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智晓东

作品数:27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脊髓
  • 10篇脊髓损伤
  • 8篇大鼠脊髓
  • 7篇大鼠脊髓损伤
  • 5篇缺损
  • 5篇细胞移植
  • 5篇骨髓基质
  • 4篇神经缺损
  • 4篇基质
  • 4篇基质细胞
  • 4篇骨髓
  • 4篇骨髓基质细胞
  • 3篇蛋白
  • 3篇雪旺细胞
  • 3篇周围神经
  • 3篇坐骨
  • 3篇坐骨神经
  • 3篇干细胞
  • 2篇凋亡

机构

  • 20篇辽宁医学院附...
  • 7篇辽宁医学院
  • 3篇锦州医学院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锦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7篇智晓东
  • 15篇吕刚
  • 10篇曹阳
  • 7篇于德水
  • 5篇梅晰凡
  • 5篇王磊
  • 5篇王伟
  • 3篇王岩松
  • 3篇范仲凯
  • 3篇刘品端
  • 3篇范中凯
  • 2篇贾志强
  • 2篇王岩峰
  • 2篇董明岩
  • 1篇张春阳
  • 1篇刘淑红
  • 1篇吴卓
  • 1篇包大禹
  • 1篇崔延才
  • 1篇刘超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3篇辽宁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锦州医学院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作为脊髓组织工程学的两个重要的种子细胞,均可进行自体移植,具有其他种子细胞无以比拟的优势。应用联合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横切模型,观察其疗效。方法:实验于2007-03/12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250-300g,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磷酸盐缓冲液组,每组20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制备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许旺细胞。制作大鼠右侧T10脊髓半横切模型,联合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磷酸盐缓冲液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③实验评估:术后4周行网格及斜板实验,并检测大鼠损伤区脊髓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纳入大鼠60只,每组术后各2只因腹胀及感染死亡,进入结果分析54只。①网格实验及斜板实验均显示,联合细胞组大鼠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磷酸盐缓冲液组(P〈0.01)。②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联合细胞组诱发电位波幅比其他两组高(P〈0.01),诱发电位潜伏期比其他两组短(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磷酸盐缓冲液组(P〈0.01)。③联合细胞组囊性病变区面积最小,其次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磷酸盐缓冲液组囊性变区面积最大(P〈0.01)。④联合细胞组损伤侧灰质内神经元样细胞数多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许旺细胞可以联合移植,在体内存活良好,并互相协同促进损伤脊髓恢复,比单一细胞移植疗效更�
智晓东吕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许旺细胞脊髓损伤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 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 s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30 m in,进行BMSCs或DMEM培养液损伤周围局部四点注射。在术后3、7和14 d,应用TUNEL方法检测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阳性细胞分布于脊髓灰质和白质内,但以白质内神经细胞为主。与DMEM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3、7和14 d,BMSCs移植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周围区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于德水吕刚梅晰凡张勇曹阳智晓东范中凯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移植凋亡
CT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了的腰椎峡部裂患者46例的腰椎X线片、常规CT和CT三维重建资料,盲法对每一份影像学资料做出诊断,比较三种影像学资料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结果 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比腰椎X线片和常规CT扫描高,腰椎X线片与常规CT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检出率无差别。结论多层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腰椎峡部裂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丁佳昕李名武于洋智晓东董明岩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腰椎峡部裂
Ephrin-B1在大鼠脊髓损伤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诱导肝癌细胞株配体-B1(Ephrin-B1)在大鼠脊髓损伤的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成年Wistar大鼠分正常组、假手术组、伤后3、7、14 d及28 d组。假手术组大鼠不损伤脊髓,损伤组大鼠采用Allen's氏打击法损伤T10脊髓。分别在各个时间点取材,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Ephrin-B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phrin-B1在正常、假手术和损伤脊髓的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但在损伤脊髓组织中表达较高,脊髓组织中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Ephrin-B1。Western Blot显示损伤组比对照组Ephrin-B1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从伤后3 d开始持续到伤后28 d;伤后14 d蛋白含量达到高峰,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伤后其他组(P<0.01);伤后28 d蛋白含量较14 d减少(P<0.01),与伤后7 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phrin-B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表达升高,伤后14 d表达升高显著,表达于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
张玉强吕刚王岩峰范仲恺智晓东曹阳
关键词:脊髓损伤免疫荧光WESTERNBLOT
Ephrin-B3沉默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修复及Gap-4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Ephrin-B3基因沉默后对脊髓损伤(SCI)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构建3组针对Ephrin-B3基因的siRNA干扰质粒(用于实验组:A、B、C组)及1组乱序siRNA干扰质粒(用于对照组D组),体外克隆并提取质粒后包装慢病毒颗粒。半横切法制作成年大鼠SCI模型,将病毒颗粒注入SCI处。分别在注入1、2、4、8周后,采用BBB评分法比较大鼠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伤后各组脊髓组织Ephrin-B3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组织Gap-43的表达变化。结果 Ephrin-B3 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内呈相对低表达,D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实验组大鼠出现Ephrin-B3沉默效果,B组尤为明显。转染后1~4周,B组大鼠BBB评分呈持续升高趋势,高于其他3组,D组明显低于实验组,4周时各组恢复效果都进入平台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脊髓组织内Gap-43表达最明显,从转染后1周开始升高,4-8周时有所下降,而D组呈持续性弱表达。结论沉默Ephrin-B3能够促进大鼠SCI早期功能修复并上调脊髓组织内Gap-43的表达。
杜鹏吕刚智晓东
关键词:脊髓损伤GAP-43
