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 杨萌苏楠徐静陈欣林江涛
- 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 我院成立哮喘联谊会,开展哮喘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有11年。通过本次调查,了解目前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为制定今后的哮喘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计划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的方法是对我院门诊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方法...
- 杨萌苏楠徐静陈欣林江涛
- 文献传递
- 北京地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相关变应原皮试结果分析
- 皮肤过敏原试验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可用来检测患者对多种过敏原的敏感性。皮肤过敏原试验可作为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寻找病因的临床常用方法。
为了解北京地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对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状态的分布情...
- 苏楠徐静林江涛
- 关键词:变态反应疾病过敏原试验变应原
- 文献传递
- 采用高纯化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 2006年
- 徐静苏楠
- 关键词:皮肤点刺试验致敏原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湿疹蚊虫叮咬
- 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的调查分析
- 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GOAL)发现,按照哮喘诊治指南进行分级和维持治疗,在规范治疗1年的研究中,近50%的哮喘患者可以达到完全控制,近80%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控制。而全球AIR的系列调查显示,在西欧能达到GINA所定义的...
- 苏楠杨萌徐静陈欣林江涛
- 文献传递
- 关于儿童运动性哮喘患者变应性体质发生率的研究
- 目的调查儿童运动性哮喘患者变应性体质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774名10~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筛查试验(即测试受试者在室外激烈运动后PEF的变化率)的方法,调查运动性哮喘的发生率。并通过血清过敏原总Ig...
- 陈欣曾梅英李勇徐静林江涛
- 文献传递
- 运动诱发气道痉挛与特应质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调查运动诱发气道痉挛(EIB)和特应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各1所中学学生,利用运动筛查试验的方法调查EIB的发生率,通过血清总I出水平和皮肤过敏原点刺结果判断特应质,根据支气管激发试验判断气道高反应性。将发生EIB的学生(EIB组)与正常学生(对照组)进行配对分析,均接受皮肤过敏原点刺、血清总IgE水平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判断EIB和特应质的关系,分析EIB学生气道高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773名10-13岁学生(男389名,女384名)参加研究,其中89名学生(EIB组,男43名、女46名)运动筛查试验阳性,EIB发生率为11.5%(89/773);EIB组89名学生中,16人血清总IgE水平和皮肤过敏原点刺结果超过正常上限,对照组70名学生中,10人血清总IgE水平和皮肤过敏原点刺结果超过正常上限。通过X^2检验发现,特应质与EIB之间无明显相关;50名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的EIB组学生中,只有1名呈阳性结果。结论特应质与EIB发病无明显相关。绝大多数EIB学生不存在气道高反应。
- 陈欣曾梅英李勇徐静林江涛
- 关键词:支气管高反应性哮喘运动诱发性特应质
- 早期呼吸训练改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早期呼吸训练改善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症状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GERD患者11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以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辅助呼吸训练,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不同体位食管pH≤4的时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酸反流总次数及不同体位食管酸清除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92%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36%,复发率13.56%显著低于对照组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立位食管pH≤4的时长百分比、卧位食管pH≤4的时长百分比及食管pH≤4的总时长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酸反流总次数、立位食管酸清除时间、卧位食管酸清除时间与食管酸清除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各组治疗前,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PPI治疗GERD的基础上辅助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及PPI治疗GERD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食管内酸暴露时间及次数,提升食管酸清除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 吴晓敏魏静徐静杜时雨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质子泵抑制剂
- 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5
- 2007年
-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疾病控制的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6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通过问卷采用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调查方法。结果101例哮喘患者平均年龄(47.5±14.8)岁,平均病程(9.1±12.8)年。有各种社会保障的患者占80.2%。哮喘控制情况:19.8%的患者在过去的一年内曾因哮喘加重住院,40.6%的患者在过去的一年内曾因病情加重看过急诊,在47例在职人员中29例(61.7%)有过请假误工,4例学生中有3例曾因哮喘加重而请假误学。完全控制率为37.6%(38/101),良好控制以上的患者达到75.2%。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显示38.6%的患者总分达到25分,被认为是完全控制。病情监测情况:95.1%的患者在诊断哮喘后曾进行过肺功能检查,72.3%的患者在过去一年内曾进行过肺功能检查,约1/3(36.6%)的患者拥有峰流速仪,但仅有13例(12.9%)每日使用峰流速仪进行病情监测。治疗情况:77.2%的患者有呼吸专科医生制订的长期治疗计划,87.1%的患者长期每日规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结论由于哮喘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哮喘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哮喘总体控制水平较前有明显改善。
- 苏楠杨萌徐静陈欣林江涛
- 关键词:哮喘问卷调查
- 北京地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相关变应原皮试结果分析
- 皮肤过敏原试验是一种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可用来检测患者对多种过敏原的敏感性。皮肤过敏原试验可作为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寻找病因的临床常用方法。为了解北京地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对吸入性交应原的过敏状态的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
- 苏楠徐静林江涛
-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