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振羽

作品数:18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7篇内固定
  • 6篇脊髓
  • 6篇钢板
  • 5篇脊髓损伤
  • 5篇脊髓损伤早期
  • 4篇锁定钢板
  • 4篇盆骨
  • 4篇骨盆
  • 4篇骨盆骨折
  • 4篇股骨
  • 3篇远端
  • 3篇股骨远端
  • 3篇固定术
  • 3篇关节
  • 2篇三踝骨折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破骨
  • 2篇破骨细胞

机构

  • 18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8篇曹振羽
  • 14篇郭永飞
  • 14篇刘岩
  • 9篇苟三怀
  • 8篇余文超
  • 8篇陈爱民
  • 8篇张伟
  • 7篇欧阳跃平
  • 6篇邹翰林
  • 5篇袁文
  • 2篇刘岩
  • 1篇侯春林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57例体会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5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按Matta评分法评定骨折复位质量,Iowa评分法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按Matta评分,骨折复位优良率100%;根据Iowa评分,47例已恢复原来工作(82%),所有患者家庭生活满意。结论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目前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首选方法。
曹振羽刘岩郭永飞陈爱民苟三怀欧阳跃平张伟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
脊髓损伤早期及制动大鼠股骨干骺端的显微CT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脊髓损伤后可引起损伤平面以下骨量大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目的:观察比较脊髓损伤及失用性制动模型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及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切除T10椎板,不损伤硬膜及脊髓;脊髓损伤组,切除T10椎板后行Allen's法造成脊髓损伤;制动组,以大鼠双侧腿-尾缝合造成双下肢制动。10d后取一侧尺、桡骨及股骨行骨密度检测,另一侧股骨行显微CT扫描。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组与制动组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骨体积分数表、骨小梁厚度、骨皮质面积及厚度、骨小梁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分离度均高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上述指标较制动组变化程度更显著(P<0.05)。3组尺、桡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脊髓损伤及制动均可导致骨量丢失,在脊髓损伤早期损伤平面以下部位骨微观结构呈现骨质疏松明显改变,且程度比失用性因素严重。
余文超刘岩袁文郭永飞曹振羽邹翰林
关键词:脊髓损伤股骨骨密度
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57例体会
曹振羽刘岩郭永飞陈爱民苟三怀欧阳跃平张伟
脊髓损伤早期及制动后大鼠股骨远端骨量丢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及后肢废用模型,观察建模早期两种模型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及远端破骨细胞数量的改变。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行T10椎板切除,不损伤硬膜及脊髓;脊髓损伤(SCI)组(B组):切除T10椎板后用Allen′s法(60g.cm势能)造成脊髓损伤;制动组(C组):采用大鼠双侧腿-尾缝合,造成双下肢制动。分别于造模后第1、7天采用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评估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确定模型建立成功。建模第10天后处死,取一侧尺、桡骨及股骨远端,行骨密度检测。取另一侧股骨远端行TRAP染色,观察大鼠股骨远端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A、B、C 3组股骨远端骨密度值分别为0.114、0.096、0.108g/cm2,B组骨密度值最低,其次为C组,A组最高(P<0.05)。尺、桡骨骨密度3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股骨干骺端破骨细胞数量增加显著,其次为C组,A组最少(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股骨远端破骨细胞数量大量增多,活性增强,骨吸收加强,引起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骨量的迅速丢失,比废用性骨量丢失的程度更重。
余文超刘岩袁文郭永飞曹振羽邹翰林
关键词:脊髓损伤股骨骨密度破骨细胞
有限元方法在骨盆骨折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研究拟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研究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从而指导临床骨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精确、完整、可靠的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 第一部分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与探讨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方...
曹振羽
关键词:有限元方法骨盆骨折生物力学交通事故内固定术
文献传递
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 报告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开放复位、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5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4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6例,Ⅴ型16例,Ⅵ型3例;根据影像学测量结果及HS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7~15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骨折4~6个月后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78~96分,平均88.4分。发生皮瓣坏死1例,切口局部感染1例,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骨折复位丢失现象。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的内翻角和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多轴锁定钢板操作简便,锁定螺钉置入角度选择性高,内固定稳定性好,避免了原始及继发复位的丢失,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郭永飞刘岩苟三怀曹振羽陈爱民欧阳跃平张伟侯春林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器
脊髓损伤早期及制动后大鼠股骨干骺端的显微CT观察
余文超刘岩袁文郭永飞曹振羽邹翰林
脊髓损伤早期及制动后大鼠股骨远端组织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及废用性模型(制动),观察建模早期两种模型大鼠股骨远端破骨细胞数量及动态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切除T10椎板,不损伤硬膜及脊髓;脊髓损伤(SCI)组:切除T10椎板后行Allen’s法(60gocm动能)造成脊髓损伤;制动组:采用大鼠双侧腿-尾缝合,造成双下肢制动。分别于伤后第1、7天采用BBB(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评估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于建模后第2、9天皮下注射钙黄绿素(10mg/kg)。饲养10天后处死,取一侧股骨远端行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大鼠股骨远端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取另一侧股骨远端,行动态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1)与对照组和制动组比较,SCI组大鼠股骨干骺端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2)对照组切片中骨小梁周围可见清晰、独立的2条荧光条带;制动组切片中大多数骨小梁周围只能看见1条荧光条带,少数的骨小梁附近形成2条荧光条带,但条带之间模糊、重叠、分界不清;SCI组切片中几乎所有的骨小梁周围只能看见1条荧光条带,且有的条带不连续。结论脊髓损伤早期及制动因素在导致骨量丢失的发生机制上有明显的不同。脊髓损伤早期所致的骨量丢失主要是由于破骨细胞大量增殖、活性增加,骨吸收加强同时骨形成严重障碍所致,而制动所造成的骨量丢失主要原因为缺乏机械应力后发生了成骨不良,但不伴有骨吸收增强。
余文超刘岩袁文郭永飞曹振羽邹翰林
关键词:脊髓损伤股骨破骨细胞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41例均获随访,时间9~24(16.5±0.4)个月,切口愈合时间7~20d。全部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1)个月,无下胫腓螺钉断裂发生。踝关节功能按Leedsetal临床评定标准:优17例,良22例,差2例,优良率95.1%。1例开放性骨折术后6d出现感染,经局部换药、反复冲洗2周后切口愈合。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于术后2、4周发生切口周围无菌性积液,经积极处理未并发伤口感染,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踝关节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曹振羽刘岩郭永飞陈爱民苟三怀欧阳跃平张伟
关键词:三踝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
骨盆骨折治疗进展被引量:19
2008年
曹振羽刘岩
关键词:骨盆骨折骨折治疗现代医疗技术工伤事故全身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