁平滑,但不能忽视其磨损作用。 曾雄群 曾颖怀 张雄 周志涛 安连兵关键词:牙根表面 牙周病 牙龈退缩后牙面处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98年 为了观察联合应用喷粉抛光技术及橡皮杯和磨光糊剂磨光技术处理牙龈退缩后牙面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了牙龈有明显退缩的患者36名,随机分为A、B、C三组,同一牙列随机选择A、D区或B、C区牙齿作为实验牙,进行喷粉抛光和磨光处理。分别观察4、8、12周时的SI、PLI、SBI、GI。结果表明实验区牙齿的SI、PLI在4、8周时比对照区明显降低(P<0.05),但12周时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SBI、GI在三个时间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应用喷粉抛光和橡皮杯、磨光糊剂磨光技术处理牙龈退缩后的牙面。 曾雄群 曾颖怀关键词:牙龈退缩 色素 菌斑 流动树脂洞衬材料治疗楔状缺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流动树脂洞衬材料对楔状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深度、大小、症状接近的左右两侧下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40例,随机选择一侧作为A组,采用流动树脂衬洞、复合树脂充填;另一侧作为B组,采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2组均使用自酸蚀粘接剂。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s cale,VAS)评价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患牙对冷刺激的敏感度;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评价系统对患牙充填后6、12个月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治疗前A组与B组患牙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12个月,A组对冷刺激的敏感度分别为1.65±0.86、1.26±0.64、1.26±0.74;B组对冷刺激的敏感度分别为2.55±1.04、2.03±0.85、1.83±0.79;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在治疗后3次检查时敏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流动树脂衬洞、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可有效降低患牙术后敏感度。 曾颖怀 江丽 曾雄群关键词:楔状缺损 流动树脂 前牙临床短冠或残根牙冠延长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评价前牙临床短冠或残根的牙冠延长术及全冠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7例共228颗前牙临床短冠或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术后3周行临时冠修复,6周后行金属烤瓷冠美学修复。所有病例追踪观察1年以上。结果:228颗患牙术后6周增加高度为(2.4±0.5)mm,修复后未出现手术牙牙周组织病变、修复体固位不良等并发症,美学效果理想,龈缘曲线协调。结论:对前牙临床短冠和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获得需要的临床高度。 曾颖怀 黄建生 曾雄群关键词:残根 颏孔周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下颌后牙龈下刮治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在颏孔周使用盐酸阿替卡因和计算机控制下的局部麻醉传输系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下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在行龈下刮治时的麻醉效果和局部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左右前磨牙和磨牙均确诊为慢性牙周炎中度以上的患者20例,随机选择一侧在颏孔周(实验组),而另一侧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对照组),均使用盐酸阿替卡因和计算机控制下的局部麻醉传输系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行下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的龈下刮治术,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A组的麻醉效果:颊侧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均为优;舌侧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为良;第一前磨牙为可。B组的麻醉效果:颊侧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为优;第二磨牙为可;舌侧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均为差。结论在颏孔周使用盐酸阿替卡因和计算机控制下的局部麻醉传输系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基本上可满足下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行龈下刮治术所需要的麻醉效果。 曾颖怀 曾雄群 黄建生关键词:颏孔 局部浸润麻醉 病案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5 2005年 在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教学中,利用病案教学法使学生从生动的典型病案掌握牙体牙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是完成教学目的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病案教学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并可丰富教学内容,促进临床教学水平的逐步提高。 曾雄群 黄建生 曾颖怀 刘紫嫱关键词:病案教学 牙体牙髓病学 临床教学 病案教学法 典型病案 教学目的 牙周抛光糊剂对光固化材料表面及牙周健康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观察牙周抛光糊剂对光固化材料表面及临床菌斑指数 (PLI)、龈沟出血指数 (SBI)的影响。方法 选用 4种颗粒大小或性质不同的抛光糊剂 (Fine、Medium、Coarse、Plus)抛光临床上较常用的光固化材料Spec trumTPH表面 ,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抛光前后表面的光滑程度 ;选择 2 0例口腔内有 4颗同名或位置相近的楔状缺损患牙的患者 ,用SpectrumTPH充填 ,分别用 4种糊剂抛光 ,检查 1周、1个月后的PLI、SBI。结果 不同的糊剂对SpectrumTPH表面的影响不同 ,Fine抛光的表面较平滑 ,而其余 3种糊剂抛光的表面则较粗糙 ;临床检查PLI、SBI没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抛光糊剂对光固化材料表面的作用有所不同 ,与抛光糊剂的颗粒大小有关 ,但临床上使用这 4种抛光糊剂后PLI。 曾颖怀 曾雄群关键词:牙周 牙周健康 龈沟出血指数 替硝唑治疗牙周炎/牙龈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1994年 替硝唑治疗牙周炎/牙龈炎的临床应用研究广东省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张雄,乔鸣芳,张扬,曾颖怀牙周病是人类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它常导致牙周组织发炎,牙龈红肿,疼痛、出血,局部的炎症使牙槽骨破坏、吸收,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从而严重影响咀嚼及发音功能。大量... 张雄 乔鸣芳 张扬 曾颖怀关键词:牙周炎 牙龈炎 替硝唑 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