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晓楠 作品数:10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 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新型非病毒载体O-CHCS携带HBD2转染L929细胞及表达产物活性检测 2011年 目的研究O-胆甾醇基壳聚糖(O-CHCS)作为基因载体进行人β防御素-2(HBD2)基因转染小鼠纤维母细胞L929的可行性及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MV-hBD2,通过O-CHCS介导转染于L929细胞,提取转染细胞总RNA,用RT-PCR检测HBD2基因转录水平;收集转染细胞培养上清液,用Westernblotting检测HBD2基因蛋白的表达;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HBD2抗菌活性,同时以Lipofect脂质体转染试剂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经过O-CHCS介导转染的L929细胞,目的基因HBD2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转染细胞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圈形成,结果同Lipofect的转染效果基本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MV-hBD2,证实了O-CHCS可以作为基因载体用于目的基因HBD2的转染,且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为基因工程合成HBD2提供一条经济便捷的途径。 崔南 房晓楠 张妮 陈名懋 李学敏 陈新年关键词:人Β-防御素-2 非病毒载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实际发生情况,相关临床影响因素,及对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阜外医院特需病房(18病区)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41例,围手术期及术后规律口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术后使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测定血小板反应性,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凝血块最大强度(MA_(ADP))>47mm且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50%的患者纳入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post-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PPR)组,其他患者纳入血小板反应正常(Normal Platelet Reactivity,NPR)组,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冠脉病变范围、支架数量、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PR的因素。进行三年随访,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341例患者HPPR的发生率达25.8%,在HPPR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吸烟、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因素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0.976,95%CI:0.952~1,P<0.05)、性别(OR=2.815,95%CI:1.339~5.916,P<0.05)、Fbg(OR=0.553 95%CI:0.375-0.816,P<0.05)为HPPR独立影响因素;两组在MACE事件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女性、Fbg升高为HPPR的独立危险因素,HPPR与缺血事件发生无明显关系。 房晓楠 鲁洁 郑欣馨 郭颖 宋昌鹏 黄晓红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清Irisin水平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血清Irisin水平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阜外医院147例住院患者。应用自动分析仪测定Ba-PWV及肱动脉和踝动脉收缩压,计算踝臂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依据Ba-PWV将入组患者分为Ba-PWV较高组(n=93,Ba-PWV≥1 400 cm/s)和Ba-PWV较低组(n=54,Ba-PWV<1 400 cm/s);依据踝臂指数将入组患者分为踝臂指数较低组(n=31,踝臂指数<0.9)和踝臂指数较高组(n=116,踝臂指数≥0.9)。结果:与Ba-PWV较低组比较,Ba-PWV较高组患者年龄较大(P=0.035)、高血压比例较高(P=0.006)、血沉较快(P=0.020)、空腹血糖较高(P=0.002)、血清Irisin水平较低(P=0.007)。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向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高Ba-PWV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559,P=0.003,OR=0.572,95%CI:0.394~0.831)。与踝臂指数较低组比较,踝臂指数较高组患者年龄较小(P=0.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P=0.004)、血清总胆固醇较低(P=0.002)、空腹血糖较低(P=0.007)、载脂蛋白B较低(P=0.030)、吸烟人数较多(P=0.045)、血清Irisin水平较高(P=0.014)。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向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低踝臂指数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734,P=0.035,OR=0.480,95%CI:0.243~0.949)。结论:Irisin与大动脉硬化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宋昌鹏 伍熙 郭颖 郑欣馨 鲁洁 房晓楠 黄晓红关键词:动脉硬化 踝臂指数 可溶性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 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03至2016-02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改良Morrow手术的HOCM患者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s ST2与Gal-3水平。根据血浆s ST2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低s ST2组(<9.05 ng/ml)、中s ST2组(9.05~16.74 ng/ml)及高s ST2组(>16.74 ng/ml);根据血浆Gal-3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低Gal-3组(<6.19 ng/ml)、中Gal-3组(6.19~8.22 ng/ml)、高Gal-3组(>8.22 ng/ml)。另外收集了42例无心脏疾病的志愿者血液样本作为正常对照,并按照性别和年龄匹配了42例HOCM患者,比较两者血浆中sS T2与Gal-3水平的差异。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血浆sS T2和Gal-3水平对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或心血管住院)的预测价值。结果:ELISA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者相比,HOCM患者的血浆s ST2和Gal-3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中位随访26个月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浆s ST2及Gal-3不同水平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log-rank P分别为0.06和0.68)。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浆sS T2和Gal-3水平都不能独立预测终点事件(P均>0.05),而年龄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6,95%CI:1.02~1.11,P<0.01)。结论:尽管HOCM患者的血浆sS T2与Gal-3水平升高,但血浆sS T2和Gal-3水平与心肌切除术后HOCM患者临床预后无关。年龄增长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HOCM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鲁洁 黄晓红 伍熙 崔颢 王婧金 肖明虎 郭颖 宋昌鹏 郑欣馨 房晓楠 王水云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 1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2012-01至2017-12期间,1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疗效。 宋昌鹏 郭颖 郑欣馨 鲁洁 房晓楠 王水云 黄晓红关键词:主动脉瓣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外科治疗 疗效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2015年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8-10至2013-10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心衰)病房住院接受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院后随访至2014-09或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随访LVEF绝对值较基线至少提高10%且LVEF>50%为恢复正常标准。调查抗心衰药物治疗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恢复正常的发生率。