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VEGF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s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30 min,进行BMSCs或DMEM培养液损伤周围注射。术后3、7和14 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VEGF蛋白的表达,应用TUNEL方法检测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移植术后3、7、14 d,BMSCs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与DMEM组相比,术后3 d两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7和14 d,BMSCs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MEM组(P<0.01)。此外,与DMEM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3、7和14 d,BMSCs移植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周围区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能够增加VEGF蛋白的表达并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于德水吕刚曹阳王岩峰智晓东范仲凯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移植
壳聚糖导管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应用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5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复合导管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和单纯导管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壳聚糖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导管,自体神经移植和壳聚糖导管加生理盐水的单纯导管修复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约10mm的缺损。术后4个月进行形态学(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轴突图像分析)和神经电生理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检测。结果: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个月复合导管组各项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当,明显好于单纯导管组,400倍视野下,复合导管组再生神经的数目多于单纯导管组、直径(像素值)大于单纯导管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523.3±53.1),(452.2±32.1);45.63±4.61,36.36±3.51,F=15.56,37.76,P<0.01]。②透射电镜显示复合导管组再生神经纤维直径、轴突粗细、髓鞘厚度及形态学方面更接近自体神经移植组,而明显优于单纯导管组。③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复合导管组有大量雪旺细胞增生,其数量和排列上达到自体神经移植水平。④电生理指标:复合导管组坐骨神经平均传导速度低于自体神经移植组,但高于单纯导管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7.53±2.76),(21.96±2.73),(14.37±2.43)m/s,F=5.528,P<0.05]。复合导管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组,高于单纯导管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4.45±3.13),(15.62±3.40),(10.63±2.29)mV,F=9.905,P<0.01]。结论:壳聚糖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导管可以为神经修复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并显著促进神经的再生。
智晓东王伟包大禹
关键词:神经导管神经缺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化学萃取的异种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的化学萃取方法,对异种神经移植段进行脱细胞处理,构建异种神经去细胞基质膜管,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新鲜兔坐骨神经,切成长10mm的神经段,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反复处理新鲜的兔神经段构建成异种神经去细胞基质膜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结果4个月后异种神经基质膜管与大鼠坐骨神经缝合处愈合良好,未见有神经瘤及粘连,HE染色显示异种神经基质膜管组桥接处再生神经结构连续性良好,移植段可见神经纤维及新生的血管。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阳性的雪旺氏细胞沿神经纤维分布成条带状。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再生的神经纤维较粗大,排列紧密,呈均匀一致圆型或椭圆型,髓鞘较厚,轴突结构完整。结论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的化学萃取方法构建的异种神经去细胞基质膜管可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刘品端王伟智晓东梅晰凡
关键词:异种神经化学萃取坐骨神经
PFNA和股骨头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对比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到该院救治的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股骨头置换和PFN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康复情况,并比较髋关节功能评分、出血量、疼痛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未见明显髋部畸形、无髋内翻发生。髋关节功能评分在随访的24个月中均达到70%以上;在术后疼痛方面,PFNA组持续疼痛缓解,而股骨头置换组维持在一个水平,但疼痛均不明显;在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围术期没有差异。结论股骨头置换术主要适合身体条件差、预期生存时间较短的患者;而PFNA术式更适合预期生存时间较长、对术后生活自理要求较高的患者。
王磊吕刚曹阳智晓东于德水王岩松闫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PFNA
BMSCs 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 VEGF 基因和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研究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运动功能恢复、VEGF基因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治疗SCI的机制。方法取5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3~4代细胞进行实验。取Wistar雌性成年大鼠87只,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21只)、DMEM注射组(B组,33只)和BMSCs移植组(C组,33只)。A组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B、C组参照Nystrom方法制备T8~10 SCI模型,伤后30 min C组注射BMSCs(共3.0×105个),B组注射等量DMEM。于术后3、7、14、28 d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3、7、14、28 d应用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微血管计数观测血管生成情况;术后1、3、5 d应用RT-PCR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B、C组大鼠后肢功能随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各时间点BBB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C组BBB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其余时间点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B、C组损伤周围区脊髓灰质腹侧角内微血管数目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7、14、28 d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7 d脊髓灰质腹侧角内微血管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4、28 d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术后各时间点损伤周围区脊髓白质内的微血管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示,A组大鼠脊髓组织内VEGF mRNA表达水平较低。B、C组与A组相比,于术后1 d开始VEGF mRNA表达增加,3 d时表达达峰值,5 d时表达下降但仍高于A组,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均高于B组(P<0.05)。结论 BMSCs可能通过上调VEGF基因表达和增加脊髓内新生血管而促进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
于德水吕刚曹阳栗刚智晓东范仲凯
关键词:脊髓损伤BMSCS细胞移植血管生成VEGF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