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碧辉
- 作品数:79 被引量:31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 时间与生命的艺术——评韩林德先生的《境生象外》
- 1996年
- 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中国艺术是不是一种完备的、足以和西方艺术比肩而立的表达方式?如果是,其最根本的特质何在?对这些问题,历来是有不同看法的.如果说,今天的大多数学者都已抛弃了西方中心论观点和以西方价值论与思维方式作为标准去比量、套用中国文化与艺术、从而认为中国文化一无足取的民族虚无主义立场和方法,都已承认中国文化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特文化、中国艺术有其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魅力,那么。
- 徐碧辉
- 关键词:中国美学境生象外阴阳五行说中国艺术精神元气论西方艺术
-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朱光潜后期美学观点的实践维度被引量:3
- 2018年
- 朱光潜后期自觉运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费尔巴哈论纲》以及相关著作中的实践哲学观点来分析美的本质等基础理论问题,得出了一些富有启迪性的结论。他区分"物"和"物的形象";通过分析艺术和生产劳动把握世界方式的共通性来强调艺术与生产劳动之间在实践基础上的内在关联;提出美的"意识形态性"等等,这些观点在当时过度扩大反映论的适用范围、无原则地套用反映论以至于完全忽略艺术自身的内在特殊性这一大背景下具有极为难能可贵的先锋性和前瞻性,是在特殊年代试图婉转地坚守艺术内在自律性的一种曲折表达。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观点与学说也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局限性。主要局限性在于,在哲学层次上,混淆了类主体与个体主体两个层次,导致其所坚持的两条原理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两条原理是:"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朱光潜指出,工农业的"物质生产"和科学艺术的"精神生产"都同样既要根据自然,又要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这样,物质生产劳动与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之间既同根同源,又有着不同的特性。这是朱光潜从马克思的实践论引出的关于艺术规律的一个重要结论,它一方面坚持了美学和艺术学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又不把审美和艺术完全等同于物质生产劳动,而是把艺术看成一种"精神生产",实际上也就是精神实践。
- 徐碧辉
- 关键词:实践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
- 审美泛化与审美理想
-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审美泛化与审美理想进行论述:一、当代社会的审美泛化及其批判。二、人类的审美理想--作为一种审美理想的共产主义。
- 徐碧辉
- 关键词:审美泛化审美理想共产主义哲学
- 文献传递
- 对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哲学反思被引量:18
- 1999年
- 本文认为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场美学大讨论虽有其学术意义 ,但在理论前提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严重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美学学科定位上的错位、唯物与唯心的滥用、美学的全面功利化以及对美学遗产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等方面。作者指出 ,重新清理和反思这些缺陷及其形成的原因 ,有助于 2
- 徐碧辉
- 关键词:美学大讨论美学研究中国当代美学哲学基础实践美学
- 论实践美学中“度”的本体性意义
- 2024年
- 实践美学基于人类生产-生活(即实践-实用)的基础上提出“度”的本体性,这里“度”并非“本体”本身,而是具有本体的某种特有属性,“是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第一范畴”;而“‘度’本体”之称将“度”定格为抽象的形而上的本源概念,忽视了“度”与现实实践的关系。混淆了“‘度’的本体”和“‘度’的本体性”这两个概念。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明确“度”的本体性的核心意义特征。
- 孔天伊徐碧辉
- 关键词:实践美学本体性
- 中华美学精神被引量:1
- 2016年
-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开设“中华美学精神”专栏,研究这种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引进的,但发展中国美学,要接续传统之根。古代中国人有大量精妙的关于美和艺术的创见,中国人的审美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同时,在今天研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还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美学是世界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总结中国美学,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有助于世界美学的发展。
- 杜卫冯学勤徐碧辉杨向荣潘立勇朱璟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精神中国美学审美意识中国人文艺工作
- 天地有大美,君子当自强--“中华美学精神”探析被引量:7
- 2016年
-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任务,并把“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精神”是一种新的提法,它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本质明确地提炼和展现出来,鲜明地呈现出,中华美学精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当今全球对话、多元共生的世界文化格局中,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对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使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都具有重要意义。
- 徐碧辉
- 关键词:美学精神大美天地自强
- 城市之美与自然之境——生态美的城市建构被引量:2
- 2014年
- 城市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美学的视角看,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美学观念上陷入了误区:以大为美,城市缺乏明确定位;以整齐划一为美,缺乏个性;以矫揉造作、人工造假为美,失去自然。其实,生态美才是城市美的核心与目标。城市的生态美应该包括直观感受形式、生活与艺术实践和历史文化积淀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只有城市的直观形式之美、城市与人的生存发展、城市的人文之美和精神之美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融汇起来,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态之美,才会建设一个人类宜居的美的城市。
- 徐碧辉
-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美自然美形式美
- “曾点气象”与儒家的“乐活”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维度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阐释"曾点气象"的内涵考察中国人的"乐活"精神,可以发现,"曾点气象"的实质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的形上超越,追求一种真正自由的精神境界。本文还结合《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对《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乐活"精神和人生艺术化精神作了细致的分析梳理。
- 徐碧辉
- 关键词:孔子
- 美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20世纪中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被引量:6
- 2004年
- 中国的现代性启蒙是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是以个体价值的认定和张扬为主要目标的。因此 ,中国现代性启蒙的主潮是社会启蒙 ,而这种社会启蒙的内容与目标跟西方启蒙运动所提倡的理性精神也有很大差异。同时 ,由于社会启蒙任务的紧迫性 ,个性或审美启蒙的意义在很长时间内被遮蔽、被忽视。但是 ,以王国维、蔡元培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家从审美角度为中国的现代性启蒙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构成中国现代性启蒙不可或缺的一翼 ,成为新中国现代性建设的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进入 2 0世纪下半期 ,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美学接续了审美启蒙的任务 ,成为 80年代人文启蒙的思想文化先锋和代表。
- 徐碧辉
-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实践美学人文理想审美理想