根据LVEF恢复情况分为LVEF恢复组和LVEF未恢复组。收集患者首次入院时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LVEF恢复正常的基线预测指标。以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为临床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共有322例有完整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超声心动图中位随访25个月后,LVEF恢复组的91例(28.3%)患者LVEF恢复正常,其LVEF由基线时32.1%±6.1%明显提高至58.2%±4.9%(P<0.01),而LVEF未恢复组的231例未恢复患者LVEF仅增加6.7%±8.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心衰病史短(≤6个月vs>6个月,OR=0.330,P<0.01)、收缩压水平高[每升高10 mm Hg(1 mm Hg=0.133 k Pa),OR=1.312,P<0.01]、心电图QRS间期短(OR=0.979,P<0.01)、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OR=0.960,P<0.01)、LVEF高(OR=1.063,P<0.05)及出院带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OR=2.579,P<0.05)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恢复正常的独立预测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VEF恢复正常患者的长期无心脏移植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恢复患者(P<0.01)。结论: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后LVEF可以恢复正常,这与患者入院时心衰病史、收缩压水平、心电图QRS间期、超声测量LVEDD和LVEF水平� 巫雪飞 黄燕 房晓楠 邹长虹 周琼 张宇辉 吕蓉 张健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左心室射血分数 T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在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015年 心肌重构在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心脏急性或慢性损伤时,多种细胞机制参与了心肌的重构过程,这其中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可以通过细胞信号相关蛋白,激活心肌成纤维细胞,导致前胶原在细胞外基质沉积促使心肌纤维化的形成。了解T细胞亚群与成纤维细胞在免疫炎症机制介导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有助于从免疫炎症角度进一步了解心肌重构,为心力衰竭的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房晓楠 张荣成 张健关键词:心肌纤维化 T细胞亚群 成纤维细胞 LPS诱导L929细胞β防御素2和schlafen-2基因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研究LPS对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β防御素(defb)和schlafen(slf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纤维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作用。方法:LPS(200ng/ml)处理L929细胞2、4、6小时,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defb1,2和slfn1,2,3基因表达;应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了defb2蛋白的表达。NF-κB和P38MAPK两种信号转导通路的化学抑制剂BMS345541和PD169316检测defb2和slfn2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LPS能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defb2的表达,并增强slfn2的表达;P38MAPK和NF-κB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defb2和slfn2的表达。结论:在感染时,小鼠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诱导defb2的产生而发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张妮 房晓楠 崔南 陈新年关键词:信号转导 室间隔减容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再次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室间隔减容手术(SRT)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OHCM)患者再次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再次SRT手术的O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术前、术后及随访情况评估手术疗效。根据患者首次进行SRT的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组和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SA)组。结果31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21例,平均年龄为48.7±12.2岁,SM组和ASA组分别有7例及24例患者。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SM手术,其中18例(58.1%)行单纯SM手术,其余13例患者合并其他手术,术式包括二尖瓣手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松解术(1例)、迷宫手术(5例)。术前心电图显示,SM组有4例患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ASA组有7例患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有4例患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其中3例患者为ASA组且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围术期术后除1名患者出现电风暴而死亡外,其余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阶差降低[(64.0±37.4)mm Hg vs.(10.2±8.9)mm Hg,P<0.001],室间隔厚度减低[(17.8±3.9)mm vs.(12.7±2.1)mm,P<0.001]。术后患者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明显减轻(P<0.001),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消失。术后随访23.5±10.9个月,无远期死亡或再次手术治疗事件。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除2名患者再次出现流出道梗阻外,其余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流出道与主动脉峰值压力阶差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SRT术后OHCM患者症状复发,再次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需要注意术前是否存在室内传导阻滞,以评估术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需要永久起搏器治疗的风险。 张杨 朱昌盛 宋昌鹏 张健 郑欣馨 鲁洁 房晓楠 王水云 黄晓红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再次手术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在阜外医院诊治的服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老年患者100例,服用达比加群酯110mg每日两次抗凝。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记录不良临床事件。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事件组及非出血事件组,分析两组间基线数据的差异。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72.72±7.10)岁,男性55例。平均CHADS2 (3.61±1.48)分,平均HASBLED评分(1.95±0.81)分,平均随访时间(6.87±4.06)个月。随访发现无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系统性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及再入院。无患者发生大出血,18例患者发生小出血(18%)。出血事件组CHADS2评分较高(P=0.077);同时服用ACEI类药物比例较高(P=0.033);同时服用ARB类药物比例较低(P=0.011);同时服用地高辛比例较高(P=0.018);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39)。31例患者有复查血清学指标,发现随访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26)、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P=0.001)、INR增加(P=0.03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P<0.001)、凝血酶时间延长(P<0.001)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P=0.028)。结论本研究显示中国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110 mg每日两次预防卒中,卒中及大出血风险低,小出血发生率18%,联合应用地高辛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偏低可引起出血风险增加。 鲁洁 黄晓红 郭颖 宋昌鹏 张晗晖 郑欣馨 房晓楠关键词:达比加群酯 心房颤动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